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蘭濤
摘 ?要:本文通過對貴州職業院校學生生源、體育教學、課外體育等現狀進行分析研究,以文獻法和邏輯分析為主要方法,探析高職生動商缺乏的原因,隨著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動商視域下從多角度對高職體育開展進行創新,重點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增強高職生動商,形成終身體育思想,為祖國發展輸送優秀“工匠”人才,實現中國夢。
關鍵詞:動商 ?貴州職業院校 ?體育 ?創新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2(b)-0066-02
2012年5月14日南京理工大學王宗平教授提出動商是“個體的運動天賦和潛能”[1]。動商是“運動智力”是人們進行身體活動的一種能力,包括了“運動素質”“運動意識”“運動意志”“運動技能”等方面[2]。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才。但是相對技術學習而言,體育在學校重視程度不高,在手游的影響下學生體育鍛煉意識較差,參與體育活動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體質下降。
1 ?貴州高職院校體育現狀
1.1 高職生源現狀
高職生較多數來自中職推優、分類考試選拔和少部分高考生,這部分高考生是經過一本、二本選拔后,分數較低進入高職繼續學習。學生中出現了自律性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沉迷于手游、不喜歡體育鍛煉等現象,整體綜合素質偏低。
1.2 高職體育開展缺乏重視,質量亟待提高
1.2.1 進入高職前體育教學帶來的詬病
高考生受到“高考”的壓力,減少了體育課時量和課外鍛煉機會;分類、推優的中職學生在中職階段,一是受到學校器材、場地的限制,二是體育教師上課態度的影響,雖開設了體育課,但上課質量不理想較多數處于“放養式”教學模式。導致兩類學生體育意識弱。
1.2.2 高職體育教學現狀
一是學校重視程度不夠。學校開設體育課是為了滿足《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和教育部要求,在對教學計劃、選取課程內容上不嚴格,個別學校2個行政班級合在一起教學,人數達到約100人,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出現了“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
二是設施、器材匱乏。高職院校以“技能實訓”為主,大量的專項經費投入在實訓設備購置中,在體育設施、器材上投入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班級實際需要。
三是體育教師教學創新不夠。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熱情不高,從小學到大學體育課程項目內容基本一致,學生重復學習,激發不了興趣。
四是體育成績評價體系不完善。評價單一,方式簡單,競賽活動較少,學生出勤不出力,目的要及格。
1.3 課外體育鍛煉寥寥無幾,鍛煉意識亟待喚醒
學校體育從小學開設到大學二年級,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體育是對身體量、強度的刺激,對意志的磨練,過程比較痛苦,加之長期體育教學不到位,學生找不到體育帶來的快樂。隨著大數據、信息時代的到來,智能手機的普及,出現了大批“低頭族”像“吸毒”似的整天沉迷在網絡游戲中。兩者比較,學生在手游中尋找到了快樂和宣泄,不愿走出寢室走向操場。由此可見,學校、家庭和社會需喚醒學生鍛煉意識,增強體質,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2 ?高職生動商缺乏的根源
2.1 家庭忽略對學生體育鍛煉監督
毛主席在《新青年》中發表文章《體育之研究》,強調“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其載知識也如車,其寓道德也如舍”,指明了體育是道德與知識的載體。可見體育對青少年的重要性,是智商情商重要發展的基礎。貴州高職學生家庭環境普遍不是很好,父母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且多數家庭是隔代教育,無暇顧及孩子和督促體育鍛煉。
2.2 社會環境對高職生產生消極影響
改革開放40年來,經濟迅速發展,信息時代到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標準呈現多元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價值觀侵蝕甚至占有和支配著學生的心靈,“三觀”受到沖擊,學生過度追求名牌、奢靡生活,一心想著“錢”,向往“網紅”一夜暴富的思想,熬夜網游、酒吧,過度揮霍自己的身體。
2.3 學校對體育教學重視不夠
高職院校生源基礎較差,重視專業建設,而基礎課程是按教學大綱要求開足課程,日常沒有評價體系壓力,體育教學過程相對簡單。
3 ?動商助推貴州高職院校體育創新
動商是人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南京理工大學王宗平教授認為:人的成功=50%情商+30%智商+20%動商[3]。因此,“三商”是個體實現最大社會價值的基本前提。
3.1 家庭要喚醒孩子動商培養的意識
家庭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堅強后盾和精神支柱。家長自身要有健康意識,以身作則引導自己孩子積極加入體育鍛煉中,不要只有生病了才重視身體健康,從小就要培養動商的意識。
3.2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組織開展豐富的體育賽事
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深化教學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大家都明白體育改革的重要性,但實際操作中,在評價考核體系、體育展現等方面較滯后,帶動不了學校體育發展,這就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每年、每幾年舉行不同級別、不同項目的比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體育鍛煉展示,除了常規錦標賽外,比如街頭體育(包含田徑、球類、體育舞蹈等不同項目)、校園路跑等不同形式的比賽,這樣日常體育教學就會課程有質量,教師有激情、學生有需求,校園體育鍛煉有活力。
3.3 體育教學與時俱進,加大創新力度
3.3.1 課程內容新穎化
一是每次體育課身體素質鍛煉不能丟,增強體質;二是精選傳統體育項目技術教學,強化技術水平,滿足需求學生;三是仿效電視節目,將挑戰性體育游戲運用到體育課,如奔跑兄弟、極限挑戰綜藝節目中有“撕名牌”、多人跳長繩、杯水車薪等體育游戲來激活學生興趣;四是開展體育拓展項目,與就業創新相結合,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3.3.2 教學形式多樣
發揮好手機客戶端作用,充分利用微課,將所上的技術課提前錄制好或在上課講解示范時學生自己用手機錄制,并上傳到學生群中,將健身、健美、鍛煉身體的視頻推送到微課中,滿足學生課后自學。與專業相結合,按專業特點制定體育課程內容,比如學前教育專業,增加游戲內容,便于學生今后工作需要。
3.3.3 考核評定多
評定方式不以期末考試科目為最終成績,而是學生自己擅長項目、考試科目、平時成績、比賽獲獎成績、課后鍛煉等按照比例給予最終評價成績。既能滿足學期授課內容需要,又能激勵學生體育鍛煉積極性。
3.4 豐富校園體育文化,提高學生體質
一是建立校園聯賽,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建立本校特色聯賽,每年定期舉行大規模的校級聯賽,如“迎新杯籃球聯賽”“足球聯賽(專業類型分組)”等。
二是建立體育興趣小組,根據學校的場地和師資,建立不同體育項目興趣小組,指定相關老師進行管理,發揮學生的特長,提高學生技能水平,準備參與各項比賽和交流。
三是建立好日常學生體育鍛煉機制,在手機中安裝校園路跑APP進行學生日常體育鍛煉管理,根據不同性別、年級制定每學期的規定數量,完成規定量給予學分,總量前20名給予表彰,學生在學期內不受時間、天氣、心情的影響,自己隨時就可以進行體育鍛煉,養成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新時代已經向人們提出了全面發展理念,結合學生現在與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需要,高職生必須養成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培養自己的動商,為終身體育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宗平,張怡.動商——人類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架[J].體育學刊,2014(4):13-16.
[2] 張紅兵,王宗平.動商與其他智能商數學說的比較與辨析[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5-20.
[3] 張新萍,王宗平.建構智商、情商、動商三商一體的全人發展理論體系[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9):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