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嬌 劉書寧 勾雪銘 盛開紅 陳小燕 趙丹

[摘要] 目的 探討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方法 2016年1—12月采用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對成都市慢性病醫院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問卷調查和分析。結果 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評分為(67.63±15.74)分。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健康教育次數和疼痛緩解方法是醫養結合養老模式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的獨立影響因素。結論 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處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到健康教育次數和疼痛緩解方法的影響。
[關鍵詞] 醫養結合機構;慢性疼痛;自我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2(c)-014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manag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in a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Methods The 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CPSS)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elf-efficacy and related factors of 120 elderly chronic pain patients from Jan to Dec 2016 in Chengdu Chronic Disease Hospital. Results The self-efficacy score of 12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was (67.63±15.74)points.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number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pain relief methods were independent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management of elderly chronic pain patients under the mode of medical care and elderly care. Conclusion The self-efficacy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 in the integrated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is at a medium level, which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number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pain relief methods.
[Key words]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Chronic pain; Self-management
國際疼痛學會于2016年將疼痛的定義更新為“一種與組織損傷或潛在組織損傷相關的感覺、情感、認知和社會維度的痛苦體驗”[1]。持續時間超過3~6個月的疼痛被稱為慢性疼痛[2]。隨著老齡化的加速,我國老年慢性疼痛發病率已高達48.3%[3]。“醫養結合”是一種有病治病、無病養老、將醫療和養老資源融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該研究2016年1—12月旨在探討醫養結合機構中的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現狀,分析其影響因素,為提高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的意愿和能力,充分發揮醫院結合機構的優勢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成都市慢性病醫院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①納入標準:符合慢性疼痛診斷標準;疼痛數字評分法(NRS)疼痛程度為輕、中度疼痛,評分為1~6分;年齡60歲及以上;無精神病史且意識清楚;無明顯的視聽障礙;愿意參加該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存在嚴重視聽障礙,無法配合該研究者;存在嚴重認知障礙,無法理解溝通者。最終篩選出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120例。
1.2 ?研究工具
1.2.1 一般資料問卷 ?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有無醫療保險、宗教信仰、子女探望次數、入住時間、近1個月內因慢性疼痛向醫護人員咨詢的次數、近1個月內醫護人員主動向患者進行疼痛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次數、疼痛發作時采用的緩解方法。
1.2.2 疼痛數字評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 ?用數字0~10代表文字來表示疼痛的程度,評估者口述“過去24 h內最嚴重的疼痛可用哪個數字表示,范圍從0表示無痛,到10表示疼痛到極點”。
1.2.3 慢性疼痛自我效能量表(chronic pain self-efficacy scale,CPSS) ?采用何海燕等[4]修訂的中文版CPSS,用于評估疼痛患者疼痛自我管理的信心和能力,該量表采用1~5的Likert 5點評分法評分,總分22~110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總量表和分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0.836~0.951,具有較好的信度。
1.3 ?資料收集方法
對象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使用疼痛數字評分法對患者進行疼痛程度評估,對評分為1~6分的符合納入標準的對象收集一般資料、CPSS評分,當場回收。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CPSS評分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檢驗,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篩選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情況
該組120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總分為(67.63±15.74)分,處于相對較低水平。各維度得分依次為:疼痛管理自我效能感(PSE)評分(15.30±4.50)分、軀體功能自我效能感(FSE)評分(27.38±7.38)分、癥狀應對自我效能感(CSE)評分(24.95±5.77)分。
2.2 ?不同人口學特征的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較
將120例老年人按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特征分組,比較其自我效能得分情況。單因素分析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該組120例老年人自我效能總分在入住時間、健康教育次數、疼痛緩解方法3個變量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自我效能總分作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及相關分析中3個變量(入住時間、健康教育次數、疼痛緩解方法)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健康教育次數和疼痛緩解方法是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主要影響因素差異(P<0.05),見表2。
3 ?討論
3.1 ?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處于中等偏下水平
結果顯示,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總分為(67.63±15.74)分,與社區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調查結果相比,總體水平偏低,這表明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亟待提升。其原因可能是:自我管理行為是指患者在準確的指導下樹立正確的觀念,并鼓勵自己來解決慢性疼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以此來提高生活質量[5]。入住醫養結合機構中的老年人,與社區的老年人相比能更便捷地獲取醫療資源,提高疼痛控制的效果,但與此同時患者自身管理疼痛的意愿和能力卻受到了限制,更傾向于醫護人員作為自身疼痛管理的主體。因此,醫養結合機構應在完全協助和指導幫助之間尋找平衡點,重視激發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幫助患者形成積極的行為和疼痛應對方式,從根本上提高疼痛自我管理的能力。
3.2 ?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
3.2.1 健康教育次數對自我效能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醫護人員針對患者的疼痛管理相關健康教育次數與自我效能呈正相關,這表明患者對疼痛管理的意愿和行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醫養結合機構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宣傳疾病和疼痛的相關知識,讓患者認識到慢性疼痛的原因、特點、規律,消除患者對疼痛的認識誤區和恐懼心理,形成對疾病及疼痛的正確認識,增強疼痛自我管理的信心,疼痛自我效能感增強[6]。
3.2.2 疼痛緩解方法對自我效能的影響 ?該研究結果顯示,疼痛發作時采用的緩解方法是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采取聯合止痛的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明顯高于單純藥物、物理止痛和未采取措施老年人(P<0.05)。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干預方法的制定必須基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心理特點,提倡個性化的方案。藥物治療是持續性疼痛的主要治療方式[7],但是隨著衰老進展,老年人的內穩態機制和器官功能不斷下降,藥物代謝速度、清除速度減慢更容易出現藥物的不良反應,單純使用藥物止痛對于老年人疼痛控制的效果下降,更可能由于藥物副作用使老年人出現更多的健康問題。同時,研究發現包括體育鍛煉、水療、按摩、太極等物理療法在疼痛的控制效果較好,更容易被疼痛患者接受。采取藥物療法與物理療法相結合獲取最有效的結果及最小的不良反應,對患者疼痛控制的效果更佳,能提高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因此聯合止痛法更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8]。
綜上所述,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我效能處于中等水平,主要受到健康教育次數和疼痛緩解方法的影響。醫養結合機構應增加對患者疼痛管理健康教育的次數,進行疼痛的全面評估,采取個性化的聯合止痛方式,減少患者的疼痛體驗,提高患者疼痛自我效能,從而提高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質量。該研究僅從理論層面對醫養結合機構老年慢性疼痛患者自我效能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探討,今后可考慮結合移動APP等互聯網的優勢,在干預策略和操作方案方面開展臨床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 ?Amanda C,Williams,Kenneth D,et al.Updating the definition of pain[J].Pain,2016(157):2420-2423.
[2] ?Milton J.Caring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pearls and pitfall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2013,113(8):620-627.
[3] ?劉文睿,朱焱.貴陽市主城區全科醫生團隊社區慢性病服務流程及存在問題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28):3476-3480.
[4] ?何海燕,朱京慈,彭娜.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應用于慢性癌痛病人的信效度研究[J].護理研究,2008(9):764-766.
[5] ?李蕊,王丹丹,蘇艷,等.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0):2379-2380.
[6] ?沈瑤,趙夢遐,孔令磷,等.咸寧市社區老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現狀的調查分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9,33(2):158-161.
[7] ?樊香,潘蘭霞.老年人慢性疼痛的管理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13):290-291.
[8] ?袁秀群,胡嘉樂,倪佳琪,等.移動APP在慢性疼痛患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18,18(12):1686-1688.
(收稿日期:2019-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