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才泉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教育帶來了更多優質的資源,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初中數學運用信息技術,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提升了學生學習效果。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所能發揮的優勢,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豐富教學方式,突出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基于此,論述了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下,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新課改標準中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必須改變以往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運用信息技術,正好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制訂符合學習需求的教學計劃,建立學生對數學知識良好的認知。
一、基于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對數學認識的重要基礎,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初中生,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弱,很難進行自主學習。以往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種枯燥乏味、抽象難懂的感覺,使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感到身心疲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以信息技術載體的多媒體平臺,能夠給學生帶來多元化的興趣點刺激,讓學生的大腦保持高度興奮狀態,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進而使學生在學習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比如,在講“軸對稱”這一課時,筆者在課前上講授時,先給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其中包括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一些幾何圖形的圖片,以及動植物的圖片,并配上動聽的音樂,這些具有強烈視聽感的事物給了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很快進入到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大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但不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阻礙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和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初中教學實踐中,運用信息技能夠豐富初中數學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搜集大量關于教學內容的材料,而且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在課堂上將數學知識直觀地呈現到學生面前。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比如,在講“立體幾何”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演示幾何題,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幾何知識,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空間思維,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幾何認知。
三、運用信息技術,突出課堂的教學重點
初中數學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識內容,若采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很難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利用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教材中的內容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實現動態變化的直觀演示,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讓學生一目了然,輕松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在講“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條件”這一課時,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認識“兩角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概念,以往的教學方式會在保證兩角相等的情況下,制作三角形,然后在測量這些三角形的邊長,看對應邊是否有一定的比例關系。但是,在測量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誤差,而且學生自己制作的三角形一般不會特別規范,不具有普遍性。當然,運用多媒體課件就不會出現這類問題,教師用幾何畫板制作的兩個三角形,可以隨意改變一個三角形的大小,在不斷改變角度的同時形狀也會發生變化,而且在圖形旁邊會顯示出測量的比例關系。由此可見,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既給教師提供了很大的教學便利,也突出了教學中很難講解的知識內容,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提高了課堂學習效果,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四、運用信息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其變成課堂的小主人,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多元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講“一元一次不等式”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引導學生共同對比分析,一元一次不等于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強化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有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整合與梳理。
綜上所述,將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引入初中數學課堂,為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能夠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具象化,使學生更輕松地學習數學知識。多媒體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為中學數學課堂增添了生機和活力。教師要不斷提高自我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利用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艷萍.信息技術與農村初中數學課程整合的新探索[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7(S1):236-238.
[2]肖碧凡.探究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J].福建質量管理,2015(7):62-64.
[3]黃雨偲.信息技術支持的數學史融入初中數學教學研究與實踐[D].廣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