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震 蒲 琪 陳伽申
(1. 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201804,上海;2. 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200235,上海//第一作者,碩士研究生)
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是指現代有軌電車在運營過程中,因各類過錯或意外而造成人身安全傷害、設備設施損壞、經濟財產損失,或直接、間接導致線網運營暫時中斷或永久失效的事件。現代有軌電車占用城市道路資源,與社會車輛混行,因而容易發生運營事故。本文主要基于國外若干城市的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統計報告,總結分析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的特征及影響運營安全的因素。
表1—表3分別為法國2013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市2006—2015年、美國2009—2014年各類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情況統計表。
表4為法國現代有軌電車運營方對2103年乘客傷亡事故分類及傷亡情況統計表。由表4可見,乘客在車廂內跌倒占乘客傷亡事故的比例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列車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了緊急制動(約占70%)事件。引起緊急制動的原因如下:
(1) 司機主動實施緊急制動:一般是為避免與社會車輛或其他交通參與者發生碰撞。該原因為主要原因,占比約為80%。
(2) 超速自動緊急制動:當列車運行速度超過規定限速時,列車自動制動系統啟動緊急制動。
(3) 乘客觸發車廂內的緊急制動裝置:列車剛剛駛離車站時,沒來得及下車的乘客觸發車廂內的緊急制動裝置。
(4) 車門啟閉受阻導致緊急制動:列車起動時車門未關閉,或乘客在列車起動后強行上下車。

表1 法國2013年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情況統計[1]

表2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2006—2015年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情況統計[2]

表3 美國2009—2014年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情況統計[3]

表4 法國2013年現代有軌電車乘客傷亡事故分類及傷亡情況統計[1]
(5) 設備故障導致緊急制動:在列車調試、測試期間或者在線路開通初期,因車輛設備故障或設備可靠度不足而引起緊急制動。
(6) 司機長時間無反饋導致緊急制動:在法國,現代有軌電車上安裝有司機操作裝置,按照規定,列車每行駛一定里程或一定時間,司機就必須觸發該裝置;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司機未觸發該裝置,列車將自動采取緊急制動。
據統計,法國現代有軌電車與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的碰撞事故占到了法國2013年全年有軌電車運營事故的64.3%,而由此類事故引起的人員傷亡數量占比達到37%。在碰撞事故中,與小汽車碰撞事故的占比最大,約為70%。在碰撞事故造成人員傷亡數量中,與小汽車碰撞造成小汽車司乘人員傷亡數量和與行人碰撞造成行人傷亡數量占比分別約為40%,所占比例最大;其他如與摩托車、自行車、廂式貨車等碰撞造成的人員傷亡數量占比較小。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數據統計結果也呈現出了類似的規律。在2006—2015年的現代有軌電車與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的碰撞事故中,與社會車輛和行人的碰撞事故占比最大。在296名死亡與重傷人員中,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的傷亡數量占比為50%。其中,社會車輛司乘人員死亡或重傷31人,沿線行人死亡或重傷達117人。
經統計,現代有軌電車各類碰撞事故的一般都集中于道路交叉口。
根據法國2004—2013年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報告統計(見圖1),道路交叉口和環島是碰撞事故發生最多的地點,其中,占比最大的是在現代有軌電車左轉或右轉的道路交叉路口,其次是在路中或路側的現代有軌電車區段和車站。從2004—2013年,共發生了3 406件與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的碰撞事故,其中的1 624件是現代有軌電車在道路交叉路口轉向時發生的,約占50%。

圖1 法國2004—2013年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發生地點分布情況[1]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2006—2015年發生的591件現代有軌電車碰撞事故中,有339件發生在各類交叉口,占比達57.4%。此外,在澳大利亞現代有軌電車線網中,比較常見的交叉口類型為十字交叉口、T字交叉口和多路交叉口。其中,十字交叉口與T字交叉口的使用最為廣泛,故在這一類交叉路口發生碰撞事故的次數最多,占比超過95%(見表5)。

表5 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現代有軌電車碰撞事故發生地點分布[2]
美國2009—2014年發生的134件現代有軌電車碰撞事故中,有85件發生在各類交叉口,占比達到63.4%(如圖2所示)。
現代有軌電車路權一般分為完全獨立路權、半獨立路權和混行路權3種。美國交通運輸研究協會

圖2 美國現代有軌電車碰撞事故發生地點分布[3]
又對以上3種路權形式進行了細分。根據美國國家交通數據庫(NTD),對2002—2007年美國22個城市或地區不同路權管理模式下的現代有軌電車碰撞事故進行了統計,如表6所示。由表6可見,路權封閉或隔離是提高現代有軌電車運行安全的有效舉措。

表6 2002—2007美國不同路權管理模式下現代有軌電車碰撞事故統計[3]
法國對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進行了統計分析時,并總結了如下4種導致事故發生與碰撞事故后果惡化的原因。
(1) 現代有軌電車速度因素:現代有軌電車在行駛過程中超過規定限速而導致碰撞事故發生。
(2) 第三方交通參與者速度因素: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由于搶行、超速等不合理交通行為導致碰撞事故發生。
(3) 沿線障礙物干擾:道路中存在固定設施或其他障礙物,現代有軌電車與第三方交通參與者共用道路交通資源,因兩者間橫向或縱向間距不夠而導致碰撞事故發生。
(4) 制動設備因素:實施制動后現代有軌電車無法在一定距離或時間內停車,導致碰撞事故發生。
經統計發現,第三方交通參與者行為不規范是導致碰撞事故發生和事故后果惡化的最主要因素。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路政局根據長時間的運營管理經驗,將交通事故中各類交通參與者的行為進行分類(Definition for classifying accidents, DCA),將行人交通行為分為10類,將車輛交通行為分為68類[4]。
在路段和交叉口發生的現代有軌電車與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交通行為類型主要有7種:現代有軌電車與其左側的行人發生碰撞(DCA100);現代有軌電車司機視線受前方靜止社會車輛或其他物體影響,導致與行人發生相撞(DCA101);現代有軌電車與其右側的行人發生碰撞(DCA102);行人因打鬧嬉戲或因現場工作原因在現代有軌電車軌道上停留導致碰撞事故發生(DCA103);行人行走方向與現代有軌電車運行方向相同(DCA104);現代有軌電車侵入交通安全島、人行步道導致與行人發生碰撞(DCA106);社會車輛上下車乘客與后方現代有軌電車發生相撞(DCA108)。
經統計發現,在路段發生的95件與行人碰撞事故中,編號為DCA100和DCA102兩類行人交通行為導致的碰撞事故最多,分別為40件和25件,占比達68%。在信號交叉口處發生的49件與行人碰撞事故中,編號為DCA100和DCA108兩類行人交通行為導致的碰撞事故最多,分別為17件和19件,占比達73%。
澳大利亞2006—2015年在各類路段和信號交叉口現代有軌電車與社會車輛發生碰撞事故238件,事故中的社會車輛行為分析見表7。

表7 澳大利亞2006—2015年現代有軌電車與社會車輛碰撞事故中社會車輛行為分析[2]
由表7可知,在路段,現代有軌電車與社會車輛發生碰撞往往是由于社會車輛采取危險交通行為,例如不遵守信號燈、車輛逆行、違章變道等;而在信號交叉口,不同流向車輛間互相干擾與沖突是導致現代有軌電車行車事故的主要原因,例如車輛追尾、兩向車流交叉干擾、兩向交通流分合流等。
本文主要通過法國、澳大利亞、美國的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統計報告與道路交通事故報告,對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的特征與致因進行了分析。主要結論如下:
(1) 現代有軌電車與第三方交通參與者共享道路資源,與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發生碰撞是現代有軌電車運營事故中最主要的事故類型,因此對于現代有軌電車運營安全的研究工作不能脫離道路交通范疇。
(2) 在道路交叉口,現代有軌電車與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直接產生互相干擾與影響,事故發生頻率較高,且造成的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比較嚴重。
(3) 路權的封閉與隔離能提高現代有軌電車的運營安全,可減少在路段因車輛追尾或隨意變道而導致的碰撞事故。
(4) 通過對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的行為進行分析發現,導致碰撞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交通參與者的行為不規范和交叉口多股交通流的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