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比預想中的情況要好,這是不少分析人士在了解到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中國經濟數據后的看法。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去年的統計數據指標對今年會有激勵,中國從經濟角度應該更有自信。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亦認為,2019年盡管面臨不確定性,但中國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作用會更明顯,應對不確定性的力量和能力也會更強。
中國經濟向好,站在中國的視角看好今年的世界經濟似乎成為了順理成章的事,畢竟,中國仍保持著世界經濟火車頭的地位,在世界五大經濟體中保持增速之首。在2月27日,普華永道發布的一份全球首席執行官(CEO)調查中顯示,中國內地高管對于全球經濟增長前景較全球同行更為樂觀,接近73%的中國內地高管預計——未來12個月全球經濟增長將會改善。《新民周刊》記者注意到,去年的此項調查數據是69%。可見,中國企業界進一步看好未來世界經濟。這,無疑是一種自信的表露。

2019年1月16日,浙江沿海高速公路象山至樂清段正式通車。它是浙江沿海融入長三角,構筑杭、甬、溫都市圈,發展溫臺沿海產業帶,保護和合理開發浙東沿海藍色屏障的快速通道。
2016年突破70萬億元,2017年突破80萬億元,2019年突破90萬億元。連續三年,中國GDP連續三個十萬億級的提升——相當于連續三年每年增加一個2000年時的中國經濟總量。從提升總量上來說,這前無古人。
比之十多年前,如今的中國經濟是穩中有增的。這讓一些企業,即便是經歷了挫折,也有翻身的機會。譬如上海嘉麟杰紡織品股份有限公司。兩年前,盡管中國經濟總量開始了年十萬億級的大提升,但這家公司自身的日子并不好過,處于虧損的邊緣。然而公司看準了大方向,在一度出口形勢并不明朗的情況下,堅持每年投入2000萬元搞研發,提升產品品質的同時,提升環保水平。如今,終于柳暗花明,其無刺痛感羊毛面料,受到了日本、歐洲客戶的歡迎。
如果說一家企業的蛻變,并不能說明整個形勢的變化,那不妨看看整體數據的變化。今年1月,我國出口同比超預期增長9.1%,較去年12月份回升13.5個百分點。而這,還是中美貿易爭端懸而未決的情況下的表現。如果沒有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出口形勢就不會顯示出如此可喜的變化。
2018年,我國超額完成3000萬噸鋼鐵去產能目標,400萬噸電解鋁產能實現跨省置換。這為接下來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2月21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中國“有信心、有條件、有基礎,也有能力保持2019年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信心何來?中國經濟積累的雄厚實力、深化改革釋放的紅利、轉型升級釋放的動力、做大市場積蓄的潛力,無疑都是對信心的有力支撐。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1361萬人,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實現比較充分就業,證明中國經濟向好。
近日,中華職校的校長黃玉璟向《新民周刊》記者透露:“別看我們的畢業生都是職業高中學歷,像烹飪、點心制作等專業,這兩年都是供不應求。”剛過完寒假,記者眼見著有企業老總到學校找她要人。可黃玉璟直言,2019屆的學生早被搶光了。如果明年企業繼續要人,可以從2020屆學生中先挑起來。前來挑人的企業負責人則向記者表示,2018年首屆進博會期間,他拿到了不錯的項目,需要大量有專業基礎的人手。“我們公司這兩年發展很好,這真是國家全方位開放、供給側改革的結果。”2017年7月,廈門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以后,當地一家企業聘請他前去當一把手,可他上海的事業還忙不過來。“我主要還是從事服務業的。我的切身感受是——我們這個行當機會太多了,可以做的事太多了,但就是缺人。無論高層管理人才,還是中層人才,包括新入行的人力資源,都缺乏。”
“可以做的事太多”背后,則是改革開放已按下了這幾個快進鍵——實現負面清單之外所有市場主體“非禁即入”,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建立法治化的營商環境……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13億多人口的市場,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對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也在呈幾何級的增長,這必將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
程琪,曾長期從事酒店管理工作。是作家陳丹燕筆下《成為和平飯店》的原型人物。“原本,我準備退休后就不做了,休息休息,世界各地去跑跑。”程琪對記者說。然而,不久前,一家酒店集團聘請他當高級顧問。想想做顧問能把自己的經驗傳承下去,程琪就答應了。哪知道在浙江、上海拓展業務之后,這家集團又把度假酒店開到了揚州。這不,本來準備在上海做顧問的程琪,不得不親自出馬,擔任隱居·瘦西湖溫泉度假酒店的總經理。之所以出馬上任,是因為通過考察,程琪發現,未來兩三年,揚州的旅游業會更好。“這個酒店是做得出來的。”他說道。原因在于——隨著未來京滬高鐵二通道的建成,揚州將與高鐵親密接觸,從京滬兩地都能坐高鐵直達這里。這勢必帶來旅游產業的升級。
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披露,2018年新增高鐵4100公里。今年2月,河南商丘到安徽合肥的高鐵開始鋪軌;天津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連路線今年將要開工;呼和浩特至南寧高鐵走向公布,其河南段,將通過沁陽、濟元、洛陽、南陽……
至于今年開通運營的高鐵,則有成都到貴陽線、北京到張家口線、徐宿淮鹽高鐵等近20條。

2018 年11 月15 日,選手在參加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
比之以往在既有干線邊、在一二線城市所在地建高鐵,如今即將建成或者即將開建的高鐵,勢必在未來帶動廣袤中國大地上的更多都市、城市、城鎮的發展。而這,也能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
在全國兩會之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月28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被一些媒體稱為“粵港澳大灣區‘派福利了”。
在這場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羅文表示,將降低甚至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游費,積極鼓勵港澳地區電信運營企業開展5G商用,研究制定和優化香港、澳門單牌機動車進入內地行駛的政策措施;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林少春表示,廣東省正在完善創業板注冊制相關必備條件 ,將不再對財政性的科研資金實行限制,將打造12個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服務平臺。
在這些“福利”的背后,則是人們對大灣區的未來樂觀,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樂觀。畢馬威中國香港區管理合伙人劉麥嘉軒女士向記者透露,據她的一項調查發現,在香港商界,70%的受訪者認為,大灣區的建設,將為自己的公司帶來新增長、新機遇。劉麥嘉軒感到,大灣區建設不是個短期行為,而會是個相當長的過程。在創新科技、貿易物流、金融服務等領域,都將出現許多商機。大灣區可以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引擎。
在全國兩會召開之前,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已成為代表、委員們口中頻頻出現的熱詞。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說,他期待長三角區域在市場上、資源、政策體系進一步統一,希望在要素市場、市場監管、準入條件、資本市場進一步一體化,利用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進行產業的對接。
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說:“我今年會繼續關注營商環境制度政策的不斷完善,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我主要是關注整個產業的區域協同發展。”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則表示,長三角一體化是國家戰略在經濟領域的推廣,是一種區域布局戰略,也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長三角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明星地帶,也是世界的明星地帶。”劉志彪說。
比之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來,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進行了五年了。天津濱海新區發改委副主任吳秀山看來,打破“一畝三分地”定式,協同發展種下的“種子”正結出累累碩果。
在過去的五年里,北京完成了“瘦身提質”,向外疏解了一批區域性批發市場、一般性制造業企業、學校、醫院;天津完成了“強身聚核”,整治“散亂污”企業2.2萬家,先進制造業比重達63.5%;河北完成了“健身增效”,大力去煤炭、鋼鐵、玻璃、水泥等產能……
路通了,生態方面聯防聯控了,各種對經濟協同發展不利的藩籬被破除,諸如《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稅收收入分享辦法》等,讓企業享受到了協同發展的實惠。這一點,也令身處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港澳企業羨慕。一些香港企業人士對記者說,未來,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實施更多的稅收優惠政策。
令這位企業人士有點小驚喜的,則是新的政策,新的藍圖,不止于此。今年上海地方兩會期間,2019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深入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定位為‘特殊經濟功能區的新片區,要加大改革突破的力度。比如,在稅制安排方面,可以參照新加坡的經驗,開展離岸稅制探索,支持離岸貿易、離岸金融和數字貿易發展。”上海市臨港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陳杰說。
同樣在自貿區領域深耕的海南省,則決定在金融領域深耕,將之作為海南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其他領域對外開放的重要支撐。這當然源于中央批準在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賬戶,更是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打下堅實的制度基礎。
誠如新華社所發迎接全國兩會中國經濟系列述評中所提到的——“從‘摸著石頭過河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關鍵階段。”在這一關鍵階段,如何為未來探索出新經驗,打造下新基礎,正在考驗著這一代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