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青銅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除了器型、銘文、分期以及工藝等多方面受到較多的關注之外,紋飾也一直都是相關學者們研究的對象,而本文則是對商周青銅器紋飾的美學特征進行研究,希望能夠以此來更好地發(fā)現其所存在的藝術美學價值。
關鍵詞:商周青銅器;紋飾;美學特征
作者簡介:李鵬程(1988.8-),男,研究方向: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特色。
[中圖分類號]:K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9)-03--02
引言:
商周時期主要指的是西周與春秋時期,也是我國公益美術高度較為繁榮的一個時期,更是青銅器的鼎盛時期。商周青銅器不僅承載了歷史金屬工藝源頭,還下啟了后世金屬工藝徑道,可以說是我國工藝美術史上較為重要的構成。商周青銅器不管是從造型,亦或者是紋飾來分析都已經十分的純熟,尤其是在紋飾方面整個裝飾風格十分的鮮明且獨特,紋飾圖案盡顯厚重與莊嚴,有時其中還會有一種難以琢磨的神秘以及驚悚,也正是這些特殊,促使商周青銅器紋飾具有一股獰厲、駭異、蒼勁的美學特征。
1.商周青銅器相關概述
回顧歷史我們就能夠發(fā)現,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我國就已經開始鑄造青銅器,在進入商代之后,青銅器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尤其是在上朝后期,青銅器的鑄造水平可以說是達到了巔峰時期。青銅器皿種類較多、數量也極大,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生產力也不斷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人們審美需求也開始發(fā)生了較為顯著的變化,這個時候人們在進行青銅器鑄造的時候,不僅會讓器皿造型變得更加的美觀,在器皿外表裝飾上也會更加的用心。西周成立之后,青銅器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發(fā)展,整個藝術水平、技術水平可謂是已經爐火純青,而且還按照其使用功能對其進行了劃分,像是炊器、兵器、工具、食器、車馬飾、帶鉤等等,而且這些器皿不僅使用功能不同,其在紋飾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整個造型不僅多變,紋飾也十分的精美,可以說是在整個世界工藝史上都十分的罕見。
2.商周青銅器紋飾的美學特征
相關研究調查顯示,商周青銅器紋飾圖案較多,其中主要的兩類就是動物形與幾何形,而為了能夠更好地對其進行分析,筆者也對其進行了如下的分析:
2.1動物紋飾及其美學特征
在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動物紋飾屬于較為常見的一種紋樣類型,而且種類也十分的繁多,動物紋飾變化也十分的豐富,可以說是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最為主要的一種紋飾。對于動物紋飾,我們可以將其分成寫實動物紋飾、幻想動物紋飾,其中,寫實動物紋飾主要指的就是自然界之中真實存在的動物形象,在對其進行夸張變形處理之后就能用于進行裝飾,像是龜紋、蟬紋、魚紋等都是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常見的動物紋飾。幻想動物紋飾則指的是現實世界之中所存在的一些動物形象,即神話動物形象,這一種動物紋飾在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經常能夠看見,在數量上也明顯的多于寫實動物紋飾,在青銅器紋飾之中一直也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像是夔龍紋、獸面紋、神鳥紋等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以獸面紋為例,其中較為常見的代表就是“饕餮紋”,其是古代傳說之中較為貪食的一種兇獸,具有“饕餮”面形,這一種紋飾經常會出現在神殿、獸面具、器物等上面,有時候也會在禮器上看見,從某些方面來說,商代對于“饕餮”是十分崇拜且信仰的,是一種“神”的象征。而對于夔龍紋其在商周青銅器上的使用,大多是用于皇家,像是“卷龍紋”、“雙尾龍紋”等等都是常見的紋飾。另外,鳥紋也是商周青銅器上經常會出現的紋飾,而且在進行裝飾的時候,有些鳥紋是鳥首獸身,也有一些是鳥首鳥身,如果從造型方面來進行分析的話,鳥紋動物紋飾在商周青銅器上的時候更加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特別是鳥首獸紋,創(chuàng)造者在使用過程中直接將紋身進行了較大的變形,讓其整個形象變得十分的夸張,以此來起裝飾的效果。而觀看青銅器我們則能夠發(fā)現這一種紋飾整個構圖十分的飽滿、線條勁健、疏密有致,極具特色。商周青銅器紋飾出現在巫風盛行的時期,其創(chuàng)造者對于神明的想象以及直接直覺的綜合表現,如果從現如今的眼光對其進行分析的話,其無疑是城市化且刻板的神祇形象。但是,其實在這些已經定型了的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還隱藏了較為豐富的美學特征,就是紋飾來分析,我們能夠看見其整個紋樣講究神似卻不追求形似,整個紋飾線條可謂是粗細交錯、線條自然、頓挫起伏,給人以一種抑揚頓挫且又格外和諧的稚趣之感,也正是因為這一美學特征,觀看商周青銅器紋飾,我們能夠從中感受到一種風韻古樸且又神幻朦朧的美的感受。商周時期雖然已經步入了奴隸制全盛時期,但是當時生產力還是較為低下,他們依然還是希望能夠得到自然界某一種神秘力量的保護,所以在青銅器紋飾之中我們也能夠看見其整個紋樣線條十分的剛硬,器皿的形象則十分的莊重、端方,紋飾風格則呈現出一種猙獰且郁重的神秘、詭異之感,再加上青銅金屬本身的色彩語之感,讓人望而生畏,給人以一種振魂懾魄、威懾蒼生的獰厲之美。
2.2幾何紋飾及其美學特征
在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除了有動物紋飾之外,幾何紋飾變化而成的圖案也是常見的裝飾圖案,其主要的作用就是烘托或者是陪襯器身。像是雷紋就是其中的代表,這一種紋樣是以一個連續(xù)的螺旋形構成的,能夠產生較為豐富的變化,在一件青銅器具之上就能夠出現近乎十幾種的雷紋紋飾變化,像是方的、圓的、漩渦狀的等等,而且他們在變化之后還有自己的名字,像是圓的就可以將其稱之為云紋;而方的則是將其稱之為雷紋;漩渦狀的則可以將其稱之為回紋。但是,通常情況下這一種裝飾圖案在使用過程中都不會單獨的使用在青銅器之上,反而是和其它幾何紋樣一起使用進行裝飾,亦或者是和一些動物紋樣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以此來實現個體的變換、整體的統(tǒng)一與協(xié)調。而在這些極具符號特征的紋飾之中,我們也能夠很好地看出上周時期群眾對于神話的信仰。古人一方面進行暴力征戰(zhàn),想要以此來主宰一切,但是另一方面又希望神靈能夠保佑自己,以此來遠離厄運。對于商周青銅器紋飾的美學特征,如果我們只是簡單的對其進行分析是無法出來的,需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明白其紋飾美學特征。人類本身就是逐漸從蒙昧走向文明,所以在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我們也能夠很好地看出人類從野蠻走向文明的一個過渡,像是其中兇狠殘暴的動物形象就是商周青銅器紋飾之中經常能夠見到的“美”的載體,而其代表的就是神秘且威嚴的超自然力量,這種猙獰的美麗從某些方面來說也很好地體現出了他們對于生命的悲憫以及熱情,畢竟這種秘恐怖與虔誠尊崇凝結在一起才形成了一種更為獨特的美學之感。總之,商周青銅器紋飾本身就是那時候群眾意志以及精神的體現,也是原始文化積淀的成果,更是古人們獨特的審美追求結果。
3.結語
綜上所述,商周青銅器紋飾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多是以神道觀念為主要理念,然后在實際創(chuàng)作過程中還對虛幻空間進行了重新組織,借助于宗教儀式的轉化來真正有效地實現了人神合一,這種審美意識不僅僅是獨立存在的,也是和宗教、政治等文化觀念有效交織在一起才形成的一種審美表象,可以說是我國審美歷程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正是因此才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學特征。
參考文獻:
[1]張凱. 商周青銅器紋飾研究綜述[J].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8):169-170.
[2]謝耀亭. 神性向人性的回歸——商周青銅器紋飾變化初探[J]. 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 2008, 29(2):113-115.
[3]吳靜. 森嚴、神秘與詭麗—寶雞青銅器博物院館藏商周青銅器紋飾美學研究[D]. 西北大學,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