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反思

2019-03-15 11:11:26
安順學院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規則主體能力

(貴州大學法學院,貴州 貴陽550025)

《侵權責任法》第32條系被監護人致害責任的主要實體規范依據,該規定堅持無過錯責任歸責原則,以被監護人是否有獨立財產為劃分標準,確立了監護人替代責任的一般原則和被監護人獨立財產優先支付的特殊規則。但現行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在民法理論與民事司法實踐中均面臨著諸多質疑,如監護人承擔責任性質為何?被監護人是否是其致害行為的獨立責任主體?在被監護人有財產時,被監護人與監護人的責任主體歸屬究竟為誰?與此同時,201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以下簡稱“民訴法司法解釋”)明確規定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案件應將監護人和被監護人列為共同被告,從技術規則層面統一了長期以來司法實務中被監護人致人損害案件當事人確定的實踐亂象,其積極意義毋庸置疑。然而,仔細分析《侵權責任法》第32條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的實體規范與“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對被監護人致人損害案件正當當事人確定的程序規范,可以發現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與訴訟主體規則無法在邏輯上形成體系自洽。有鑒于此,本文從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相互銜接的視野出發,反思現行實體法層面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存在的主要問題,科學建立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以為消減被監護人致害責任實體規范與程序規則間的矛盾厘清實體規范基礎,進而實現被監護人致害責任糾紛的妥善解決。

一、現行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問題解讀

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現行有效法律淵源主要是《侵權責任法》第32條,該規則的主要特點在于:一是從監護關系出發,不考慮被監護人行為主體角色,直接由監護人對受害人承擔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二是對監護人實行非嚴格意義上的無過錯責任,監護人賠償責任的減輕以監護責任的承擔為法定條件;三是以被監護人是否有獨立財產為標準,確立了以被監護人獨立財產優先支付規則。第32條規定無論是立法宗旨還是語言表述均承襲了《民法通則》第133條之規定,為與既有的法律規定相銜接,增加《侵權責任法》的可操作性和保持司法實踐的一貫性,這樣的立法方式可以得到正當化的闡釋。然而,從我國民事實體法律規范之立法背景來看,由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致害行為賠償責任的立法方式是以前蘇聯民法為參照,有財產的被監護人優先支付規則早已是我國民事司法實踐中的慣常做法[1]。銜接實體法與程序之規定,從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本體及制度實踐來看,現行規則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第一,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范圍的設定未考量被監護人作為致害行為主體這一基本因素,有違民法自己責任原理和利益主體協調保護原則。現行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以侵權后果的客觀狀態為標準,監護人就必須承擔責任且無責任免除情形,僅是在盡到監護責任的情形下減輕其侵權責任;同時從經驗主義的考慮,普遍情況是被監護人沒有責任財產,通過對被監護人有財產情形的特殊制度安排,規定被監護人自己的財產先行支付責任以實現此類案件的法律關系本來面目和個案正義。由于監護人可以花費最小成本控制致害行為的發生,現行規則過分關注了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的監護關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的監護職責的嚴格化,能夠促進監護人更好地妥善地履行監護義務,最大化地保護被監護人的利益; 嚴格監護人民事責任的立法價值偏向和制度安排,也固然能給予受害人一方充分的損害救濟,符合我國《侵權責任法》強調受害人救濟的立法價值選擇。但是,被監護人作為致害行為主體,遵循行為與責任相一致的原則,根據其識別能力差異而確立相應的民事責任能力制度安排,讓符合條件的被監護人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是現代各國侵權法所共識的制度原理。現行規則的立法思路卻以財產為標準,從責任承擔結果層面為保障受害人的損害救濟,籠統地規定被監護人財產的優先支付責任,但是,并未直接肯定有識別能力和責任能力被監護人的侵權責任,這不僅未貫徹民法上的自己責任原則,也未實現侵權法的教育和預防功能,未能有效協調監護制度可能給監護人與被監護利益關系。

第二,以財產為標準區分承擔被監護人致害責任財產范圍的立法方式,容易導致對被監護人責任主體規則的誤讀,進而產生責任主體規則與訴訟主體規則的斷裂與矛盾。雖然從《侵權責任法》第32條第2款的立法用語分析,該款規定并未明確被監護人就是應當承擔責任的主體,僅僅是在被監護人有財產的特殊情形下從被監護人財產中“支付”;就第2款與第1 款規定的體系化解釋以及“支付”與“賠償”的用語區別來看,立法所肯定的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主體仍然是監護人。但以是否存在獨立財產為標準而區分不同情形下承擔被監護人致害責任的財產對象,很容易將被監護人有財產特殊情形下的責任主體誤讀為被監護人與監護人的共同責任。更關鍵的是,從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案件的司法審判實務來看,不同法院對現行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司法適用差異巨大,如有的法院在判決書關于當事人信息敘明部分將被監護人列為被告、監護人列為法定訴訟代理人,但判決書主文卻明確地引用《侵權責任法》第32條,直接判決由法定代理人承擔判決結果,違背了代理人不得承擔訴訟后果的民事訴訟代理基本原理;有的法院將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均列為被告,但是卻僅僅考量被監護人行為責任而模糊地裁判由監護人賠償或支付的情況,完全忽視了《侵權責任法》第32條關于監護人責任的一般規定;甚至有的將被監護人列為被告、監護人卻擔當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的訴訟角色,同時引用《侵權責任法》第32條第1款判決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這樣的做法既違背了民事訴訟法關于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制度的規定,也與《侵權責任法》第32條關于監護人責任實體內容不相協調。民事訴訟法新司法解釋第67條采用共同訴訟理論,規定被監護人致害責任糾紛適用共同被告制度,而且從立法語言表述來看,以被監護人和監護人為必要共同訴訟被告。可以肯定的是,該司法解釋從程序技術層面解決了司法實踐中錯列、亂列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案件訴訟主體資格問題,實現被監護人訴訟主體資格認定的統一司法適用,但卻與《侵權責任法》第32條之本意相違反,導致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案件責任主體規則與訴訟主體規則出現的種種斷裂與矛盾現象。究其原因,既有司法實踐對民事訴訟中適格當事人規則理解的偏差問題,也有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本體表達的缺陷問題。

二、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完善路徑的批判與選擇

(一)解釋論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不足

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與訴訟主體規則司法適用中出現的斷裂種種問題,實質上是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性質與具體承擔方式的理解偏失。目前實體法學界就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闡釋,雖然成果豐碩但卻很難在實體法層面上形成理論共識,討論主要集中于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法律性質問題。大多數學者認為被監護人致害責任屬于替代責任[2];少數觀點認為被監護人致害責任屬于自我責任。[3]在規范法學研究框架下,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具體承擔方式的解釋,還必須關注到《侵權責任法》第32條第一款與第二款之關系,目前有被監護人財產支付說[4]、監護人補充責任說[5]、一般規定與補充規定的衡平責任說[6]、內外關系區分說[7]等不同觀點。對《侵權責任法》第32條的解釋論研究企圖彌合立法規定自身存在的漏洞與沖突,但不同理論闡釋方法對《侵權責任法》第32條的司法適用產生重要影響。如采用內外關系區分說,那么第32條第2款就應解讀為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內部責任分擔或追償的裁判規范,僅僅是在被監護人有財產情形下以被監護人財產來優先支付賠償費用時,其作為民法裁判規范的功能才會真正顯現[8]。如采用補充責任說,那么在當事人適格問題審查時,應將《侵權責任法》第32條第2款規定之被監護人有財產作為將被監護人共同被告的構成要件,并且根據證明責任一般原則應當由受害人承擔舉證責任。以《侵權責任法》現行規范為出發點的研究,企圖體系化地解釋第32條,但囿于第1款與第2款的法教義學解釋,無法解決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固有問題,還會帶來制度適用上的分歧與差異。因此,完善我國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根本思路還應另辟路徑,從現代各國侵權法所共識的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入手,遵循民法自己責任理念,重構我國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以為被監護人致害責任糾紛訴訟主體規則的完善奠定實體法基礎。

(二)侵權責任能力理論對完善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價值

在我國傳統民法理論中,侵權責任能力是判斷一般侵權行為是否成立的基本要件之一。是否承認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范圍的認識存在著根本差異,不僅影響了監護人責任的判斷及具體承擔,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范圍的合理設定也有重要影響。若在否認侵權責任能力理論的框架下,則并不承認限制行為能力人的侵權責任能力,但在平衡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利益和內部關系時,則更考慮對受害人賠償救濟的充分性,強調監護人的單獨責任和有自己獨立財產被監護人的公平責任;若承認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則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應承擔自己責任和連帶責任。

民事責任能力制度對重構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重要價值在于:第一,保護行為人的合法權益,實現侵權責任法的應然功能。侵權責任法以均衡保護受害人與加害人的合法利益為目的,因此各類型侵權責任制度的科學設計就必須充分考慮侵權責任法預防損害、指導行為和利益平衡的三大功能,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也不例外。侵權行為所引發的損害后果從時間上看具有不可逆性,但對侵權行為責任主體的認定與歸責,不能簡單地遵循行為人即責任人的粗淺邏輯,“無責任能力人不能認識其行為的危險,不應徑使其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9]民事責任能力制度正是以行為人之識別能力為依據,能夠充分保護行為人的合法權益。第二,貫徹民法自己責任基本理念。侵權責任能力是對行為人的意識能力和識別能力的進一步體系化延伸,是行為者對其自己實施行為可能引發結果的一種自我判斷,“如果讓一個人自由地去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不為自己的行為后果負擔責任,那將是人類的災難。”[10]但“只有當對加害人的可譴責性以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智力能力為前提,才能推導出加害人的個人責任”[11]。行為與責任相一致的基本理念要求有識別能力的行為人必須為承擔自己實施行為的后果。第三,平衡保護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利益的需要。由監護人來承擔被監護人致害行為民事責任的理論邏輯,被監護人與監護人間的親權關系。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負有法定的保護、教育和管理義務,目的之一在于減少或者防止被監護人實施民事侵權行為,當監護人未按照法律規定妥善地履行法定職責,被監護人侵權行為現實地發生時,就引發了監護人基于管理義務的民事責任。但是,不應被忽視的是,被監護人仍然作為具有獨立法律人格的自然人主體,應當設定獨立的民事能力判斷標準,對有侵權責任能力之當事人也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因此,從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出發,有效平衡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利益主體關系,尊重被監護人獨立法律人格,就應當承認有侵權責任能力的被監護人之獨立法律責任主體資格。

三、侵權責任能力制度框架下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完善

從民事實體法規范層面,充分考慮民法規范之裁判規范價值,引入自然人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完善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歸屬主體規則,區分不同責任能力被監護人致害情形下的責任主體歸屬,應根據被監護人致害行為實施時的民事責任能力的區別,確立監護人自己責任為原則和被監護人公平責任為補充、監護人與被監護人連帶責任等不同類型的責任主體模式。

(一)我國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基本框架

關于侵權責任能力的內涵在各國立法與理論上存在著主觀精神能力說①和歸責可能性說②的不同認識與理解。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建立不僅是保護受害人的需要,更是平衡保護侵權行為實施者的需要。侵權責任能力的本質是侵權行為的實施者承擔自己因過錯實施侵權行為而引發民事責任的法律資格。行為人之識別能力應當是侵權責任能力判斷的基本標準,而民事行為能力的判斷可以根據年齡和智力狀況由法律做出完全硬性的和客觀的規定。因此,二者判斷標準的差異表明,民事行為能力概念無法包含和概括民事責任能力概念的應有內涵。就我國民法而言,學界對我國法律上是否規定有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卻存在不同解讀:肯定論者認為我國現行民事實體法律規范中,雖無法律條文明確采用民事責任能力概念,但民法通則第133條監護人民事責任規定實質上確認了民事責任能力制度,只是其為民事行為能力制度所涵蓋。 與之相反,《侵權責任法》的制訂過程中,立法機關就明確否定了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入法的建議,其理由在于:侵權責任能力制度入法最終損害的是受害人的合法權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監護人責任,從而對被監護人的利益保護不足[12]。

作為完善我國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的基礎,我國未來立法中應當建立起民事責任能力的基本框架,可以考慮以現行民事行為能力制度為基礎,因為年齡能基本反映出通常情況下自然人的心智水平與判斷能力,尤其是對于不法性和危險性行為的判斷能力可以根據年齡進行較為客觀的判斷;同時,考慮到責任能力系對禁止和允許某種行為以及對不法性和危險性做出相適應行為的判斷,必須根據具體情況予以斟酌,宜采用“年齡+識別能力”的綜合標準: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侵權責任能力人;8周歲以上但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對自己行為給他人造成的損害,得根據行為時具體判斷,有識別能力者應對其行為承擔相應責任;18周歲以上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對自己行為承擔獨立責任。

(二)被監護人無侵權責任能力情形下的致害責任主體規則

當實施侵權損害行為的行為人是無侵權責任能力的被監護人時,無侵權責任能力人不具有侵權責任能力,無法對其行為過錯進行法律意義上的判斷,不承擔賠償責任,但從監護關系的要求出發,應由對其負有約束和管理義務的監護人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該責任的法律性質屬于自己責任而非替代責任,監護人責任的成立并不考慮無責任能力被監護人的侵權責任是否成立。

1.監護人自己責任

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法律性質究竟系替代責任還是自己責任的爭議由來已久。在界定無侵權責任能力被監護人致害情形下監護人責任的法律性質前,有必要首先厘清替代責任與自己責任的內涵。顧名思義,替代責任是由責任人A承擔行為人B的侵權行為后果,我國有學者指出替代責任是責任主體與行為主體相分離的侵權責任,突破了“個人行為個人負責”的個人理性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連帶主義思想[13]。替代責任與自己責任區分的核心問題是責任人A承擔責任是否以A自己的過錯為前提?如果責任人A是因自己過錯為責任承擔要件,那么, A就不是承擔為B的替代責任,而是為自己過錯的自己責任。有學者認為真正的替代責任并不要求責任人A存在過錯或違反義務[14]。替代責任制度堅持的邏輯是,侵權行為的責任者與實施者無關,只要事實上某種風險狀態或者損害后果確實發生,承擔該風險責任的主體要件即滿足[15]。就監護人責任而言,問題的實質即監護人責任成立的歸責原則應堅持過錯責任還是無過錯責任。在中國特定文化背景下,讓監護人對被監護人(尤其是父母對未成年人)的致害行為承擔責任似乎是理所當然之事;但從生物意義而言,被監護人尤其是未成年被監護人是具有獨立意志的個體,監護人的管教對被監護人的有效影響會與年齡的增長有密切關系。而且,從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法律關系來看,監護人對于被監護人之監護義務系親屬身份法上的職責或義務,這就意味著父母僅當其違反了監管義務時才須承擔責任。“讓父母為其孩子承擔責任的這個觀點并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因為一個這樣的責任并非理所當然的。”[16]因此,監護人對無侵權責任能力被監護人致害責任的歸責原則應當堅持過錯責任原則,在無侵權責任能力被監護人致害情形下,監護人因自己過錯而承擔自己責任,由其單獨對受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被監護人的公平責任

前述討論已經表明,在被監護人為無侵權責任能力的情形下,應當由監護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值得討論的一種特殊情況是,如果因監護人無過錯或者有其他法定免責事由,則監護人過錯責任不成立,加之考慮到現代社會被監護人可能會有自己獨立財產的情況,則對受害人顯失公平。當監護人的監護責任不成立,而受害人的損害無法得到充分救濟時,考量被監護人的經濟賠償能力,平衡受害人與被監護人的合法利益,要求被監護人即侵權行為承擔一定數額的損害賠償責任,已為現代各國民法所明確認可。如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 第187 條第3 款、《意大利民法典》第2047條等均認可了監護人無力賠償情況下,被監護人的公平賠償責任。堅持侵權責任能力理論的一般原理,侵權責任能力系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不法性或危險性以及行為后果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經濟財產狀況不是責任能力之判斷標準,但金錢損害賠償因對受害人賠償的直接性與現實性系現代民事責任主要形式之一,對特殊情況下有財產的無侵權責任能力人而言,雖然其不承擔侵權法意義上的侵權賠償責任,其承擔責任性質為公平責任,以協調監護人、被監護人和受害人三方利益。

(三)有侵權責任能力的限制民事行為能力被監護人致害責任主體規則

民事行為能力與侵權責任能力的界分表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根據其行為當時之狀況判斷,若具有侵權責任能力者,則應當對自己行為產生的損害后果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與此同時,必須正視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行為的辨認能力和識別能力有相當局限,如年滿15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具有意識到其玩火行為危險性的識別能力,但由他完全對玩火游戲行為所引發的損害后果承擔賠償責任,那么不僅可能受害人未能實現充分之救濟,對該未成年行為人也會產生相當之負面效應而影響其一生之成長,不利于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盡管“子女越大, 其在發育上進展得越遠, 就算是完全考慮第三人的保護利益, 也僅能夠越來越少地要求父母做出監督上的緊跟式的伴隨”[17]。也即,監護關系的本質和被監護人利益保護的需要表明,侵權責任能力制度的引入并不是要減少監護人的監護職責,只要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仍然處于被監護狀態,當其行為致害時,監護人之監護職責就未消除,其監護人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也依然成立。需要說明的是,以監護義務為基礎,對有責任能力被監護人致害行為的監護人責任,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自己責任,并與有侵權責任能力被監護人對外承擔連帶責任。

結 語

被監護人致害責任規范的司法適用雖然并未在實踐層面被質疑,其基本原因一方面源于中國法背景下對監護人承擔被監護人致害行為責任(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理所當然甚至天經地義般的家長式情感;另一方面源于法學理論界與法律實務界對民事實體與民事程序問題協同解決的思維能力不足。從民事實體法規范與程序法規范協同完善角度出發,避免實體規范的錯誤、缺失或不合理給民事程序法規定可能帶來的錯誤與矛盾,也從實體規范的科學完善角度促使民事程序法自我省思其內部規定的錯誤或不合理,應充分考慮民法規范之裁判規范價值,引入自然人民事責任能力制度完善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歸屬主體規則,區分不同責任能力被監護人致害情形下的責任主體歸屬,應根據被監護人致害行為實施時的責任能力不同,確立監護人自己責任為原則和被監護人公平責任為補充、監護人與被監護人連帶責任等不同類型的責任主體模式。與此同時,從民事程序法規范層面,對不同情形下被監護人致害責任案件的訴訟形式確定予以有區別的回應,但鑒于該問題的討論已超出本文主題,僅提出相應程序規范的基本思路:侵權行為人為無侵權責任能力被監護人時,監護人為單獨的適格被告;侵權行為人為無侵權責任能力但監護人無過錯的特殊情形下,監護人和被監護人為類似必要共同訴訟的適格被告,由被監護人承擔公平責任;侵權行為人為有侵權責任能力的被監護人時,監護人與被監護人成立請求權基礎牽連型必要共同被告,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對受害人承擔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注 釋:

①持主觀精神能力說的代表性觀點如日本學者四宮和夫,請參見四宮和夫所著《日本民法總則》(唐暉、錢孟姍譯,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5版第235頁)。

②持規責可能性說的代表性觀點如施啟揚,請參見施啟揚所著《民法總則》(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第145頁)。

猜你喜歡
規則主體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撐竿跳規則的制定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南大法學(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數獨的規則和演變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讓規則不規則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TPP反腐敗規則對我國的啟示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 香蕉eeww99国产精选播放| 亚洲色图狠狠干|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91热爆在线| 久久综合色88| 国产欧美性爱网|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国产小视频网站|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日韩精品毛片人妻AV不卡|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在线直播完整版| 激情综合激情|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99成人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成本人视频一区|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黄色国产在线|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亚洲第一色视频|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地址|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午夜日韩久久影院| 亚洲精品黄|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粉嫩|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国产视频一二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91爱|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下载| swag国产精品|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综合天天色|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免费看美女自慰的网站| 天堂成人av| 久久网欧美| 色国产视频|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色天堂无毒不卡|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丝袜| 欧美性色综合网|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无码在线激情片|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