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嫻嫻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學校領導都采取新政策和方案來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是以教材為主,將自己放在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影響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研究
語文是小學教學中最重要的學科,對于提升學生語文知識以及素養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語文水平,對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合理的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圍繞語文素養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
在語文教學中,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保證學生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圍繞語文素養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素養。在小學語文中,教師要注重學生對知識點、音、形、字詞句以及閱讀能力的不斷積累,包括成語、古詩、名人傳記等,教師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那樣很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不利于學生提高語文水平。教師可以根據教學情況,為學生設計一些活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根據語文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和創新,教師加大了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可以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制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教學設計過分依賴教材,一些語文教師過分注重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卻忽視了學生的需求和自身情感,從而使得語文教學效果一直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中,要注重學生語文知識和學習的方法,還要注重學生的感受,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需求,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例如:教師在講解課文的時候,要將語法知識和字詞等清楚地講解給學生,還要讓學生對課文的每一句或者每一段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含義,確保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升,促進學生的未來發展。
三、根據語文學習內容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普遍較小,智商未完全發育,很多文章都無法理解,能夠自己閱讀的文章和書籍也比較少,導致學生素材比較缺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數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包括人物的語言、神態描寫等。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文章內容進行改編。對文章的事物、人物進行分析,分析人物特作和性格特點,讓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表演和刻畫,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談話,可以使文章內容活靈活現,使得情景再現,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深入的了解。
四、根據學習方式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教師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升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和進步。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將自己的知識設計好傳授給學生,學生機械地接受,這樣不僅不會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還會讓學生失去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采用新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學生通過判斷和總結,可以得出最終的答案,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還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語文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方案和計劃,保證學生的水平可以得到全面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圍繞語文素養和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確保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全面提升自身的素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保證學生可以朝著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嘉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8).
[2]榮曉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策略: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設計與案例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6).
[3]夏秀文.淺談改革教學目標設計,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未來英才,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