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如實
當前,市場競爭已步入供應鏈競爭的時代,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基于其強勢地位,整合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其中,對資金流進行整合以實現供應鏈價值增值是供應鏈金融價值所在,本文站在核心企業角度看供應鏈金融,結合國內PG集團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運用策略與推進思路做些許探討,以期得到一些核心企業推進供應鏈金融運用實踐的有價值的啟示和經驗。
一、異于傳統銀行信貸模式的三個關鍵點
傳統的銀行信貸業務以《商業銀行法》為依據,以企業主體為切入點進行風險控制,在授信審批過程中側重于企業的規模、凈資產大小、盈利能力、擔保方式及經營穩定性等基本情況,整個審批流程有一套既定模式,兼顧可能導致貸款償還潛在風險的各個因素。供應鏈金融模式下,核心企業憑借其對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絕對把控,金融業務主體從銀行轉移到核心企業。
關鍵點之一:資金來源突破銀行單一通道的限制
傳統銀行信貸,中小企業由于資產規模、盈利能力、擔保物的不足,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支持,而核心企業擁有規模更大的業務規模和盈利能力,擁有更多的預收賬款(對下游企業)和應付賬款(對上游企業),在產業鏈中占據核心地位。金融體系融資的差異本質上是信用的差異,也是供應鏈金融的資金源頭,核心企業可憑借其核心地位和信用優勢,引入銀行和多元非銀行金融機構,甚至通過自己獲取金融牌照來實現產業鏈上資金的融通,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可突破銀行單一通道的限制,相應的,核心企業也獲得了原本屬于金融機構的利差收入。不同于市場將金融業務作為核心企業輔助性業務的主流觀點,筆者認為,只要供應鏈金融可以提供更大的利潤,核心企業沒有動機限制金融業務發展。
關鍵點之二:供應鏈風險控制更具優勢
金融領域最核心的競爭力仍是風險定價能力,核心企業對所在行業具備更為深刻的認知,對行業周期、微觀運行以及對上下游企業信息更為具備傳統金融機構不可比擬的優勢,從前端的貨物/服務采購,中端的生產制造,后端的產品交付和售后服務更具把控能力,可實時掌握供應鏈條上的數據和資金流向從而獲得超額風險溢價。
關鍵點之三:“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是發展趨勢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應用的日趨成熟,商業銀行、電商平臺、支付公司、P2P平臺、供應鏈專業化服務公司均紛紛參與到供應鏈金融業務,但這些機構主要是依托于核心企業供應鏈條各種數據,為核心企業提供信息技術、資金、結算等服務,其數據都是過去、靜態的數據,而作為掌握實時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數據的核心企業來說發展供應鏈金融具有天然優勢,通過互聯網發展在線供應鏈金融平臺可構筑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一個開放的、交互的、信息共享的電子商務平臺,核心企業可按需將金融、技術等服務滲透到商務活動各環節,在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縮短服務響應時間,推動供應鏈運轉方式極大提升。
二、核心企業做供應鏈金融的四大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之一:規模效應
并不是所有行業的核心企業都適合做供應鏈金融,在規模效應下才具備真正轉型價值。規模越大的行業蘊藏巨大融資需求,意味著供應鏈金融所具有的潛在空間,只有存在較大的金融業務空間,核心企業續做業務的動力才更足。除了直接的規模影響之外,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之間的關系越為復雜,挖掘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融資需求更為深入,通過建立互聯網平臺所具備的效率提升空間也越大,相比于傳統金融機構所具有的優勢也越為明顯。
核心要素之二:差異化競爭
傳統金融機構以不動產抵押為主,供應鏈金融以動產質押為主要競爭手段。一般中小企業固定資產較少,而以應收賬款和存貨方式存在的動產較多,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貸款的難度大。核心企業基于實體業務往來所具備的信息優勢,針對中小企業進行相關動產質押融資,形成與傳統金融機構的差異化競爭格局。金融牌照對核心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至關重要,受監管政策影響,金融許可證難以獲取,核心企業可配套商業保理、融資租賃、P2P平臺等非銀金融牌照。商業保理和融資租賃是目前發展最快的非銀子板塊,優勢在于政策上規范與支持,以及在外資、銀行資金利用上的優勢,10倍杠桿倍數在非銀金融牌照中也屬上乘,同時優質底層資產可通過再轉讓或通過發行資產支持證券募資低成本資金。P2P平臺的優勢在于資金沒有理論上限,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只要有利益,總有資金參與。相比較而言,小貸公司杠桿倍數較低,擔保公司雖然杠桿倍數10倍,但業務上只提供擔保,仍需接洽外部資金。
核心要素之三:產品定價能力
核心企業依靠自身優勢已經在產業鏈中某些環節形成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競爭力大小決定其對上下游企業的話語權,話語權的強弱視核心企業經營業務的市場格局,其中,處于壟斷地位的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話語權最強,這將在兩方面提升核心企業的產品定價能力:
1.對上下游企業把控力越強,相對信用極差越大,融資相對優勢越大,融資成本也更低;
2.更強的供應鏈金融業務主導能力,通過將供應體系和銷售體系有機結合,加快資金和數據在體系內的流動速度獲得超額收益,降低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成本和溝通成本,提高效率。
核心要素之四:意識統一
核心企業是供應鏈管理的信息交換中心、物流中心和結算中心,其他節點企業都通過圍繞核心企業的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組織生產活動,涉及環節橫跨核心企業原料采購、生產制造、成品銷售、財務結算等,任一環節不支持或不配合將造成業務的遲滯。核心企業自身融資渠道豐富,有較強的付款能力和付款信用,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競爭激烈且替代性強,久而久之就出現了核心企業利用自身強勢地位長期擠占節點企業現金流的局面且形成了企業內部的利益格局,導致供應鏈管理效率低下,在現代化的企業競爭中逐漸落入下風。供應鏈管理正是需要以核心企業為中心點通過共同利益所產生的凝聚力把節點企業鏈接起來,共享發展成果,所以核心企業必須從大局出發,樹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經營理念,向各環節輸出供應鏈思維,甚至以行政命令或績效考核形式來達到意識上的統一。
三、PG集團在供應鏈金融業務的運用策略與推進思路
PG集團是我國重要的鐵路用鋼、汽車用鋼、家電用鋼、特殊鋼生產基地,由于國家去產能、環保、金融等政策的影響,PG集團陷入經營困難,資金鏈緊張,占用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資金的現象十分嚴重,整個產業鏈陷入蕭條。PG集團新一屆領導層認真分析企業經營現狀,決定甩開歷史包袱,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先后成立了資產管理公司、保理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全力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并暫時不予利潤考核,通過集團層面協調其他子公司全力支持其業務開展并納入考核體系。經過3年時間的整合,旗下保理公司以供應商對PG集團的應收賬款為切入點,租賃公司以供應商的設備采購為切入點,互聯網金融公司以票據和存貨為切入點,有效地解決了其產業鏈上的資金需求,其中保理公司引入了低成本銀行資金,互聯網金融公司引入了社會富余資金,供應商/經銷商融資采用統一的定價標準,輔以在線供應鏈金融平臺和區塊鏈技術,資金成本和業務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得到了融資企業認可,現其業務量月均可達億元以上,PG集團在供應鏈金融的實踐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值得借鑒。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經進入了供應鏈時代,供應鏈成為跨企業整合所有商業活動的管理集成,企業之間的競爭發展成為供應鏈的競爭,供應鏈管理強調的是分工協作、共生共贏,追求的是整個供應鏈的系統優化和高效率的信息交換,以達到總成本領先、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最好的目的。核心企業應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從商業模式、服務能力、技術水平、資源整合能力、風險管控技術、創新能力等方面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優勢互補,分工合作,共擔風險,共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