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娟
北京市通州區梨園衛生院,北京 101101
使用ASQ-3來篩查嬰兒的綜合發育情況主要是由于此調查問卷可以綜合的來篩查嬰兒的發育情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嬰兒的心理狀況。因為近年來兒童發生孤獨癥等心理疾病的發生率日益上升,尤其是兒童孤獨癥往往在嬰兒時期就已經發生,但由于嬰兒的心理活動以及個人—社會方面不易發現所以往往已經發病了很長時間才被發現,所以ASQ-3的篩查是極為重要的,可以在很多心理及生理疾病發病初期就發現,及時治療就可以避免“小病”發展成“大病”[1]。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了我社區自2017年10月30日起-2018年11月29日起體檢嬰兒中選取2-60月齡的1,040例嬰兒,其中男嬰532例,女嬰508例,且這些嬰兒的母親年齡在19-45歲之間。
1.2 臨床納入與排除標準 ①納入的嬰兒月齡為2-60月齡;②納入患者選取足月生產的嬰兒;③排除父母信息不全的嬰兒;④排除先天發育不全的嬰兒。
1.3 調查方法 采取ASQ-3來調查選取1,040例兒童的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解決問題以及個人—社會等5方面問題[2]。
1.4 診斷標準 ASQ-3的問卷調查最終會得出三個結果,分別是:①較臨界值高,此項結果顯示接受問卷調查的嬰兒發育正常,無其他生理、心理方面疾??;與臨界值基本持平,此數據象征著嬰兒無具體的生理、心理疾病特征,但還需要繼續監測,觀察有無心理、心理方面疾病,若有評估項中的一項低于臨界值則視為發育遲緩;與臨界值相比所得數據較低,此時所得數據象征著嬰兒有很大可能患有生理或心理方面疾病,建議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查與評估;②統計母親生育年齡,以此分析是否與嬰兒發育有關。
1.5 統計學方法 研究獲取2-60月齡嬰兒資料采用SPSS 18.0系統軟件分析;嬰兒使用《年齡與發育進程問卷—第三版》對5個方面進行評估等計量資料用,并用t檢驗;評估母親生育年齡對嬰兒發育情況的影響等計數資料用(n, %)表示,并用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使用ASQ-3評估嬰兒發育情況 1,040例嬰兒中溝通評估異常85例,粗大動作異常37例,精細動作異常39例,個人-社會行為異常53例,觀察嬰兒基本數據低于界值人數,發現各項數據發現溝通及個人—社會能力占比較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母親生育年齡與嬰兒ASQ-3評分臨界值的關系 上述214例異常評估嬰兒中母親年齡19-23(歲)者有63例,23-30(歲)者24例,31-39(歲)43例,39-45(歲)者84例。發現母親生育時年齡屬于高齡產婦或年齡較小均較正常年齡產婦生產的嬰兒臨界值水平低的發生率越高,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ASQ-3的調查是一種對嬰兒的生理發育例如體重、骨骼等發育情況的調查,其中最重要的是嬰兒的精神發育情況,例如有無呆滯、有無孤僻等情況。尤其是2-60月齡是嬰兒的發育快速期,此時期尤其要注意嬰兒各項指標的正常。
嬰兒的精神發育正常是有規律可參考的,且大多數可以通過溝通、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解決問題以及個人—社會等5方面來評估。所以ASQ-3通過以上5個方面來篩查發育狀況落后的兒童,發現后要盡早篩查是何原因導致的發育落后,若是疾病問題則要及早就醫來糾正此時發育遲緩的問題。在本研究所得數據中發現在1,040例嬰兒中有214例嬰兒是患有發育遲緩的癥狀,且在5項評估項中溝通與個人-社會所占項是比較高的,為了研究此情況我社區對母親生育年齡進行研究,發現母親生育年齡在19-23歲和39-45歲兩個區間的嬰兒發育遲緩的發生概率較高,所以為了孩子的發育健康一定要在一定時間進行體檢。不僅如此,產婦一定要選擇適合年齡進行生育,否則嬰兒的身體會受到影響的同時產婦自身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