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美
曾獲“超越夢想—全國青少年才藝電視展示活動”黑龍江賽區少兒A組鋼琴金獎、“中國藝術新星—國際青少年藝術節才藝展示活動”黑龍江賽區少年A組鋼琴金獎、“全國校園藝術新星—特長生推選活動”黑龍江賽區鋼琴少兒B組金獎、“蒲公英”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選拔活動鋼琴組金獎、“花兒朵朵”比賽鋼琴組金獎、“好才藝大展示”鋼琴類高中組金獎、“遼寧省圖書館暑期讀者音樂會”最佳表演獎、“曹燦杯”全國第二屆青少年朗誦大賽黑龍江賽區特教組優秀獎、“第十屆殘運會暨第七屆特奧會特奧足球比賽”A組銅獎牌。
愛的呼喚
在我37歲那年,意外地懷上了第二個孩子,那便是陽陽。不幸的是,陽陽被查出來患有唐氏綜合癥。我還記得,當醫生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完全不敢相信,整個人都是懵的。可是生活總要繼續,我們總要向前走下去。我在心里許下了承諾:即使風雨兼程,我也會牽著他的手,陪他一起走下去。
轉眼間,陽陽4歲了,可還是不會說話,甚至不能走路,只能勉強站立,我當時非常著急。有人會說:“這對患唐氏綜合癥的孩子來說很正常,不要著急,著急也沒有用。”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在與時間賽跑。我已經不年輕了,我要讓他盡快掌握生存技能,希望將來沒有我的陪伴,他也可以幸福地生活下去。
從陽陽6歲半開始,我就每天早晨4點多起床,帶著他練習走路。走路的同時我還會多跟他說話,多跟他交流。雖然他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進行語言表達,但多聽一聽,多說一說,我想對他還是有幫助的。上班之前,我會將他送到幼兒園。在幼兒園期間,陽陽就逐漸接觸了音樂。雖然他不會唱,也不能跳,但在放音樂的時候,老師們都注意到他的身體會不由自主地隨著節拍動起來。得知了這一點,我便開始特別留意音樂對陽陽的影響,也開始查找資料,想要看看音樂對唐氏兒到底會有多大的改善作用。后來,我發現練鋼琴有益于唐氏兒的大腦恢復,而且美國科學研究表明,人只有在演奏樂器時,大腦才是360度運轉的,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鍛煉。這大大地增加了我們的信心,陽陽的學琴之路也由此正式開始了。
路漫漫其修遠兮
事情遠沒有我想象的那么簡單,有些事情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想要學琴,自然要找到一位鋼琴老師,可是許多老師一聽說陽陽的情況,都紛紛拒絕了。我心中重燃的希望之火在一次次婉拒中變得越來越微弱。但我暗下決心:“這次絕不能妥協!”我想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給陽陽報了一個電子琴班,風雨無阻地陪他一起上課。半年后,在學琴回來的路上,他終于艱難地說出了“媽媽”這個詞,我當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雖然他說得并不那么清晰,但我敢肯定,這是他7年以來第一次喊我媽媽。我看著他,眼淚奪眶而出,我知道,我的孩子有救了。
由于唐氏兒的各個機能都會發展緩慢,即便到現在,他連個位數的加減法都不能準確算出,而且相較于同齡的孩子,他的手也格外的小。在幼兒園期間,陽陽連筆都握不住,學寫數字“1”,他練習了整整兩年才終于寫進了田字格里。在我們常人看來,這實在是有點夸張,可事實往往就是如此殘酷。所以可想而知,陽陽想要學琴,會有多么艱難。還沒正式開始學琴的時候,我就已經看到了前面泥濘的道路,甚至看不到頭。我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可以越來越好,可就算是為了那聲“媽媽”,我也要堅持走下去。
就這樣,我又開始了尋找鋼琴老師之路。終于,有一位老師愿意教陽陽鋼琴了,更令我們感動的是,他竟然是義務給我們上課。起初,我們家是沒有鋼琴的,老師知道我們的情況后,就時常把他的鋼琴借給我們練。所以除了在老師那上課外,我們會經常在老師那里“蹭琴”。
記得陽陽學第一個音“do”的時候,練習了兩個月才記住。我本身是一個連簡譜都識不全的人,陪著陽陽一起學五線譜,其實對我也是一個挑戰。由于陽陽的手發育緩慢,手太小打不開,手指太軟,又缺少獨立性,所以每次上課,老師都會陪他做手指訓練。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因為很多時候,他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手。所以每次上課,我都會用手機把老師講的內容錄下來,下課后反復聽,自己先學會,然后再一點點教給陽陽。我要不停地重復,不厭其煩地告訴他,他才能一點點接受慢慢去做。3年后,我們終于買了鋼琴,從此,我每天早晨6點都要陪陽陽坐在鋼琴前練琴,一練就是5、6個小時。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了近5年的時間,陽陽的手指才慢慢地立了起來。
幸遇恩師
后來因為陽陽的啟蒙老師年齡越來越大,身體也不是很好,他也希望陽陽將來能走出雞西,有更好的發展。于是,就向我們推薦了遠在沈陽的蔣波老師。剛開始,我是有點擔憂的,我怕老師不收陽陽,也怕陽陽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不能適應。因為我們家在雞西,我的工作也在雞西,所以我們需要每隔兩三個月來沈陽一次,每次住上一周左右。這無論對我還是孩子,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但當我們到了沈陽,見到蔣波老師的時候,我所有的顧慮都消失了。他善良、智慧、幽默,并且極具耐心,我和陽陽能夠遇到他,真是再幸運不過的事了。在課上,蔣老師會給陽陽看一些鋼琴家的視頻,上課的時候會問他一些問題,讓他慢慢學著自己去回答,無論他能否回答出來,能否真正聽懂,蔣老師都非常有耐心地引導。其實,每次上蔣老師的課,我都非常感動,因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對陽陽的尊重。蔣老師從來都不會用另類的眼神去看待陽陽,他與陽陽的每一次交流,都視陽陽為一個正常的孩子,使陽陽得到了和其他孩子同等的尊重,這讓我這個做母親的無比感恩和動容。
就這樣,這一跑就是5年。在他的音樂之路上,伴隨著叮叮咚咚的琴聲,陽陽逐漸長大了,他的手指也越來越靈活,現在已經可以彈到八度、九度了。老實說,在這期間我們也確實想過放棄,因為真的太苦了。陽陽從學琴開始,一直不識譜,每一首曲子,都需要我一個音一個音地告訴他在琴上的位置,他再慢慢通過自己的肌肉記憶,去一遍遍地練習,最后變成一首完整的作品。所以曲子越難,我的任務量自然就會越大。我不是圣人,也會筋疲力盡。當每天如此重復上百遍,陽陽依然學不會、記不住的時候,那種絕望還是會涌上心頭,心里也想過“要不然別學了”。但是,蔣波老師一直在開導、鼓勵我和陽陽。他也和我一起分擔陽陽的識譜工作,上課也從來不計較時間。這一路真的太艱辛,但我和陽陽是幸運的,遇到了這么多好老師,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堅持呢?
堅持就有奇跡
慢慢地,所有人都看到了陽陽一點一點的改變。他從學一個音符要兩個月,逐漸進步到可以在一個月內彈一首像樣的小曲兒;從說話艱難、眼神飄忽,逐漸進步到可以清晰地說出一句完整的話,看著你的眼睛慢慢表達自己的意愿;從走路步伐不穩、晃晃悠悠,逐漸進步到可以走直線,而且漸漸不用人扶……我一直對自己、對陽陽說:“我們可以的,只要堅持下去,我們一定會越來越好的。”最終,我們贏了。
我還記得陽陽第一次登上舞臺為觀眾表演的時候,我心里有多么的激動,多么的緊張,多么的不敢相信。我生怕他會在舞臺上出現難以自控的場面,同時我又為他能走上舞臺而感到驕傲。當他順利地完成演奏的時候,我流淚了。他下臺后,用不太流利的語言問我:“媽……媽,我……彈……得好……嗎?” “好,好,好,你是最棒的!” 我抱著他,淚如雨下。
我很難想象,音樂可以為我們這個普通的家庭帶來如此大的奇跡。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我決不會相信音樂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可是現在的我堅信不疑,因為陽陽在逐漸恢復,而且依舊在不斷進步。
2018年暑假,陽陽成功地通過了中國音樂學院鋼琴考級10級。這對我們全家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對陽陽來說,這更是對自己多年來付出的所有努力的一次肯定與鼓勵。我與他都知道,能把10級的曲子彈下來是多么不容易。在琴上,一個音一個音去找的那些日日夜夜,直到現在還是歷歷在目。我相信,他所彈的每一個音,都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里。即便如此辛苦,我們也一直在倔強地堅持著。他也越來越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更可以變得越來越好。
拿到考級證書后,蔣老師對我們說:“考完10級之后,陽陽的鋼琴學習進入到了一個相對專業的階段。我們不要因為這一點的成績,就停住了繼續前進的腳步……”蔣老師的一席話點醒了我。雖然陽陽從學琴到現在已經學習了四五十首作品,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怎么能被喜悅沖昏頭腦,忘記我們的初衷?陽陽學琴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始終堅持、始終配合,他也是真心愛上了這件樂器。現在,學習音樂對于陽陽來說,不是為了榮譽,而是為了熱愛本身。只有這樣才能全情投入,不會迷失方向。
調整好心態,重新上路
雖然陽陽在鋼琴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想要更深入地挖掘音樂本真的東西,單靠彈琴肯定是不行的。因此,蔣老師常常為陽陽提供機會,去接觸一些其他的樂器,與別的學生們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
起初,孩子們是有些疏遠他的,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所以合作起來會有一些尷尬、害羞,有一點融合不進去。但慢慢地,通過蔣老師的耐心引導,孩子們開始變得越來越默契。因為陽陽的特殊性,孩子們還會耐心地教他,課后留下來陪他一起練習,陽陽也逐漸在集體中找到了存在感,他們之間也更加信任彼此。從家長的角度而言,這種教育模式我是非常欣賞的。這不僅提高了陽陽的合作能力,也讓他交到了許多好朋友,性格也越來越開朗,越來越愛表達。去年,陽陽還與國內外專業的青年演奏家們同臺,共同完成了一場精彩的重奏音樂會。當他們一起奏響樂器,共同在舞臺上完成演出時,那種滿足感和音樂所帶來的成就感是任何事情都無法替代的。
不僅如此,蔣老師還讓陽陽學著根據不同的曲風,自己搭配不一樣的樂器組合,還教給他如何指揮,與孩子們組成一個小型樂隊。這為孩子們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樂趣,也慢慢提高了他們的綜合能力。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陽陽的自信和表演欲被激發了出來,在鋼琴演奏時,肢體、語言的表達要比之前協調得多,也自然得多,這與得到多方面的鍛煉是密不可分的。
逆境中不忘堅持,希望不斷奮斗
現在,陽陽已經成年了,他完全可以和別人正常交流、獨立行走,自理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甚至越來越愿意表達自己,不再唯唯諾諾、不自信了。起初讓他學琴,是為了康復;現在繼續學琴,是因為熱愛。陽陽現在依然堅持每天練琴5個小時以上。他曾對我說:“彈琴是我最喜歡的事情。我的夢想是和郎朗哥哥一起彈琴。”當他望著我的眼睛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能從他的眼神中讀出那份堅定和勇氣,因為我們都明白,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源于音樂。
最近,蔣老師告訴我們,美國心理學家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商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而提高的。這項研究在美國引起了全民關注,因為它推翻了前人認為“智商無法改變”的定論。而陽陽,不就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嗎?是啊!陽陽現在恢復得非常穩定,他甚至可以演奏拉赫瑪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肖邦的《練習曲》《夜曲》,鋼琴協奏曲《黃河》,還在嘗試室內樂三重奏、四重奏等等。這一切,難道不是我們通過努力獲得的嗎?當然是,因為我們從未放棄。
也許陽陽的例子不具有普遍性,但我衷心地希望,所有選擇了音樂的孩子們可以堅持下去。我想以我們的故事告訴大家,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輕言放棄。有些事,也許不會即刻看到效果,但只要相信自己可以,只要努力堅持去做,終有一天,你會收獲最香甜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