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慧
武漢市第十二中學 湖北武漢 430000
近幾年來,“核心素養”成為國內外教育界廣泛討論的熱門問題。2017年12月,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數學六大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這些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交融,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本文側重探討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核心素養。通過科學的數學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基礎知識與綜合技能的培養,推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
自從世紀初新課改以來,課程的“三維目標”已經人盡皆知,但人們往往只在學科教學的文本知識中去尋找它,將它機械地割裂開來,并且存在對它善貼標簽的現象。“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貫穿于課程目標、結構、內容、教學實施以及質量標準與評價的整個過程中。“三維目標”可以在核心素養的目標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以完整體現。因此,“核心素養”是“三維目標”的整合和提升。
1.對高中數學改革有積極的作用
2.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征,貫穿在數學產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數學的抽象性使得有些學生覺得數學十分枯燥,難以理解,慢慢就失去興趣。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空間幾何體》的時候,直接講授概念非常抽象。老師可以制作大量的空間模型,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通過觀察感知,進而提煉出這些幾何體的特征。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依據規則推出其他命題的素養。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歸納、類比。一類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繹。
在邏輯推理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和提出命題;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論證的過程;能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建構知識框架;形成有論據、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增強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素養。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構建模型,確定參數、計算求解,驗證結果、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建模教學是其重要內容之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必須滲透于數學建模教學中。高中數學教學中,建模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函數模型、不等式模型、數列模型、幾何模型、三角模型以及方程模型等。
直觀想象是指借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利用空間形式特別是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素養。
數形結合是數學解題中的基本方法。《函數》、《直線和圓》、《線性規劃》、《導數》、《橢圓》、《拋物線》、《雙曲線》等章節都可以體現出來,要注重利用圖形分析、描述事物運動的規律,從而讓學生打開解題思路。在直觀想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發展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增強運用圖形和空間想象思考問題的意識,提升數形結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質,培養創新思維。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對象的基礎上,依據運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素養。主要包括:理解運算對象,掌握運算法則,探究運算思路,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序,求得運算結果等。
每一次作業、考試,都會學生出現“算錯”這種事情,這并不是意外,而是運算能力差的表現。像冪、指數、對數運算易錯;數列中的錯位相減法易錯;導數運算易錯等等。計算是數學運算不可逾越的基本功,提高計算能力首先要避免計算上的錯誤,而課堂又是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場地,在課堂上若能借助于適當的計算,特別是全員參與的限時計算或競技計算,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糾正計算常見錯誤十分有效。
數據分析是研究隨機現象的重要數學技術,是大數據時代數學應用的主要方法,也是“互聯網+”相關領域的主要教學方法,數據分析已經深入到科學、技術、工程和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數據分析主要體現在《概率統計》這一模塊上,高考每年必考的一道解答題。教師教學時可以適當放開手,讓學生討論分析,多鍛煉學生的收集、歸納能力。
總之,數學核心素養反映了數學的本質與數學思想,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以學生為主體,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設計合適的問題,充分帶動學生深入思考,融和信息技術,通過頻繁的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將數學核心素養落實到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