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薛秀琍,張秋瑩,全宏勛,賀 生,閔志雪
(1.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鄭州 450064;2.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與質量顯著提升,人民對健康需求不斷增長,呼喚著健康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陸續印發和出臺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發改委關于加快推進健康與養老服務工程建設的通知》文件,明確了我國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健康服務應運而生。實現“健康中國2020”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偉目標,發展中國特色的健康服務體系,就必須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療衛生總方針[1]。
首次居民健康素質調查顯示,我國居民僅6.48%的人具備健康素養,農村人群更低[2],健康服務從業人員對于健康素養的重視程度會嚴重影響到醫患溝通以至于對人民的健康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3]。而在我國大多數醫院的康復醫學科,康復醫生和治療師仍然秉承著傳統的醫療思維模式,只重視醫療而輕視預防,缺乏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導致患者多次入院治療的情況較常出現[4]。同時,目前肩負著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高職高專院校尚未轉變健康服務意識和理念,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上,仍是以治療疾病和強調技術應用為主,授課教師還沒能徹底轉變重醫療輕預防的觀念。高職院校康復治療技術專業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接受的健康相關知識教育幾乎沒有,差距較大,況且多是文理兼收,甚至有不少的學生是調劑錄取過來的,職業定位根本就不明確,學生在健康素養和認知上普遍缺乏意識,而且對于這些即將從事健康服務業的“90后”的獨生子女(學生)來說,習慣了被服務,但卻從來沒有真正為別人服務,而大部分高職高專的康復專業課程設置中也沒有這樣的課程來培養學生的健康素養和服務意識,因此開設一門全面介紹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管理課程就顯得尤為必要。
目前健康服務從業人員甚至從事醫療衛生專業人員的服務理念、服務水平與民眾的需求脫節甚遠,那么如何才能培養出適應健康服務業發展的技能型康復治療技術人才呢?這就需要開發與此相適應的現代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管理課程,確保人才培養方案的全面實施。
為了更好地實施產教融合、保障康復治療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我校康復治療專業與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康復科進行了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將教學過程與臨床課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共同研發高職康復治療專業現代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管理課程,培養以健康服務為目標的康復治療技術高層次技能型人才。
康復專業教師同行業專家及技術骨干組建了健康服務課程的開發團隊,根據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理念和方法,結合現代健康服務的康復專業工作崗位群,對工作任務進行深入分析,對工作過程的要素進行分解,在此基礎上確定康復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5],通過歸納康復治療專業職業行動領域并將其轉換為康復治療專業的學習領域,確定康復治療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由課程開發團隊根據職業崗位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內容、結構分析及課程計劃,進一步確定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在此過程中由課程開發評議機構進行反復評議審核,反饋課程目標、內容的修改,最后逐漸完善課程。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適應現代大健康服務建設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在適當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系統掌握現代康復醫學和傳統康復基本理論、基本技術、基本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一定的發展潛力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復合型康復治療專業技能型服務人才。
采用調研和訪談等形式,結合我校本專業的情況,經過反復研討和修改,將健康科學理念和服務理念、康復醫學的最新進展、健康服務產業的現狀與發展等列入現代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最終確定現代健康服務管理課程的課程目標并制訂了相應的課程標準,為后續職業能力素質課程平臺和崗位方向課程模塊奠定堅實的基礎。
按照職業崗位需要、學生的心理要素變化發展特點及人才成長規律來構建與康復治療醫學專業教育結合的現代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管理課程。現代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管理課程體系中包括顯性課程模塊、隱性課程模塊。顯性課程模塊是“硬課程”,即健康服務課程,采取理論講授方式,將健康科學理念和服務理念的專門知識構建起來,以活頁項目的形式組合的教材、有明確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等一整套教學環節。而隱性課程模塊是“軟課程”,即活動形態模塊,通過非理性教育培養人的理想、信念、情感、悟性、靈感和想象力等,用此種方式形成人的價值體系[6]。
康復治療專業大專三年制層次開設。在課程項目編序時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的學習過程,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由基礎到臨床來安排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對健康相關知識的理解水平、職業修養和實踐操作能力。在學生入學后進行理論講授,按照項目模塊元素進行。第一二學期開展活動形態模塊(在各種志愿者協會、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進行);第三、四學期與專業課程結合,臨床見習(養老機構、社區康復中心和臨床康復醫院),針對不同的康復患者與病種進行不同內容的健康宣教、服務和診治。現代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管理課程安排見表1。
組建校企教學團隊,采用活頁項目式的課程結構,根據健康服務產業發展的實際和實施過程的實時評估,隨時進行調整優化[7]。授課教師采用基于工作任務的項目引領教學法,利用案例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實施教學。
有層次、有步驟組織活動,開展活動形態模塊,包括在第一二學期組織學生參加養老院、各種志愿者協會、社會福利院等活動;第三學期到養老機構、社區康復中心和臨床康復醫院臨床見習和實習。逐漸形成學校提供育人標準和課程,養老機構提供實訓和志愿活動場地,醫院康復科或康復中心提供技術標準和師資等,形成校院企一體化的培養康復治療高素質復合型服務人才的運行模式[8]。
課程結束后,借鑒TREE體系課程考核評價方案[9],進行課程教學評價。臨床康復專家根據任務的真實環境、真學真做真本領的要求協同設計開展教學活動和課程考核,建立以能力為中心的多元考核體系,主要采取以過程考核為主,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相結合,重視實踐技能考核的評價,課程總成績為人文關懷及提問(30%)+職業素質(20%)+技能考核(50%),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教學過程與臨床實際的無縫對接。

表1 現代健康服務和健康服務管理課程安排
本研究緊緊圍繞目前社會對高職高專應用型康復治療專業服務人才的需求,通過課程的實施,大大優化學生的職業規劃,提升學生的職業修養,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課程開發時間尚短,時間(多個學期)和地域(實習場地)跨越比較大,需要建立以過程控制為基本特征的質量控制與評價體系,才能保證課程實施的質量和效果。另外,課程開發實施過程中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和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都會對教學質量及目標有很大的影響,而且臨床知識更新快,還需多與企業保持緊密聯系,動態更新課程內容,才能開發出適用于康復治療專業的現代健康服務管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