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俄國形式主義批評流派的出現是西方現代文學批評的重大轉折點,它打破了西方20世紀將文學視為對生活的再現和附庸的局面并將關注的重點聚焦在文學內部。它注重文學的文學性、形式,具有一定的審美標準和陌生化等,這些都對我們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我們深究。
關鍵詞:形式主義;陌生化;審美標準
作者簡介:王思琪(1995-),女,滿族,遼寧本溪人,沈陽師范大學文學院2017級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3--01
一、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產生的背景淵源
在俄國形式主義產生以前,文學是各門學科研究的附庸。1915年成立的以雅各布遜和波格蒂萊夫為代表的莫斯科語言小組以及1916年成立的以什克洛夫斯基、坦尼亞諾夫為代表的詩歌語言研究會試圖打破這一規律。他們提出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文學的內在問題。“形式主義”這一概念最早由索緒爾提出。索緒爾在《普通語言學教程》中認為言語活動應該分為言語和語言。這與俄國形式主義的組織者的想法基本一致。
除了索緒爾的語言學理論以外,胡塞爾的現象學也是俄國形式主義借鑒的哲學基礎。“現象學不承諾任何理論,它只仔細考察所有現象,并對實際做出承諾。而且它不把任何現象當作是自己熟悉的、理解的東西,而是必須逐一審核和仔細闡明。”[1]這啟發了俄國形式主義注重文學內在的研究。此外,俄國當時盛行的象征主義以及未來派關注文學的藝術性,重視創作技巧的運用,這些都給予了形式主義者一些啟示。
二、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基本觀點
(一)文藝應具有獨立自主性
俄國形式主義認為文學應具有獨立自主性,這是形式主義的理論基礎以及一切研究活動的出發點。在此之前,摹仿說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社會功用論和思維論占據這主流位置。什克羅夫斯基說:“我的文學理論是研究文學的內部規律,如果用工廠的情況來比喻,那么我感興趣的不是世界面紗市場的行情,不是托拉斯的政策,而只是面紗的只數和紡織方法”[2]形式主義他們關注一部作品的內部因素,主要在分析作品方面。俄國形式主義者認為藝術作為客體,需要與主體理解能力相映襯。如果將作品中的人物強行與外部因素相聯系,會使讀者與作品產生鴻溝。
為了阻止人們忽視了藝術內在價值和意義情況的繼續發生,俄國形式主義者提出藝術具有獨立自主性,不使其吞并藝術內部因素的研究并使研究者注重藝術本身的價值意義。只有藝術特有的規律才能說明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當時藝術研究的缺漏。
(二)對形式的重視
“形式”是俄國形式主義流派關注的重點,他們認為既然文學作品可以表現不同體裁的內容,那么文學作品的獨特性就不能是內容而應該是形式即作品中的語言和藝術手法。他們試圖把新的形式概念將舊的形式和內容整合起來。什克洛夫斯基用“材料”和“形式”的二分法取代了“內容”和“形式”的二分法。他認為材料是“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理念”,形式是“對材料的布局和安排,也是材料被安置完成后形成的存在形態。”[3]因此,什克洛夫斯基認為故事相當于材料,是構成文學作品內容的基本要素,而情節則是藝術技巧構成的形式。作家可以將同一個故事形成各種情節,故事只是材料,真正發揮作用的是情節即形式。
俄國形式主義對形式的重新解讀形成了研究藝術的形式變化就是研究藝術的內部結構,研究藝術的構成因素就是研究藝術形式的構成因素的轉換。
(三)文學性和反常化
俄國形式主義者認為,對文學進行研究首先必須將文學作為和其他學科一樣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擁有自身的系統和內在規律,他們將文學的內在規律稱為“文學性”,并嘗試通過對文學性的研究來把文學和其他學科進行區分。
關于文學性,什克洛夫斯基認為是通過反常化來表現出來的。反常化的基本原則是“對日常語言進行有組織的強暴”。俄國形式主義以反常化為基礎,對藝術的目的、藝術的本質等問題重新進行了闡釋。藝術目的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認知事物,而是感知事物的過程。這樣文學作品的接受主體才能了解、感受和體驗。只有將事物變的反常化,加大理解的難度,才能讓接受主體更能感受作品。
三、關于俄國形式主義的文論評價
俄國形式主義對于傳統的文論觀點進行了背離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20世紀西方文論的重大轉折。它的最大的價值就在于從文學的語言形式本身進入,重新闡釋了文學發展的規律并嘗試使文學研究科學化的性質方向。為西方文論提供了新的思路,對后來出現的英美新批評和結構主義批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俄國形式主義文論批評過于關注文學內部的研究,基本上徹底割斷了文學與社會的聯系。俄國形式主義只關注文學的內部因素,對于構成文學作品材料的社會背景、作者的相關情況全然不考慮,這就使得文學研究陷入到一個封閉的狀態中。
第二,俄國形式主義過度關注反常化。為了增強讀者的閱讀和感受興趣,將日常語言進行大力的變形。這在一定程度上既要求讀者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文學作品的藝術性。修辭手法等藝術手段的運用目的是為了增強作品的文采以及閱讀趣味。但是只一味的增強文學作品形式的難度,這是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俄國形式主義認為材料并不是決定文學價值的要素,形式才是。認為材料都是固定的,不用太過考慮。
注釋:
[1]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11頁。
[2]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年版,第18頁。
[3]王一川:《文學批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4頁。
參考文獻:
[1]方珊等譯,俄國形式主義文論[M].三聯書店出版社,1989:11.
[2]王一川,文學批評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