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摘 要:數學教材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了學習主題、基本線索和知識結構,是重要的數學教學資源。主題情境圖的設置是小學數學教材的主要組成部分。基于“情境教育”理念,在數學教學中結合主題情境圖,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能使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課堂因情境而更精彩。
關鍵詞:主題圖;情境教育;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需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況,引導學生主動有效地學習,達到落實“四基”要求,促進“四能”發展的目標。小學數學教材設計了大量的主題情境圖,在內容設計、呈現方式等方面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理念。數學教學以主題圖為紐帶,以情境促進數學理解,能更好地實現數學知識的獲取,數學技能的掌握,數學興趣的培養。
一、主題情境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多年來,人們認為“數學是一門抽象而嚴謹的學科”,實際上,小學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可謂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主題情境圖是小學數學新教材編寫的一大特色,具有圖文并茂、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情境設計等特點。小學數學教材中圖畫的主題、內容和色彩等符合學生的特點,鮮明的卡通人物和動物形象能夠吸引孩子學習的目光,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為教師的教學提供核心的教學資源。以李吉林先生“情境教育”理念為指導,聚焦小學數學教科書中的主題情境圖,創設有效的主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運用主題情境圖。讓“數”與“形”“生活”等結合,與學習興趣、認知沖突、生活經驗、實踐活動、學科整合等結合起來,在生活情境、學習情境、擬真情境、社會情境、教學情境等情境氛圍中,在情境中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從而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師在數學課堂情境教學的基本策略
1.調動好奇心理,創設游戲情境
學生天生就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生活有著探究的欲望。我們會發現小孩子總是有許許多多的“為什么”,這從側面反映出孩子是具有問題意識的。如果教師能夠從孩子興趣入手,通過數學的游戲情境,師生對抗比賽等活動,就可把學習的興趣引向數學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如:在教學“3的倍數的特征”時以游戲創設情境。通過“誰能考倒老師”的設計,調動學生的好奇心——老師判斷有什么“秘訣”?帶著問題進入數學課堂學習中。
2.激發認知沖突,創設探究情境
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新知和舊知相互沖突、相互融合的過程。教學中采用富有現實性、趣味性,把問題設在學生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并且以在學生認知結構最近發展區的知識為素材,就能夠調動學生已有知識,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有效地參與新知探究活動中。如:“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并提出要求:“先想一想,我們可以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什么圖形?可以怎樣做?為什么?”在新知和舊知的遷移和同化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理解“圖形轉化”的數學思想。
3.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并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在數學課堂上解決生活問題,這要求教師要有一雙生活化的數學眼睛,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解決生活問題。如:教學“認識人民幣”時,這樣引入:“關于人民幣的知識有很多,能把你所知道的人民幣的相關知識告訴同學們嗎?”在交流中相互學習,既開闊了知識的視野,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問題。
4.開展實踐活動,創設模擬情境
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問題,而不是局限于做習題。數學教材中設計了豐富的實踐性活動,有單元的主題實踐活動設計,也有一課時的小組實踐活動。教師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開展數學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觀察和認識,從中獲取感性認識,誘發問題意識。如:在教學“圓的周長”后,組織學生尋找校園中的“圓”并測量出周長。在測量實踐活動中,鞏固圓的周長認識,學會了圓的周長測量時圍、繞、滾等方法。
5.學科有效整合,創設主題情境
數學家波利亞曾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為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適當地結合其他學科的優勢到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如:在“軸對稱圖形”教學中,可以數學和語文、英語、美術等學科資源整合和優化。學生在詩文中、藝術中、生活中探究“軸對稱”的本質,圍繞著“核心問題”,有效整合各學科資源。
在數學教學中,不同的情境,適用于不同類型的數學教學。巧用主題情境圖,能夠使數學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有趣,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以人為本”的課堂理念,以情境驅動數學學習,課堂因情境而更精彩。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數學主題情境圖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GS[2017]GHB249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