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怡
武漢市第十二中學 湖北武漢 430000
外來詞又叫借詞,是指一種語言從另一種語言中吸收進來的詞語。鑒于現代漢語外來詞多由音譯趨向意譯的演變發展規律,并從流通現實和應用實際出發,對外來詞規范的對象和范圍,我們贊同寬泛的外來詞的界定范圍。這里突出強調的一點就是意譯詞是外來詞。因此外來詞可以定義為:也叫借詞,是指來源于非本族語言,接吸取詞義,并連同語音近似、非漢語原有固定音義結合的已被漢語確定下來的詞語。關于意譯詞不是外來詞,一直存在爭議,本文不就此作細致的討論。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文化,作為它的一個組成零件的外來詞也應當具有文化的品格。語言中的各部分其文化性質的分布不是均衡的。從傳統觀念來看,語音、語匯、語法這三個構成部分中,語匯最具文化資格,它與一般文化聯系最密切,最帶有一般文化性質。因為它們記錄著人類社會的變化、思想凝聚的成果。而從“語言文化”的角度來看,詞匯也是最容易把握其“文化”品格的。張志公說:“語匯的身上負載著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文化傳統,社會風土人情,以至人們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習慣。”歷來探討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正是從語匯入手的,而外來詞則是這一課題的最佳研究對象。外來詞具有比其他語詞更好、更特殊的觀察條件,主要表現在它既有外族詞語的影子,又有本族詞語的實際,這二者共同鑄成了這一詞種的靈魂和外表。
外來詞是兩種文化交流的結晶,也是兩種語言文化的融合。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必然要以語言作為基本交流手段,不管這種文化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是實體的還是形式的。當這些文化形態從一個民族進入另一民族時,必然會觸發言語活動,用言語活動來了解它們、熟悉它們、表達它們、思考它們。“外來詞由于其特殊性又成為觀察‘語言文化’的極好對象,無怪乎外來詞的研究始終是語言學的熱門課題,甚至幾乎成為永恒的主題之一?!鄙鲜鲅哉撏怀隽藦奈幕嵌热パ芯客鈦碓~的主旋律。
首先,字母詞的過多運用,導致漢語表義性質的淡化。字母詞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漢語詞語的作用,在某些語境中簡潔迅速。交際中確實起到了簡明的作用,但使用頻率不高或沒有必要縮減的詞語這樣使用與東施效顰無異,如PC等。字母式或外語原詞在書面語中過多、過頻地使用,給整齊的方塊漢字添加上了不協調的一筆,淡化了漢語表義的作用。因此,使用字母式一定要慎重,應嚴格控制字母詞在書面語中的使用頻率和范圍。
此外,新音譯詞的濫造,導致語言運用的混亂。崇洋媚外的語用心理造成“音譯外來詞”的泛濫:以商品為例,無論是服裝、化妝品、食品還是文化用品,大都擁有一個莫名其妙的洋名。有的商家抓住顧客“崇洋”的心理,用洋名稱騙取顧客的信任,創造了大量的洋名稱。這樣,五花八門的音譯詞的出現,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用語,以致對那些非外來詞也可以信筆生造,不加考慮地使用,造成了語言運用的混亂與不堪。
最后,外來詞的大量使用導致漢語基礎減弱。
漢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它不同于世界上的其他語言,是少有的表意文字,既簡潔又有視覺美感,是中華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外來語的采用重要的是掌握好尺度。英語外來語給漢語帶來的更多挑戰和機遇,我們采取的策略是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論述。
一方面,我們要有放松的心態和保護的意識。外來語自古就是個棘手的問題。古今中外的事例不斷地告訴我們,通過硬性規定來阻止、拒絕外來語的進入是不可能的。抵觸只能助長激進的狹隘民族主義情緒,寬容的態度才有利于迅速吸收外來先進文化,有利于一個民族的成長。同時,提高民眾對母語的保護意識是非常必要的。我國的教育部門、宣傳部門都有義務向公眾傳播漢語的獨特與美麗,提高公眾的母語保護意識。
另一方面,我們要注重字母詞的規范和漢化。方方正正的漢字中夾雜著字母會造成視覺上的不美觀,更會帶來溝通上的障礙。因此,對字母詞的漢化和規范很重要。
“東西方文化的融合是這個新時代的主流。所以,語言和文字的發展必然會順應這個潮流,也只能順應這個潮流?!痹诓煌幕w系的相互融合與相互參照中,我們應不斷加強對民族文化的認識,不斷堅定民族自信心,并以開放、豁達的民族心態,接納異己文化。對待異己文化,我們不卑不亢,客觀地承認差異,以科學、客觀的態度“拿來”其精華。
根據外來詞的特點,要采取柔性規范原則。所謂“柔性規范”,就是承認規范問題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承認影響規范的是具有多個因素,并在此認識上建立多因素參與的規范模式,按照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方案和力度去指導現實的規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