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燎

奈飛(Netflix)是全球最大的流媒體,全球最大的影視制作公司。
很早之前,看空奈飛的人說:“流媒體服務沒搞頭,上個這么玩的已經死透了。”剛轉型那年,奈飛的確慘——半年時間,其股價跌幅超70%,三季度用戶數也環比下降81萬。但第二年,奈飛的流媒體用戶蹭蹭上漲,打臉成功!
后來,看空奈飛的人又說,“你靠自制劇圈用戶,但你的內容,比得上HBO、迪士尼么?”2018年9月的艾美獎頒獎典禮中,奈飛拿下23個獎項,和HBO平起平坐,結束了后者長達17年的連勝紀錄。
頻頻打臉靠什么?錢!2018年奈飛在內容制作上,估計花了120億美元。相比之下,HBO等傳統電視網絡的這一數字,只有30到40億美元。
有錢,還得會花錢。
奈飛身上最值得學的是對用戶痛點的關注,以及基于此的不斷創新。
1997年夏天,一個叫Reed Hastings的美國小伙去當時的DVD租賃巨頭Blockbuster店里,花4美元租了張碟,結果因為超期歸還,被收了40美元的“逾期費”。多年后,Blockbuster一定后悔薅他的羊毛。因為,Reed Hastings是個有錢的工程師,一怒之下創辦了奈飛。奈飛也做租碟生意,但沒有逾期費,還搞會員制,終于在十三年后把Blockbuster逼到破產保護,大仇得報。
奈飛的秘訣在于,它沒有店面,只在網上運營,將行業的核心模式由“按次收費”變為“按月訂閱”。用戶在網上訂碟,在家收貨。這么做的好處,一是獲客成本更低,因為不用支付店面租金等等;二是無限貨架,實體店的碟再多,還能多過電腦?
這是奈飛的1.0階段,模式是O2O,但干的還是夕陽產業,所以Reed Hastings一直在想出路,出發點還是:如何提高用戶體驗?
Reed Hastings盯上了互聯網流媒體。2011年,Reed Hastings宣布奈飛全面轉型。那年的7月21日,公司將原來總價9.99美元的DVD+流媒體服務,轉變成每項服務收費7.99美元。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認為被變相提價60%。那年奈飛的股價、用戶數都雪崩式下滑。
走流媒體模式的奈飛,進入到2.0階段。這個轉型很關鍵,也很痛苦。
2009~2011年,奈飛的DVD租賃業務仍保持每年約30%的增長,而且當時沒有一家視頻網站敢向用戶收費,都以廣告收入為主,奈飛卻專注會員制,拒絕一切廣告。Reed Hastings的應對方式很明確——一切業務圍繞提升會員體驗展開。做到現在,奈飛市值比2002年上市時暴漲了480倍,巔峰時期更是超越迪士尼,成為全球最大媒體巨頭。
怎么花錢提升會員體驗?這就得說說3.0階段的奈飛了。
作為用戶,在一個平臺看片,總會希望得到這些服務:便宜;方便,隨時隨地能看;視頻高清且流暢;沒有廣告;喜歡的內容足夠多。
奈飛提升會員體驗,大體就是這么做的。比如“方便”,你用電視、電腦、手機、平板,甚至游戲機,都能看它的視頻,且都能從之前的記憶點開始播。它甚至有專人研究各類設備屏幕與影片播放分辨率的關系,以提升你的觀影體驗。
無與倫比的會員體驗,就是奈飛的護城河,主要由兩點構成。
1. 內容組合(獨家,精品,多類型)。2013年,《紙牌屋》橫空出世,這是奈飛第一部自制劇,高調進入3.0時代。整個行業都驚呆了:電視劇還能這么拍?超1億美元投資+名牌導演+影帝主演,都夠拍個好萊塢大片了。
自制劇意味著獨家。當你有足夠多的獨家時,基本就是壟斷了。根據Sandvine的報告,奈飛已經占到了全球網絡(不含中國和印度)流量的15%。
這種壟斷,就是用錢砸出來的?;ㄟ@么多錢,一要拍得好,二要拍得多。
不同于傳統制作商,奈飛會做不少小眾劇集,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留住不同類型的用戶。自制劇后,奈飛開始提價,但用戶數一直飆升,過去10個季度里有8次新增訂閱用戶超出市場預期。
這兩年,奈飛還開始自制電影,好萊塢表示有點慌。
2. 最會拍片的科技公司。很多人喜歡租借新近熱門DVD,但這種影片版權費高,最開始奈飛玩不過Blockbuster,于是劍走偏鋒,利用起了冷門影片的資源,配合它的數據挖掘系統,通過跟蹤會員的觀看習慣和行為以及他們的觀后推薦、影片評論和評級等信息,向會員推薦影片,最終冷門影片的租借率被大大提高。
到了3.0階段,有了足夠多的優質內容,但奈飛還得繼續靠科技解決兩個問題:觀看體驗和精準推薦。
奈飛的算法小組,花了4年時間,根據每一個資源的特征進行精細化處理,精細到每一部片子,乃至同一個劇集的每一集都會得到不同的算法,從而解決了在為用戶節省20%帶寬的同時,并且提高畫面質量的悖論。
一直以來,奈飛都把IT工程師當寶貝,毫不吝嗇地開頂薪。在其硅谷總部,有一支800人的工程師團隊,主要就負責推薦系統算法的設計和優化。根據估測,奈飛的訂閱用戶中,有75%的觀看活動都和推薦有關系。
不管做什么,奈飛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提升用戶體驗。傳統美劇一般采用周播的形式,奈飛卻是一口氣放出所有劇集,讓你看個夠。它的首席內容官泰德·沙蘭多解釋說,“有些人認為讓觀眾保持期待挺好,但在我們看來,觀眾其實是在克制自己的不滿足?!弊層脩舨凰氖?,奈飛不想干。Blockbuster被40美元的逾期費加速死亡,就是前車之鑒。
看空奈飛的人有其理由,主要是看不慣奈飛燒錢圈地。護城河有了,內容有了,咋套現的事還沒個影呢?而且燒錢越燒越兇,因為奈飛也沒能逃過邊際效益遞減的規律——2013年,Netflix每投入216美元即可獲得一個新增會員,而到了2018年,這個數字幾乎翻了一番。
不過在奈飛看來,護城河還不夠深。
流媒體+原創內容的模式,正在被競爭對手復制,畢竟門檻不高,有實力的科技公司基本都能摻和一腳,所以像亞馬遜、Facebook、蘋果,甚至沃爾瑪都對奈飛虎視眈眈。

有必要擔心,但不用驚慌。無數經驗告訴我們,第一個入行,又基本形成壟斷的企業,只要不作死,保住第一的地位不是什么難事。所以還得持續產出精品內容。砸錢、用大數據分析還是次要的,拿出不成功便成仁的工匠精神,更加保險。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金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