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凌云 張斌 錢晶晶 郁金紅 楊陽 韋成
高爾基體蛋白73(GP73)是位于細胞高爾基體順面的一種Ⅱ型整合膜蛋白。GP73在正常肝組織中主要表達于膽管上皮細胞,而肝細胞很少表達或不表達[1-2],但在各種原因引發的肝臟疾病中,幾乎所有肝細胞均有表達,特別是結締組織周邊和肝硬化結節部位表達尤其強烈。但目前有關該標志物在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變化特征的研究資料尚缺乏。本研究旨在觀察自身免疫性肝炎,尤其是不同程度肝損傷時,該蛋白的變化特征及可能的臨床意義。
收集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南京第二醫院2012年1月至2018年5月的6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70例慢性乙型肝炎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肝穿刺結果等。研究選取的患者均已完善相關檢查,排除前列腺癌[3]、肺癌[4]以及Wilson病[5]等其他可能引起血清GP73升高的疾病,同時也排除酒精性肝損傷、代謝性肝損傷、非乙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吸蟲性肝病、膽源性肝損傷、肝臟腫瘤等疾病。AIH確診由 IAIHG(國際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組)2008年制定的簡化診斷積分系統[6]診斷。慢性乙型肝炎診斷包括HBsAg陽性超過6月,HBV DNA定量>500拷貝/mL,ALT>40 U/L,腹部超聲未提示肝硬化、肝占位,血小板、WBC正常。兩組均選取ALT<400 U/L,TBil<34 μmol/L的患者,以避免因肝功能不匹配引起的GP73異常。
(一)血常規分析、凝血功能測定、肝功能 分別采用儀器sysmex XN-1000、sysmex CA-7000、HITACHI 7600-120 series測定,試劑均為配套試劑。
(二)自身免疫性抗體、HBsAg定量、HBV DNA定量、免疫球蛋白定量 分別采用EUROIMMUN歐盟中國自身抗體譜IgG檢測試劑盒(間接免疫熒光法),I-2000免疫儀及配套試劑測定,儀器ABI7500配套HBV核酸擴增熒光定量檢測試劑盒測定,免疫球蛋白由HITACHI 7600 series自動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測定。
(三)血清GP73檢測 采用Golgi protein 73 (GP73)assay kit (ELISA)(北京熱景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操作說明書進行。
(四)病理檢查 62 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均接受肝組織活檢和病理學檢查,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并經患者知情同意。病理標本經過2位病理專家確診為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細胞壞死程度根據病理學進行分級。
受試者工作曲線分析(ROC)用于明確血清GP73水平對較嚴重肝損傷的診斷價值。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根據最大曲線下面積(AUC)確定。血清 GP73 水平與不同生物化學指標的關系采用相關分析。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62例,年齡35~59歲,平均年齡為42歲,男性10人,女性52人。同時收集于本院慢性乙型肝炎對照人群70例,年齡(19~56)歲,平均35歲,男42例,女28例。兩組患者乏力、腹脹、陽性體征、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為明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GP73水平的變化特征,對6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觀察組)和70例健康對照人群(對照組)的血清GP73水平進行對照分析。與 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57±21.53)ng/mL]相比,62 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的血清 GP73 水平[(189.6±57.24)ng/mL]顯著升高(P<0.001)。
為明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血清GP73水平與肝功能損傷間的相關性,本研究選取幾個主要的肝功能指標,血清ALT活性、AST活性、TBil以及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與血清GP73水平間的相關性進行相應的線性回歸分析。其中 42例血清ALT>200 U/L的患者,其血清 GP73 水平[(142.8±56.4)ng/mL] 顯著高于20 例血清ALT<200 U/L者[(113.6±68.41)ng/mL],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4)。PTA<60% 的患者中,有85%(9 /11)的患者血清GP73>142 ng/mL。
針對于ANA、GP73鑒別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慢性乙型肝炎,ANA的AUC為0.683,標準誤0.55,95%可信區間為(0.575~0.792),診斷價值較低;GP73的AUC為0.801,標準誤0.049,95%可信區間為(0.704~0.897)診斷價值中等。
GP73在正常肝組織中幾乎不表達,但在各種原因引發的肝臟疾病中,幾乎所有肝細胞均有表達,特別是結締組織周邊和肝硬化結節部位表達尤其強烈,而本研究對于慢性乙型肝炎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的GP73水平同時進行了分析,均發現高于該指標正常值上限。有研究顯示,GP73的表達水平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療進程呈相關性,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各個階段,從纖維間隔形成前的疾病早期至肝硬化早期均可出現界面性肝炎(碎屑樣壞死),肝細胞的免疫損害仍在持續存在,皮質激素的免疫調節僅可使活動性肝硬化得到緩解,位于竇周間隙的肝星狀細胞是肝纖維化時細胞外基質的最主要來源細胞[7]。GP73在激活的星狀細胞中過度表達,提示這種蛋白參與控制肝臟纖維化的起始和進程。在非病毒調節機制中,IFN-γ和TNF-α這兩種多向性的細胞因子對GP73起主要調節作用。最后導致大約100個基因開始轉錄,從而對病毒感染、細胞生長和凋亡調節起重要作用。GP73為高爾基體中的一個固定糖蛋白,導致HBV復制增加,HBV復制又激發了GP73蛋白的表達。本研究發現,GP73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表達水平高于其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表達水平,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GP73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所致肝硬化的肝組織中表達差異可能由GP73在這兩種肝病中增高途徑不同有關,即與自身免疫性肝炎依賴的非病毒途徑引起的GP73表達增高要高于HBV病毒途徑。陳文莉等[8]研究顯示血清GP73升高與肝功能相關,這與本組結論相符。
本研究表明,一定程度上血清 GP73 是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良好標志物之一。由于6年多時間只積攢了62例病例,這對于多因素、多階段長期慢性肝病患者來說,只有加大研究病例,尤其是縱向多時間點病例,細分層、多指標聯合動態檢測,才能進一步說明 GP73 水平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早期鑒別診斷和預后判斷中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