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時代環境下媒體融合的發展,基于“內容+”的融合出版成為出版行業的大趨勢,各大出版商對內容和資源的競爭也愈加激烈,融合出版環境下的編輯出版人才面臨更高的素質和能力要求。為適應全媒體數字出版環境,成為工匠型專業人才,本研究基于勝任素質模型來研究融合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能力,才能編輯出版更加優秀的出版物,提高現代文化服務水平。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重新定義了人們獲取信息包括獲取知識、獲取能力的方式,促使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走向交替與融合。融合出版環境下,內容資源與特色出版成為出版業競爭的主要陣地,出版編輯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編輯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建設是出版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那出版編輯應該具備什么素質和能力才能勝任新時期帶來的挑戰?
一、勝任素質模型與編輯出版
勝任素質是績效優異者的潛在特征,勝任素質模型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勝任素質是個體的潛在特征,可能是動機、特質、技能、自我形象或社會角色方面,或者他所運用的知識體。而工作勝任素質并不是指個人所有的知識和技能,而是指在工作中所使用的知識和技能。
勝任素質旨在探索能夠導致高效和優良工作績效的雇員潛在特征,如動機、品質、技巧、自我設計、社會角色和知識體系等的勝任能力模型研究,有助于確定員工高效完成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資格條件,便于選聘、培訓、考核員工及其職業發展指導。融合出版時代,編輯出版人才的素質和能力要在擁有扎實的出版業務基礎上順應時代發展,這和勝任素質模型中優化人崗匹配,績效優異者的潛在特征研究相吻合,因此,人們可以建構一個屬于融合編輯出版人才的勝任素質模型。
二、融合編輯出版人才的勝任素質模型構建
(一)關于人才素質的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是勝任素質模型的經典模型,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麥克利蘭在1973年提出的。所謂“冰山模型”,就是將人員個體素質的不同表現方式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即基準型和鑒別型。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外在表現,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和動機,是人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作用。目前,冰山模型已經被國內外學者用于金融、醫學等各個行業領域的人才素質分析與優化上,那么對于融合出版環境下的出版人才素質認知和優化來說,應用冰山模型或許會起到多贏的效果。
(二)融合編輯出版人才的勝任素質模型構建
在構建融合編輯出版人才勝任素質模型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影響融合出版時代出版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各個因素,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目標性原則、動態性原則、獨特性原則和共同發展原則。之后,筆者通過各大招聘網站對出版編輯的招聘要求分析后,得出融合編輯出版人才的勝任素質模型大致包括知識技能(實踐)、思維和問題解決、人際溝通三大范疇。
基于勝任素質模型,這三大能力范疇又可以稱為融合編輯出版人才所具備的三個勝任素質,每個勝任素質下所包含的特征或潛在特征可以稱為勝任因子。根據融合編輯出版人才所具備的各類能力標準,其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A等級代表編輯人才頂層人員具備的特征;B等級則是能夠適應時代發展,了解專業前沿信息和技能的編輯人才;C等級則是能夠堅守崗位,力求做到極致;D等級是能夠勝任崗位的基本能力。A等級可以視為“冰山模型”的“冰山以下部分”,B、C、D可以視為“冰山以上部分”,同時,具備高等級的素質和能力標準的編輯人才總是包含比自身低等級的所有素質和能力標準。那么,A等級包括互聯網思維、策劃創新能力和組織能力;B等級則包括數字網絡技術和觀察與應變能力;C等級包括協調溝通能力;網絡寫作表達能力、信息采編與整合能力和服務能力則屬于D等級。
三、融合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人才的勝任素質
(一)知識技能(實踐)
編輯不能越俎代庖,代替作者寫作,但是要具備較強的寫作表達能力,這不僅因為編輯業務中有許多寫作要求,更重要的是,編輯寫作能力的強弱,往往決定著他在作者面前發言權的大小,在編輯加工整理中水平發揮的高低。融合出版環境下,更多的是電子書稿的審讀,因此網絡寫作表達能力是成為一名當代合格編輯的必要條件。
1.信息采編與整合
“大數據”以及媒體融合時代的來臨,使信息傳播更加碎片化、模糊化、快速化,也由此導致信息真偽難辨,采集整理困難。被稱為“信息加工工程師”的編輯,必定能夠收集、篩選、整合有效信息傳送給大眾,以此來作為出版工作的風向標。
2.數字網絡技術
數字出版的迅猛發展要求出版人才順應時代,密切關注新媒體的發展,能夠通過新技術對出版資源進行整合發布。編輯人員應該克服傳統編輯能力的不足,增強自身多媒體數字技能,滿足當前出版業新形勢的需要。
(二)思維和問題解決
1.互聯網思維
隨著媒體融合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成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之一,無論是出版編輯還是其他行業的任何工作人員都有必要關注并且培養自己的“互聯網+”思維。對于出版業來說,就是“互聯網+出版”,善于抓住互聯網給出版帶來的一切機遇和挑戰,這種改變完全顛覆了信息的傳播方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數字出版受到讀者的歡迎,順應了當前時代的發展。
2.觀察與應變能力
當今社會,每個人每天都要面對比過去成倍增長的信息,特別是編輯在工作中需要收集、閱讀海量的信息,如何迅速有效地應對這些信息并篩選、分類和整理,是編輯把握時代脈搏、跟上時代要求的關鍵。
3.策劃創新能力
《咬文嚼字》月刊在1995年1月,曾策劃了一場“向我開炮”的活動,編輯部以“一字千金”的獎額,號召讀者檢查該刊創刊號的編校質量。這次活動取得了先聲奪人的效果,讀者未見期刊,先聞其名。融合出版環境下,編輯更要對圖書市場有敏銳的嗅覺,擅長發現識別讀者的興趣點,如今的出版物人才需求很大部分是對策劃人才的需求。
(三)社交公關
1.溝通協調能力
出版物的出版發行,僅靠編輯一人完成的工作微乎其微。選題、組稿、審稿、編輯加工、印刷發行等流程的完成,需要多個部門甚至多個企業分工協作。數字時代,在編輯工作過程中,大部分是通過網絡交流溝通,能夠在網絡會議和面對面交談轉換自如,懂得團隊協作的編輯,才能實現合作目的。
2.組織能力
在融合出版的環境下,一個出版產品的問世,涉及的人員和部門比起傳統出版可能要更多,更復雜。所以,優秀的組織能力對高質量的出版產品的誕生有很大影響,其還可以成為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
3.服務能力
出版活動具有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我國的出版活動要置社會效益為首,同時重視經濟的實現,達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即使在全媒體數字出版環境下也不能改變。從業人員必須對社會、對讀者高度負責,確保出版物的內容質量,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宣傳、正確引導讀者消費。
四、結語
本文基于麥克利蘭的勝任素質模型,構建了融合出版環境下編輯出版人才的勝任素質模型,也對新時期編輯人才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進行了分級和闡述,相信能對融合出版環境下出版編輯人才素質發展和建設提供一個參考。但是,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今天,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正在快速地發展,編輯出版人才要掌握的能力不僅僅止于此,應該順應時代變化,不斷獲取新知識,掌握新能力,擔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努力搞好自身素質與能力建設,開創融合出版的新局面。
(吉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作者簡介:張聰聰(1993-),女,山東德州人,碩士,研究方向:出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