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世艷
摘 要:當前新課程倡導教學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練習題無疑是增強學生對知識應用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練習方式尤為重要。學生是在初中階段開始接觸生物課程的,也是系統地認識大自然的開始。針對教學內容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方式,是促使學生對新學生物知識進行實踐應用的關鍵。
關鍵詞:初中生物;練習方式;分析研究
課后練習不僅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檢測,也是對學生知識的鞏固,一般教師在授課完成后,會較快地利用練習題讓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但是如何進行練習使學生達到最優效果,一直也是教師必須探索的重要課題。對于生物教師而言,由于生物課程緊貼學生的生活和實際,教師可以從生活中進行有效的知識遷移,應用于各種習題設置中,還可以進行圖表設置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生物課的質量。
一、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新課程倡導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課堂的練習方面,也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傳統的練習方式都偏向于教師為學生進行全程的安排,而學生處于接受知識的被動方。但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練習也是針對學生知識的鞏固與運用而進行的。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于生物課這種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生活的課程來說,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尤為必要。當學生利用自身實踐經驗融入課程活動中,可以使學生的練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初中階段已經注重對學生實踐探究能力的培養,各種實驗課程的設置也是出于此目的。因此,生物課的練習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揮,例如課堂辯論、實驗室課堂中的實驗探究、學生探索后的小論文撰寫等都是發揮學生主動性的良好方式。
例如在人教版“觀察植物細胞”這一小節中,對學生的授課主要是利用實驗室進行的。教師利用實驗室的顯微鏡設備引領學生進行植物細胞的直觀觀察,在教師講授完理論知識以及注意事項后,帶領學生進行實踐鍛煉。這些教學內容是對學生的一種知識考查,教師可以為每位同學發放一片洋蔥,讓學生自己制作洋蔥的撥片標本,讓學生自己回想并思考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看清楚觀察的物體,物體的內部結構分別是什么,并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來。如此一來,這一存在較大教學難度、知識點較多的實驗探究題就迎刃而解了。
二、課堂練習的設計要注意形式多樣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課堂練習產生一定的興趣,
才能融入練習中。因此,課堂練習應該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由于初中生剛剛開始接觸生物知識,可能會導致學生因其繁瑣的知識點而產生對生物課的排斥情緒。因此,生物課的練習方式應該呈現多樣化,以此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要根據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進行知識的創新,由此做到寓教于樂。初中生對于單一形式的題型也會厭倦,題型的多樣化、有趣化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因素。因此,當前有很多生物教師已經注重題型與學生興趣的結合。
例如在學習“生態系統”這一章節時,教師不僅設置了填空題、選擇題,還進行了圖形題的訓練,在學習細胞的相關知識時,教師首先利用填空題和選擇題讓學生進行了生態系統的組成、生產者和消費者、分解者之間的聯系等方面的練習,然后讓學生自己畫出一個生態系統。這種問題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對于其中涉及的場景或者形式,都可以由學生自主發揮,由此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并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此外,通過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課堂練習,可以獲得更理想的練習效果。
三、難易程度具有層次性
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習題鞏固的過程中,要注意按照難易程度對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有效安排。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進行知識的練習也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性來進行,要爭取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所收獲,讓每個知識水平的學生都能獲得提高。所以教師在開展練習教學時,要注意考慮學生的實際學情。對于知識水平較低的學生,應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鍛煉學生的基礎能力;對于個人能力較高的學生,應注意知識的拓展性訓練。
比如在進行“鳥的生殖和發育”這一部分的練習時,教師應設置基礎題、提高題以及拓展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鳥卵的結構,讓一部分知識能力較差的學生對板畫中鳥卵的結構各部分進行填充。這樣的練習方式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而且可以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可以讓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上臺講解各部分的作用,鍛煉這部分學生的表述能力。在課堂教學的最后階段,教師可以對此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只有受精卵才能孵出小雞嗎?”教師可讓成績優越的學生進行拓展回答,由此課堂練習就照顧到了各個階段的學生,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綜上所述,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學中要體現學生的應用性,課堂練習作為這一理念的體現,在教學中需要教師不斷地分析并做好研究,以此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岳榮.試論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觀察,2017,6(20):69-70.
[2]穆未來.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途徑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16):86.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立項課題的分領域課題《構建縣域“初中生物學科聯盟”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DHJK135-2017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