張宇 趙秀玲
摘 要:對先例現象的合理分類可以反映未來的研究方向,為俄語研究者梳理研究進程,幫助俄語學習者了解先例現象層次。作者基于《語言先例現象》一書的理論指導,針對“先例現象分類有待標準化”這一問題,借助實例分析和數據統計,分析了俄語先例現象研究現狀并對易混淆的概念進行了區分,闡述了作者對現有分類觀的批判繼承和新分類觀建立的必要性。
關鍵詞:能言型先例現象;分類;來源;應用
作者簡介:張宇(1998-),男,漢族,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東北林業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學;趙秀玲(1966-),女,漢族,河北武城人,碩士學歷,東北林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正教授,研究方向:俄羅斯文化、文化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3--04
一、先例現象和能言型先例現象
自“先例文本”概念被提出以來的二十余年中,從統籌名詞的變更到先例現象系統的構建,可以說先例現象理論體系被中俄兩國學者逐步完善。如今國內俄語界先例現象的引介性研究已經基本完成,研究者們對先例現象定義、特征、功能的界定基本不存在爭議,擴展性研究也在循序漸進地開展,其中對廣告文本、報刊文本和宗教文本的闡釋和厘定更為集中和深入。
筆者參考知網對2002年至2018年間以“先例”為主題的論文收錄情況,在“外國語言文字”、“中國語言文字”模塊中選取了以“語言先例現象”為直接研究對象的論文進行統計,研究客體包括并不限于俄語先例現象。統計結果顯示,83篇文章中有21篇論文側重于先例現象的理論構建;22篇論文主要對先例現象的來源進行探究;40篇論文對先例現象的應用領域進行分析和研究(主要涉及大眾傳媒、報刊文本、外語教學、翻譯等領域)。雖然筆者在統計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誤差,而一些文章的定性也非常復雜,不能單純按筆者提出的三類研究方向進行對號入座,但以上數據大致可以反映當今的研究情況,即先例現象的應用研究是當今的主流方向。除此之外,我們發現來源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學作品領域,僅有五篇論文涉及來源于歷史事件、宗教文化中先例現象,這與筆者查詢到的先例文本集統計表中反映出的語料比例較為相近,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來源于文學作品中的先例現象在數量上占有絕對地位。
從文獻引用情況上來看,國內第一本先例現象專著《語言先例現象探索》一書中總結歸納的部分理論被后續研究者們作為理論基礎頻繁引用。在該著作中,作者王臻總結歸納了先例現象必備的三個基本條件、四個層次、七個特征及六種功能,并通過大量語料事實和數據統計描述了先例現象在報刊標題中的十年動態變化狀況。該研究在國內先例現象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的地位。遺憾的是,作者在書中提出先例現象的大體分類標準 之后,只是簡單梳理了局部的關系,并在整理數據時參考了俄羅斯學者們使用的體裁分類法,并未對能言型先例現象和所言型先例現象下轄的具體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本文正是基于《語言先例現象探索》一書中的部分理論、語料和數據,參考并整合該作品出版后其他學者在先例現象來源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先例現象的直接來源”為主要分類標準對“能言型先例現象”進行更深層次的劃分并闡述自己的分類觀。
王臻認為,能言型先例現象能夠用言語直接表達,它包括先例名稱和先例表述;而所言型先例現象不能或者沒有必要用言語表達,它的體現形式包括先例文本和先例情景。Гудков把先例名稱界定為“專有名詞中特殊的一組”,它以詞語的形式出現,是某個實體的名稱,但被使用時說話者通常不是為了指稱該實體,而是指稱其背后的“先例現象常量”;而先例表述則以語句的形式體現,具有獨特的“意思—意義系統”(王臻 2011:54),其使用則是為了表達語句字面意思下更深刻的含義。先例名稱和先例表述共同組成了人們在交際中使用的先例現象。
二、能言型先例現象的分類觀
先例現象理論研究發展至今,還沒有明確資料顯示有學者提出過一套被普遍接受的分類體系,筆者認為原因如下:一是確立分類觀需要保證分類有意義,這一點需要使用數據來證明, 而先例現象涉及領域極廣:文學、藝術、宗教都是其重要來源。找到典型的語料并不困難,難的是如何搜集盡可能全面的語料并整理出數據。語料分布的廣度和不均勻程度也導致統計工作難以開展,現有數據都是研究者們在特定時段內的特定領域分析得出的,比如О.П.Семенец的“20世紀50—90年代報刊標題中先例文本集動態變化情況數據統計表”(Семенец 2005:39)和王臻的“21世紀初報刊標題中先例文本集統計表”等。因為這些研究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也不能覆蓋完整的先例現象領域,所以單純借用這些研究中的結果是不嚴謹的;二是目前的研究對合理的分類觀沒有強烈的需求。部分學者在探求先例現象來源時都是在論文的開篇對來源的領域進行簡單列舉,并在分析每個被列舉的領域時選取幾個與之相對應的語料并翻譯。誠然“大篇幅的理論構建+適當實例證明”一直以來都是語言學最傳統的研究方法(夏思敏、 何孟良,2015),但筆者認為上述的研究沒有考慮到“選取的語料在所分類別中具有典型性并不能證明作者的分類就是合理的”,甚至這些列舉有時都并不嚴謹或存在矛盾之處,比如“先例文本不僅源于文藝作品,它還包括神話、傳說、圣經文本和民間口頭創作,如笑話、童話、寓言以及政論文本等?!保ɡ顣常?018)首先文藝作品中的民間文學作品本就包括神話和傳說;有明確作者的寓言和童話屬于個人文學創作,沒有明確作者或者是人民集體創作的則屬于民間文學創作,民間口頭創作也只是民間文學創作的另一種名稱;其次政論文本這類議論文性質的作品也不屬于作者所列舉的“神話、傳說、圣經文本和民間口頭創作”中的一種。
本文之所以選取能言型先例現象進行分類,也是希望將其作為建立先例現象分類觀的突破口。先例名稱和先例表述是先例現象表達的“基本單位”,借助“文字”這一載體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先例名稱和先例話語“言簡意賅”的特點使交際具有了高效性,而先例情景和先例文本既不具備直接的應用需求,又沒有固定的體現形式:先例情景建立在認知基礎上,屬于抽象的概念;而先例文本規模不盡相同;含有先例名稱的某一句話,一個段落甚至整個篇章都可以算作先例文本。但這并不代表對所言型先例現象的研究就沒有價值。雖然“文本”這個詞語的多義性使得與其相關的理論難以界定,不過從一方面來說,這也使其具備了極大地研究空間。目前學術界的主流觀點是“先例文本—言語思維活動的最終的、自足的產物,(多)述謂單位;其各成分意義之和不等于其意思的復雜符號……屬于先例文本的有文學作品、歌曲文本、笑話文本、廣告文本、政論文本等。”(В.В.Крснаых 2002:47-48,2004:1)但理論的提出者并不一定能兼顧方方面面,后續研究者也對此提出了新的看法。李暢在《先例文本與翻譯》一文中轉述了俄羅斯學者Ю.Н.Караулов的觀點:“世界上所有文本的存在形式不外乎以下三點:一是以原始形式為讀者所接受,并成為讀者感知、理解和反應的直接對象;二是以其他藝術形式再現;三是符號學方式,即它對原始文本的訴求依靠暗示、參閱等實現。”(Караулов 1987:217-218)如果依據這種理論,文本不再局限于文字材料,甚至包含了各種藝術形式,幾乎覆蓋了所有先例現象的來源領域,那么此時對先例文本的分類與對能言型先例現象的分類在本質上就是一致的。
為了使分類體系契合當今的研究方向,在后續研究中盡可能地得到使用,我們在確定了分類的主體之后,還需要選定一個最恰當的分類標準。正如Гак所指出的:“任何一種現象,都具有多種特點、角度、客體、客觀存在等特征,因此它的類型是可被研究的,而且可以根據上述的任何一個特征劃分出不同的類型。因此,對該現象建立一個普遍的分類體系是不可能,它只能反映一個:可能是本質的一個,但也只可能是研究對象的一個方面……”(Гак 1998:310)
“研究表明,在Караулов, Костомаров, Бурвикова, Слышкиг, Земская, Шестак, Кузьминская等學者的著作中,對先例文本的分類是不同的,總體上看,遵循的都是體裁分類法。所以體裁被看做是 探討先例文本來源的最常用依據?!保ㄍ跽?2010:118)
俄羅斯學者Семенец結合統計數據將先例文本集分為了十五類,王臻在該基礎上對概念的分歧和交叉之處稍作修改:將民間童話歸入民間文學中,將有作者創作的童話歸入到傳統文學中,并不再區分蘇維埃歌曲和流行歌曲(很多蘇維埃時代的歌曲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因此本文只引用王臻學者的分類體系作為對比,其具體分類如下:
(1)俄羅斯經典文學(20世紀以前俄羅斯各種題材的文學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寓言、有作者的童話);(2)蘇維埃經典文學(1917年—20世紀80年代的小說、詩歌、散文、寓言、有作者的童話);(3)“新”文學(1985年戈爾巴喬夫倡導“新思維”后出現的回歸文學,指這樣一些作家的作品,比如Булгаков, Хармс, Солженицын, Мандельштам,以及現代的俄羅斯文學作品);(4)外國文學(外國作家的文學作品);(5)民間文學(民間童話、民間流傳的格言警局、諺語、俗語、兒歌、謎語、日常慣用語等在民間廣泛流傳的內容);(6)歌曲音樂(包括蘇維埃時代與現代的流行歌曲、民歌、電影插曲等);(7)蘇維埃電影(蘇維埃時代的電影,包括文藝電影和動畫電影);(8)“新”俄電影(1991年蘇聯解體后的俄羅斯電影);(9)外國電影;(10)意識形態意義的引文和口號;(11)源自《圣經》的表達;(11)廣告文本;(12)電視節目;(13)藝術作品(如書畫作品、建筑、雕刻等)(14)其他類型(如混合型)
可以看到,上述分類體系中,劃分文學創作的主要參考因素還是作品的時代性,因此“體裁分類法”這個表述其實并不嚴謹。作者也表示:“這里的歸納與文學體裁的分類并不重合,歸納為15種先例文本集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技術上的操作,主要是為了進行下一步的動態分析 ……因此既要考慮到一定的集中性,還要考慮到一定的代表性,另外還要能夠充分體現各種社會和時代因素的影響。”(王臻 2010: 130)
此外,我們還考慮到這種分類觀是基于特定時段的語料而得出的。在特定時期,對某一具體領域的先例現象應用情況進行統計可以反映當時人們的語用偏好,但是應用到對整體發展歷史的梳理上就有所欠缺。雖然筆者暫時還沒有能力搜集能反映完整先例文本集體系動態變化情況的語料,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已知數據反映出的走勢嘗試對一些“日漸式微”的先例文本集進行合并,比如上文列舉的俄羅斯“新”文學。從20世紀五十年代到21世紀初,來源于“新”文學中的先例現象應用頻率持續走低 ,我們可以將它和蘇維埃文學一同劃分至俄羅斯現代文學當中,這也符合相關文獻中研究者們對俄羅斯文學的分期;而“國內外影視”、“歌曲音樂”、“廣告文本”也可以被囊括在“藝術創作”領域。
三、具體分類內容
本文對能言型先例現象的分類是呈現遞進關系的,筆者首先根據“先例名稱或先例表述的來源領域”將能言型先例現象分為“來源于創作的先例現象”、“來源于社會生活的先例現象”以及“來源于宗教文化的先例現象”三大類。
(一)來源于創作中的先例現象
“創作”包括文學創作和藝術創作。考慮到來源于文學創作的先例現象可能因為創作的地域性、時代性差異而具有不同的特質,筆者又區別了外國文學和俄羅斯文學,并將俄羅斯文學 劃分為“俄羅斯民間文學”、“19世紀前俄羅斯傳統經典文學”、“俄羅斯現代文學”,這與王臻的分類標準基本相似。
參考近幾年專門分析先例現象來源的文獻,我們發現國內學者更多地著眼于民間文學中的先例現象,并對不同體裁的民間文學進行了實證分析,如《俄語熟語中的先例現象研究》、《俄語中偉大衛國戰爭先例現象研究》、《俄漢民間童話先例名對比研究》、《俄語詞匯中出自希臘羅馬神話的先例名研究》、《俄羅斯壯士歌中的先例名研究》等,極大地促進了來源于民間文學的先例現象研究。
在中國維客網我們查閱到《民間文學》期刊所界定的“民間文學”的概念:“民間文學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語言藝術,群眾口頭創作,口頭流傳,并不斷修改、加工的文學。它包括神話、民間傳說、民間童話、民歌、諺語、說唱、謎語、歇后語等。具有口頭性、集體性、變異性 、傳承性等不同于作家書面文學的特征”。參考目前的研究成果,筆者將民間文學分為民間故事(神話傳說、民間寓言)、諺語俗語和其他民間表達(民歌、說唱、謎語等)。從統計論文的比例上來看國內對來源于民間故事和諺語俗語中的先例現象研究較多,而對于其他民間表達方面則鮮有涉及,這或許可以對我們未來的研究方向有所啟示。
在藝術創作領域,先例現象主要來源于純藝術創作中的美術作品(繪畫、雕刻、設計、建筑)、音樂作品、電影戲劇以及實用藝術創作。鑒于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俄語廣告中的先例現象應用,本文在以往的分類框架中補充了“實用藝術”這一領域。雖然廣告作為大眾傳媒的一種手段,是先例現象重要的應用地帶,但其中一些堪稱經典的表達也會因為大眾傳媒具備的宣傳功能、使用功能和文化積累功能在人們的交際中頻繁復現,獲得先例現象地位,即作為新元素補充進先例現象系統。我們認為有必要將其單獨列出,因為“先例文本集在結構上隨著時代動態發展:有的正在產生,有的正在發展,有的正在衰退,有的進入到核心層,有的退出到邊緣層?!保ㄍ跽?010:135)因此對先例現象的分類也需要與時俱進。新元素具有著明顯的時代特點:隨著電視的普及,觀眾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成為先例文本集的新成員;隨著經濟的發展,在生活中出現頻率極高的廣告文本也成為先例文本集的新來源。考慮到廣告在創作過程中會應用到上文提及的美術、音樂等藝術形式,且創作目的也與之不同,并具有物質生產與藝術創作相統一的特征,因此筆者嘗試將廣告文本歸入實用藝術創作當中,與純藝術創作進行區別。實用藝術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體現了民族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如“Золотая чаша, золотая”、“ майский чай, майский чай, майский чай любимый чай”等膾炙人口的廣告詞不僅體現了俄羅斯人民對茶的喜愛,也在頻繁的復現中逐漸具備了先例性。
不難發現,先例現象的應用領域與該語言現象本身具有的性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對于外語學習者來說,想要理解先例現象這一歷史悠久的語言現象,其來源和應用方面的掌握都必不可少。通過建立合適的分類體系探索先例現象的來龍去脈并涉獵各個領域,研究者們可以借此跳出語言結構的藩籬,多角度看待這一語言文化現象。
(二)來源于社會生活中的先例現象
相比被人為創作出來的言語表達,來源于社會生活中的先例現象并非人類思維的直接產物,而是人們對真實發生的情景的指稱。如果說來源于創作的先例現象更多以文本的形式體現,那么源于社會生活的先例現象則大多是隨著現實情景的產生被人們所了解。
來源于社會生活中的先例現象主要是歷史事件和標語口號。典型的例子則是被學者們廣泛用于解釋“先例情景”的“Ходынка(霍登場)”,除此之外“Бородино(博羅季諾村)、Как мамай прошёл(馬邁過境)、Владимирка(弗拉基米爾大道)”等源于歷史事件的先例現象都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這里要強調,盡管某些歷史事件的流傳要基于文本的形式才能被社會群體所熟知,但相應文本(如紀實文學、史書等)并不能算作該先例現象的誕生環境。
標語口號則是用簡短文字寫出的具有宣傳鼓動作用的口號,其簡潔性和宣傳效果都表明標語口號是先例現象的生長的絕佳土壤。例如,在一篇有關車臣戰爭的報道中,文章的作者使用了由原先例表述“война всех против всех”這一標語口號演變而來的標題“Была война всех против всех, где победителей всегда оказывалось больше прав, чем у проигравших.”來諷刺“對車臣發動戰爭是為了滿足某些高層的利益需要”的現象;“Заплати налоги и спи спокойно”這一口號中也在被人民改編的過程中了獲得了先例現象地位:有時是被改編為“Заплати налоги, а спится беспокойно”或“ Заплати налоги и умирай спокойно”,有時又配與流浪漢露宿街頭的照片,借此辛辣地表達納稅人的不滿。相似的先例表述還有很多:“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объединяйтесь!”、“Не ходите, дети, в Африку гулять”、“Пионер! Ты в ответе за всё!”、“Призрак бродит по Европе”、“Вся власть Советам”等表述也具有較高的復現頻率。
(三)來源于宗教文化中的先例現象
自988年俄羅斯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以來,宗教文化就滲入了俄羅斯人民的血液之中,與宗教相關的俄語先例現象也多與基督教有關?!妒ソ洝纷鳛榛浇痰慕浀浔欢砹_斯人民所熟知,其中的許多專有名詞得以流傳成為先例名稱。雖然來源于圣經中的先例現象數量不多,但是大多都具有極強的先例性,在流傳過程中經久不衰。我們發現在中國知網和萬方數據庫收錄的論文中,研究宗教文化中先例現象的論文僅有三篇:《先例現象與文學作品中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譯原則》、《<圣經>中先例名的語用研究》、《俄語報刊中的<圣經>先例名研究》。三篇論文中共涉及到 30個先例人名,10個先例地名及16個其他先例名稱。這些研究中所涉及到的 先例名稱具有何種先例地位暫時難以考證,但被重復收錄的諸如“Иисус Христов(耶穌)”、“Адам и Ева(亞當和夏娃)”、“Иуда(猶大)”、“Кающаяся Магдалина(悔過的瑪多娜)”等較為經典的先例名稱如今在報刊和傳媒等領域仍被廣泛使用。(孟玲華,2017)雖然來源于基督教作品的俄語先例現象為數不多,就算是在《圣經》的幾千個專有名詞當中占據的比例也極小,但是考慮到圣經既是一個內容上具有濃郁的神學色彩的宗教作品,也是一部史學家借以考察希伯來民族史、古代猶太教和初期基督教發展史的史學巨著。它既不屬于單純的文學創作,也不是純粹的紀實文學,因此筆者站在俄語先例現象研究的角度,將“來源于宗教文化中先例現象”與以上兩種分類進行區別。
四、結語
先例現象分類觀的建立是極有必要的,因為一個成熟的分類體系可以對后續的研究起到指導作用。語言先例現象橫亙古今,包羅萬象,將其稱之為“經典的集合”也并不為過。這樣一種語言現象必然要經過學者們長期孜孜不倦的探求才能形成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先例現象由來已久,但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才作為單獨的學科被人們重視起來。得益于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先例現象更迭速度越來越快,語言學研究者們既要收集過往的語料、完善前人的理論,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追溯新興領域中先例現象的根源并對未來可能成為先例現象的表達給予一定的關注。
有必要指出,我們所列舉的分類中沒有窮盡所有先例文本的來源,主要因為我們并非俄羅斯語言文化共同體成員,民族認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們對先例文本的識別。先例現象的分類同這個復雜的語言現象一樣,是處于動態發展過程中的,當新元素補充進先例文本集時,必然會擠占舊元素的地位,如何將新元素囊括進原先的分類體系以及整體分類是否會有較大的變動都將取決于相關的語料和數據。
本文旨在針對王臻在《語言先例現象探索》一書中提及的“分類體系有待標準化”這一問題提出構想,希望能有更多學者對相應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此乃拋磚引玉之作,幸予匡正。
參考文獻:
[1]王臻.語言先例現象探索[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0.
[2]夏思敏,何孟良.理論重建與數理對比下的《語言先例現象探索》[J].中國俄語教學,2015,34(4):93-96.
[3]李暢.先例文本與翻譯[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24(4):100.
[4]Красных В.В. Этнопсихолингвистика и лин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Курс лекций[M].M.,2002:47-48.
[5]Караулов В.Н.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и языковая личность[M].М.:Наука,1987:216-217.
[6]Гак В.Г. Языковые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я[M].М.,1998:310.
[7]孟玲華.俄語報刊中的《圣經》先例名研究[D].吉林:吉林師范大學,2017.
[8]吳菲.國內外英語語料庫的建設和發展評述[J].山東外語教學,2007,6:28-30.
[9]申偉,林春澤.俄語先例現象研究的反思與展望[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39(2):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