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璧
摘 要:當今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社會對于技術創新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創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小學科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也明確提出創新素養是當代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因此,創新素養在當代小學教學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關鍵詞:創新素養;能力;觀察;滲透
一、創新與創新素養
創新是區別于常規思維模式的一種行為,該行為多發生在特定的背景環境中,通過對已有知識和思維方式的改進或改造,使其能夠在新的環境中產生常規方法、元素、路徑以外的具有一定社會效益的行為。創新是人類高級思維活動產生的必然結果,是人們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級表現,其結果往往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創新是一種行為,創新素養則是行為背后的知識、能力與科學觀。創新素養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概念化修習涵養的過程。創新素養的產生多形成于正確的科學態度、科學的思維方法的基礎之上,是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真實反映,是推動社會經濟變革的不竭動力。
二、小學科學課程中創新素養培養的策略
(一)要注重小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在小學的教學活動中,創新實踐是創新素養形成的落腳點。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該階段學生的思維較為發散,也容易產生奇思妙想,另外,低年級的學生思維也并不十分僵化,所以,小學階段往往是人的一生創新想法的高發期。
小學階段,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適時適度,既要積極創設一定的創新情景,培養孩子的觀察、動手和實驗能力,也不能過于強調創新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既要鼓勵孩子大膽思考,積極創新,又不能片面強調脫離實際,天馬行空的瞎想瞎做。在創新實踐中,積極探索與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這不僅有助于科學知識的內化,而且積極地參與讓學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創新的魅力和創新的不易。教師在輔助孩子創新實踐的過程中,要循循善誘、步步引導。在創新實踐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一方面,要講清科學創新的一般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要指導孩子的創新更加的理想化和多元化。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體會到孩子創新帶來的樂趣,參與孩子的成長。
無論什么類別的科學知識,在思維進程上都有其相似的一面,也少不了專屬于學科自己的獨特的思維方法。實踐中,既要掌握科學創新的一般方法,又不能忽視不同學科思維方式上存在的客觀差異;既要重視規律和方法的講授,又要注重學生的親身經歷與體驗。
(二)重視小學科學課程中創新知識的滲透
小學科學課程是創新的主陣地,但是單一的科學課程已經無法滿足創新素養的培養要求,創新素養的形成需要多平臺的共同參與。現有的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小學生創新素養提出了更高的、更新的要求,這就使得現今階段創新素養的培養已經不再單純依附于原有的科學教材中的知識體系,還需要科學課程以外的創新元素的加入。這樣的特殊元素加入的結果會直接導致創新素養不再是科學課程的一部分,而是科學課程是創新素養的重要構成。新的創新素養培養應該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方面,就是在創新與工程領域的模塊中滲透創新知識、創新實驗及創新評價;另一方面,要在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及宇宙科學模塊滲透隱形創新知識,這些模塊當中涉及的自然規律雖然與創新并無線性因果關系,實則蘊含著大量的創新性思維,在創新實踐中尤其要注重對物質世界的解釋與表達。
(三)依托創新項目,培養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的培養是創新素養形成的重要環節,問題意識的培養不是單純的方法講授,而是依托創新項目,精心設計,環環相扣,就有關創新的各個元素融入研究項目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創新項目的選擇上,教師要提前規劃好項目的各個環節,事先做好創新實踐中可能會存在的問題和遇到的難題,并做好應對措施。此外,教師又是項目活動的引導者,在創新實踐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適時地從旁輔助,而不是包攬包辦,要充分相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予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與勇氣。
小學生活潑好動,受固化的教育模式的影響較小,容易產生發散性的探究問題。因此,在創新項目的選擇中,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項目選擇權利。項目的選擇一定要以學生的接受為前提,一方面,學生自主選擇的項目往往是學生的興趣點,另一方面,自主選擇的項目對于學生來說接受度也更高一些,更容易取得實質性的研究成果。當然,在實際的創新實踐中,怎么選擇項目還是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
(四)增強創新內容學科間的關聯
新課標倡導創新素養的培養要實現跨學科的培養,這需要其他學科中學科方法和學科能力的支撐和輔助。創新素養往往是在綜合了其他課程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創新實踐,例如數學學科中數據的測量、記錄和統計,計算機學科中網絡資源的獲取能力,語文學科中研究資料的閱讀和研究報告的書寫等等。由此看來,創新素養的培養不僅能改善語數外等其他學科的學習,而且這個實踐的過程就本身反作用于科學課程自身,使得創新的過程更加科學和可操作。
創新素養是小學科學課程中應重點培養的基本素養之一。小學科學課程中創新素養的培養不僅需要打破學科間的壁壘,而且少不了創新實踐項目的支撐。在實踐中,創新素養的培養要注重知識和方法的引導,也不能輕視孩子正確創新觀的形成。
參考文獻:
[1]李雁冰.科學探究、科學素養與科學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8(12):14-18.
[2]盧姍姍,畢華林.從“科學探究”到“科學實踐”:科學教育的觀念轉變[J].教育科學研究,2015(1):65-70.
[3]李揚.STEM教育視野下的科學課程構建[D].浙江師范大學,2014.
注:該論文屬于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如何加強提升小學生科技創新意識》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立項號為:GS[2018]GHB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