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學院數理學院,貴州 安順561000)
教師資格考試是從事教師職業所必需的教育與教學能力的水平考試。2015 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暫行辦法》,全面取消師范生畢業后直接認定相應學科的教師資格證制度,不管是師范生還是非師范生,申請認定教師資格證均應參加國家統一的教師資格證考試。如何在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背景下進一步為地方培養合格的應用型數學教師人才,必須對現有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進行改革,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進行優化和調整。劉秀娟、李國峰、李建華等學者[1-3]在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從教學模式、課程改革等方面給出了提高師范生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對策和方法。朱秀芳等[4]在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探討了生物科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的改革方法。連高社等[5]以太原工業學院為例,給出了地方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課程設置應圍繞“畢業生未來就業崗位—培養目標—能力與素質要求—課程設置”的主線,建立“模塊化教學,分流培養”的培養體系。但是,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對地方院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較少。文章結合安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5級學生參加教師資格證“國考”的通過情況,對安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較低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針對安順學院實際,在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從課程設置、實習實訓、考核方式等方面給出了地方院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改革的一些建議。
截止2019年1月,安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5級學生參加過3次數學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情況統計如表1(見下頁)。
安順學院2015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共計47人,從表1可以看出,《綜合素質》初次通過率最高,為53%。經過三次教師資格證考試后,《綜合素質》共計40人通過,通過率85%,《教育知識與能力》共計36人通過,通過率76%,《數學學科知識和能力》共計24人通過,通過率51%,三科共計23人通過,通過率49%。

表1 安順學院2015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統計表
1.課程設置不夠合理、針對性不強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包括筆試和面試兩部分,其中報考高級中學數學教師筆試考三門即《綜合素質(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綜合素質》(中學)主要考查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知識,這部分內容在2014版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方案開課計劃中沒有具體課程模塊與之相對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主要考查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和中學學生管理等方面的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涉及《教育學》和《心理學》,但這些知識都是理論性知識,缺乏實用性,學生學起來枯燥無味,失分較多。《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考試大綱主要考查學科知識、課程知識、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所占的比例分別為41%、18%、8%和33% 。而根據2014版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方案開課計劃,涉及這部分內容的《中學數學教材教法》《數學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初等數學研究》三門課程均安排在第6學期,即2015級學生在大三參加考試時還未接受這些課程的學習,這極大地影響了該部分內容的得分,由表1也可以看出2015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數學學科知識和教學能力》的初次通過率最低。
2.教學內容與初高中實際教學內容脫節,不能學以致用
學生普遍反映《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是最難通過的。主要因為教育理論課程知識過于空泛,缺少教學中的具體案例分析,學生不能很好的運用所學理論去解決實際問題;專業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與中學聯系較少,高等數學思想方法不能滲透到中學教學內容中去。如2017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高中數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第11題:
在平面有界區域內,由連續曲線圍成一個封閉圖形。證明:存在實數x使直線y=x+x平分該圖形的面積。
證明:不妨設直線y=x+t與該圖形相交,將其面積分為S1和S2,顯然S1和S2是關于t的連續函數。令F(t)=S2(t)-S1(t),F(t)也是關于t的連續函數,F(t)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分別為S和-S,其中S表示該有界區域的面積,由連續函數的介值性定理,存在實數x使得F(x)=0,即S1(x)=S2(x),也就是存在實數x使直線y=x+x平分該圖形的面積。
本題考查《數學分析》中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這部分內容在高中考查的重點是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零點定理,即是根的存在定理,而對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介值性定理,教師在講授過程中一定會給出理論性證明,但究竟這個定理在高中知識中如何運用、如何解決實際問題卻很少涉及。
3.實踐機會太少,缺乏專業教學技能的學習和訓練
教師資格考試突出強調對教學實踐能力的考核,而2014版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方案開課計劃中將教育教學理論運用到實踐的唯一課程只有實習實訓,時長一個學期,分為分散實習和集中實習兩種形式。分散實習是由學生提出申請,自行聯系實習單位進行實習的形式,由于實習單位的分散性,指導老師難以進行有效的監管,在實習學生遇到問題時,指導老師也無法對其進行及時的指導,實習效果較差。集中實習雖然在每個實習點有帶隊老師在全程監管, 但由于實習學生較多,再加上專業的不同,帶隊老師也無暇給予每個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而所分配初高中指導老師顧及學校的教學質量,給予實習學生走上講臺的機會不多,通常只是聽聽課,改改作業而已,這樣就不能全面深層次地發現實習學生在教學中的短板所在,更不能及時有效給出改進建議,不能達到教育實習真正鍛煉學生教學技能的目的。
4.對教師資格證考試重視不夠
首先,許多學生在思想上對教師資格證考試重視程度不夠。盡管是師范專業,但對初高中知識、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的關注和積累不夠,沒有明確意識到通過教師資格證考試是將來從事教師行業的最低門檻,更沒有制定科學的教師職業規劃。其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師往往太過強調專業理論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對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課程的重視程度很低,這也極大影響了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通過率。最后,對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重要性宣傳不夠。學校應當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強考試科目、考試形式、報考條件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的認知。
師范院校應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應合理地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變革教學內容,形成新型的課程教學觀,并與中小學課程內容相銜接,加強知識的實踐性。為提高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通過率,結合安順學院實際情況,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1.微調培養方案、完善課程計劃
根據安順學院2014版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方案,許多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的課程沒有開設,即便開設也不具有針對性。因此,為了使開設課程與資格證考試內容相對應,必須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具體如下:

圖1 培養方案中課程類別的調整情況
圖1給出了培養方案中課程類別的調整情況,由原來的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實踐改為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育實踐課程,為突出職業道德、心理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的考試要求,在學科能力課程類別中增設專業素養課程群,包含“三字一話”和數學教學設計訓練,針對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中學)》考試內容,在學科教育課程群中增設《教育哲學》和《教師職業道德》。在實踐實訓環節,除了教育實習外,增設《微格教學》《觀摩見習》及第二課堂活動群,旨在通過普通話演講比賽,黑板字比賽,試講等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
為了保證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前已完成相應課程的學習,必須對培養方案中課程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具體開設課程調整情況見下表2。新增專業素養課程群在第四學期完成,新增《教育哲學》和《教師職業道德》課程分別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完成。

表2 開課計劃中部分課程學期和類型調整情況
2.完善實習監控措施,提升學生教學實踐能力
校內試講是學生進入中小學實習前的預演,要嚴格把關,不要流于形式。加強對校內試講指導教師的選拔,試講指導老師既要有較高的從教能力,又要對工作認真負責,規定指導教師至少聽每位學生試講兩次,并指出其試講的優缺點,對于試講差的學生,要求他們反復試講直到其基本能勝任課堂教學為止,只有真正通過試講后才能進入中小學實習。完善分散實習和集中實習過程中的監督措施,帶隊實習老師必須履行職責,定期檢查了解實習學生的實習狀況,與實習學校及時溝通解決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建立科學的、具體的、可量化的實習效果評價,設立實習學生任務卡和指導老師卡,對實習學生每天要完成的任務及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形成定期核查與匯報機制。所謂頂崗實習即師范專業高年級學生在修完專業骨干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經教師教育專業課程培訓、教學技能培訓等有針對性的系統培訓后,到有需求的農村中小學進行一個學期的實習,經考核鑒定合格記入學分[6]。頂崗實習實際上就是臨時代課老師,負責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管理,從了解的情況看頂崗實習的學生實習效果較好,從各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實習的質和量都得到了強化。因此應大力鼓勵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增加頂崗實習學生的數量。建立“高校——中學”的合作模式,學生可以定期進入中學進行聽評課、說課等,聽取有經驗的一線教師的教學方法,參考其教案與教學設計,積累實際的教學經驗。
3.轉變教學理念,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傳統的高校課堂教學只是教師一味地教,很少關注學生是否在聽,是否感興趣,是否能聽懂,學生只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缺乏獨立的思考和實踐能力,教學效果肯定不佳。所以,高校教師必須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改變以往大量理論灌輸的授課模式。教育理論教師肩負著傳授基本教育理論知識和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艱巨任務,在教學時要盡量采用啟發式、體驗式教學方式,通過心理測試游戲、觀看視頻、具體案例分析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參與度,自然地總結出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相關知識,使得學生更牢固地掌握并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加以運用。專業課教師要不斷學習,充實和擴展自己的知識儲備,加強自我知識的內化和提升,尤其要注重專業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要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另外,數學專業課教師還要注意加強與中學教師的交流溝通,以提升自身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只有在充分了解中學課程體系的情況下,在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地滲透一些高等數學思想方法到初等數學中去。
4.轉變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課程考核大都采用傳統的期末閉卷筆試加平時考勤的考核方式,單一而僵化,容易導致學生平時不學習,考試突擊等問題,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可行的考核機制。對理論性較強的專業課程,教學與考核同步進行,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獨立性和與高中課程內容的聯系程度劃分不同模塊,依據內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如對《數學分析》中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內容,可以采取寫一篇“微積分思想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小論文;對《解析幾何》中向量乘積這一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查閱資料完成“用向量的乘積巧解高中立體幾何問題”等等。對教育理論性課程的平時考核可以給出具體的案例,讓學生在課堂上當場給出分析和解答,進行打分,計入期末成績。如在講解《教育學》教學原則時,可以給出以下案例。
案例:課堂上學生小明指出老師的講解有誤,老師當場就憤怒地表示:“小明算你厲害,老師不如你,以后我的課由你來上好了!”全班同學和老師都用嘲笑、鄙視的目光看著小明,從此,小明再也不主動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了。
問題:試評價老師的做法有什么不對之處,違背哪些教學原則?
對一些技能型課程如《普通話》和《多媒體課件制作》等,以測試代替考試,以測試促進技能訓練,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對學生實習的評價,不要僅僅依賴于實習學校指導老師給予的等級評定,因為這個成績帶有主觀性和隨意性,應根據所監控到的學生在實習期間的平時表現、任務完成情況以及最終試講情況由院實習考核評定小組綜合考評后給予最終成績。
安順學院作為一所地方性院校,肩負著為地方培養合格中小學師資隊伍的重任,基于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教學改革必須將教師資格證考試融入到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去,使不同課程模塊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使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更清晰的認識,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教學技能。文章以安順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例,對造成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生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率較低的原因進行了分析,為提高教師資格證考試的通過率,保證考證與人才培養方案的統一,從課程設置、實習實訓、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改革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