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鹿
情人節,下雨,老公又出差,一個人實在沒趣,下班后臨時起意,聽了場海派相聲。
低調的云峰劇院,門口掛著月份牌、《上海灘》劇照等等,滿目的懷舊風。那天,劇院上演的是品歡相聲會館的己亥年開箱盛典。品歡主打“海派相聲”,“海派”與“京派”,區別何在?
十年前,北京,德云社,我第一次聽現場相聲,夢回天橋。八仙大桌,瓜子綠茶,穿著長衫的相聲演員巧舌如簧。每有好段子出來,滿場都是“YU”的喝彩聲,聲調是陽平第二聲。我是南方人,北地笑話的若干笑點其實抓不住,但頭次聽到這么整齊的“YU”,也忍不住跟著咧嘴笑了,跟著一起“YU”起來,尾音拖得長長的。
然而,海派相聲,全不相同;坐在云峰劇院里的紅色椅子上,我覺得自己仿佛在等待著一幕話劇。品歡相聲會館的大大小小演員們,倒還是傳統的布衣長褂打扮,可小胖子班主金巖,穿著件文字T恤,外加一條迷彩褲,就這么上臺來了。金班主究竟抖了多少包袱,我記不清了,但曉他將熱點新聞融入,幾個倒霉蛋被他調侃,掌聲一片。嗯,在海派相聲的現場,你是聽不到“YU”的,只有嘩啦啦的掌聲,一浪,又一浪。
我笑點挺高,而金巖的《童話鎮》讓我“破功”了,太逗了。《童話鎮》系列的相聲情景劇是金班主開創的相聲分支,解構了經典童話故事,體現出表演者利索的嘴皮子功夫,以及幽默搞笑的肢體語言。金巖扮演的小紅帽,引發了陣陣哄堂大笑。
自然,海派相聲嘛,滬語元素不能缺位。當晚最后一個節目,是用上海話來說相聲,上海人聽得哈哈大笑,我這個冒牌新上海人雖滬語不過關,有些梗聽不出來,但也略得一二。據說,品歡相聲會館還嘗試將上海的滑稽戲和滬劇與相聲相結合,我想,這大約就是海派相聲的海派風味吧。
曲終人散,我在朋友圈里發了幾張圖片。有一位北方朋友評論道:“聽相聲還是八仙桌+蓋碗茶的標配比較好吧。”我這樣回復她:“橘生于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感受下南北相聲的不同風味,多一種體會也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