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芬



[摘要] 目的 分析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護理人員共情能力培訓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8月—2018年10月該院精神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以及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將護理人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接受共情能力培訓,對照組護理人員未接受共情能力培訓,同樣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由對照組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由觀察組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對比兩組護理人員共情能力評分、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以及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結果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人員換位思考、情感護理、觀點采擇3項共情能力評分更高(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21.67%(P<0.05)。結論 精神科安全管理中護理人員共情能力培訓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共情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關鍵詞] 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護理人員;共情能力;培訓;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2(c)-005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staff empathy training in psychiatric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From August 2015 to October 2018, 120 patients and 40 nursing staff admitted to the psychiatric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nursing staff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ained in empathy ability. The nursing staff in the group did not receive empathy training. The patients were also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rovided with nursing services by the nursing staff. Ability scor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 score, and patient adverse ev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cored higher on empathy, emotional nursing, and opinion choice(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scores(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67%, which was lower than 21.67%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Nursing staff empathy training in psychiatric safety managemen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nursing staff empathy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Psychiatry;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Nursing staff; Empathy ability; Training; Effect
護理人員共情能力不僅屬于一項專業(yè)護理技能,同時也屬于一種真誠的護理態(tài)度[1]。精神病患者因為疾病特殊性,所以極易出現(xiàn)跌倒、噎食、攻擊、自傷以及自殺等不良事件[2-3]。為了避免以上意外事件出現(xiàn),提高精神科護理安全性,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必須構建良好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心理動態(tài)進行全面了解,及時發(fā)現(xiàn)隱患、排除隱患[4-5]。除此之外,為了確保護理人員能夠充分理解患者,這就要求護理人員提高自身護理共情能力,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為其提供相應護理服務。該研究以2015年8月—2018年10月該院精神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以及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對精神科護理人員加強了共情能力培訓,以期能夠有效保證精神科安全管理有效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精神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以及40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將護理人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護理人員接受共情能力培訓,對照組護理人員未接受共情能力培訓,觀察組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共20名,年齡21~48歲,平均年齡(35.19±3.28)歲。對照組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共20名,年齡20~46歲,平均年齡(35.12±3.32)歲。同樣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由對照組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由觀察組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觀察組患者年齡26~58歲,平均年齡(42.12±3.15)歲,共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5~59歲,平均年齡(42.26±3.17)歲,共60例,男性34例,女性26例。對比護理人員、患者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明顯。
1.2 ?方法
觀察組患者由觀察組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所有護理人員均接受共情能力培訓,具體培訓內(nèi)容為:①第1個月:所有護理人員均接受共情理論培訓,每周共有5個課時的學習內(nèi)容,授課者為心理咨詢專家,學習知識包括疾病相關知識、護患溝通技巧與語言、認知理論、人性關懷理論、護理倫理理論以及共情理論等,同時對護理人員加強護理倫理修養(yǎng)、職業(yè)素質(zhì)培訓。②第2個月:邀請該院省市級優(yōu)秀護士、醫(yī)生對自身經(jīng)驗、事跡以及感受進行講述,發(fā)揮現(xiàn)身說法的效果,促使護理人員充分感受到正能量。③第3個月:列舉臨床案例進行分析,同時也可采用操作演示的方式進行培訓,對護理人員加強共情實施技巧培訓,促使其能夠完全掌握并熟練運用。④第4個月:行培訓之后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考核,給予一定精神與物質(zhì)獎勵給考核成績優(yōu)秀者,同時為其提供外派上級醫(yī)院進修機會,要求其在進修2個月之后將自身心得和其他護理人員進行分享。⑤第5~6個月:測評護理人員共情能力分值,并要求護理人員在為患者提供臨床護理服務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滲透所學共情理論以及操作技術。
對照組患者由對照組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護理人員未接受共情能力培訓,根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生活、用藥、飲食護理以及常規(guī)安全管理。
1.3 ?觀察指標
護理人員共情能力評分:采用杰弗遜共情量表(JSE-HP)對兩組護理人員進行評價,Cronhachs α系數(shù)為0.885,該量表共有換位思考、情感護理、觀點采擇3項內(nèi)容,20個條目,所有條目均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進行評價,量表總評分在20~140分之間,共情能力與得分成正比[6-7]。
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采用醫(yī)院自行設計的“精神科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評價,量表總評分為100分,患者滿意度與得分成正比[8]。
不良事件:對比兩組患者攻擊他人、跌倒等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計量資料分別經(jīng)χ2、t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人員共情能力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人員換位思考、情感護理、觀點采擇3項共情能力評分更高(P<0.05),見表1。
2.2 ?患者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P<0.05),見表2。
2.3 ?不良事件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21.67%(P<0.05),見表3。
3 ?討論
醫(yī)院精神科大部分患者思維、情感、行為異常、精神混亂,稍有不慎,隨時均可能會有意外事件出現(xiàn),這就使得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再加上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精神通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若不具備護理共情能力,則難以對患者的個人感受進行理解,難以站在患者角度思考問題。為此,這就需要精神科護理人員能夠準確、及時洞察患者的異常表現(xiàn),同時提高自身護理共情能力。護理共情能力是指護理人員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能站在患者角度感知患者情緒與自我情緒,并對患者行為、心理以及情感狀況進行正確判斷、評價,更加深入地理解患者,進而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合理的護理服務。因精神科患者病情特殊性,護理人員在于患者交流溝通的過程中,具備共情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確保精神科管理安全性,該研究對精神科護理人員加強了共情培訓,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人員換位思考、情感護理、觀點采擇3項共情能力評分更高(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更高(P<0.05);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67%,低于對照組的21.67%(P<0.05);提示精神科護理管理中加強護理共情能力培訓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共情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究其原因,通過對護理人員加強共情培訓,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共情水平,構建和諧、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取得患者信任后,利于患者袒露自己行為、情感與思維,同時也利于護理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隱患,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提高精神科護理管理安全性。
綜上所述,精神科安全管理中護理人員共情能力培訓的應用效果顯著,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共情能力,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盧艷.護士共情能力培訓應用于精神科護理安全管理中的價值評價[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7,14(17):92-93.
[2] ?Feng D,Su S,Wang L,et al.The protective role of self-esteem,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against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nurses[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18,26(4):366-372.
[3] ?李靜.精神科護士關懷能力與共情能力對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8,32(3):375-380.
[4] ?董開蘭.團體心理輔導培訓對骨科護士共情能力及職業(yè)倦怠感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3):125-127.
[5] ?侯先芹,張素娟.精神科共情傾向與關懷能力對患者約束態(tài)度的調(diào)查[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8,26(8):18-19.
[6] ?黎慧,印怡臻,王安妮,等.職業(yè)倦怠在護士應對方式與共情能力間的中介作用分析[J].護理學報,2018,25(8):5-8.
[7] ?徐彩虹.急診科護理人員共情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的調(diào)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7):86-88.
[8] ?任海燕,李從玲,汪士.朋輩教育對提升在職護士共情能力的實踐探討[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18,34(10):846-850.
(收稿日期:2019-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