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喜
(中農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畜牧業主要是對畜、禽等動物進行的人工喂養及其繁殖,通過草料的喂養,在畜禽動物生長到一定的標準后,獲得的奶、蛋、皮毛等畜產品的生產過程。畜牧養殖業不僅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所需的肉、奶、蛋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用產品,還為食品加工、毛紡、皮革、油脂、生物制藥等提供原料。畜牧產品在生產加工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勞動力,可以解決大量農民就業問題。近年來,隨著傳統養殖業向現代化養殖的轉變,畜牧養殖業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但由于受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養殖環境的變化及容易導致疫病的出現,疫病的發生影響了畜牧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制約著畜牧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加強疫病防控措施,查明疫病發生的原因,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預防和控制。
動物疫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體內的穩定狀態發生紊亂并引起的異常的生命活動的過程,并導致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通過身體的癥狀,體征和行為異常表現出來。
我國《動物防疫法》規定了要根據動物疫病對養殖業及人身的危害程度進行分類,第一類是對人與動物的危害都非常的嚴重,必須得采取緊急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第二類是對畜牧養殖業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應進行及時有效的控制,防止疫病的擴散。第三類是比較常見多發的疫病,也極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也是需要進行控制和防擴散的。
就動物疫病的種類而言,大體可分為普通的疫病、傳染性疫病、寄生性疫病等三大類。首先,普通的疫病主要從內科、外科和產科進行分析,內科主要是消化系統的疾病引起的消化不良及食欲缺乏,外科主要表現在眼部疾病,皮膚疾病等,而產科則是就雌性牲畜在進行繁殖的過程中引起的疾病。其次,傳染性疾病,傳染性疾病是因為微生物病原體而產生,逐步對牲畜本身產生危害,在通過水、空氣等進行傳播擴散,致使更多的牲畜出現相同的病癥,如口蹄疫、豬瘟、豬肺炎、豬鏈球菌病等,傳染性疾病在進行預防和控制方面的難度相當的大。再次,寄生性疫病,它是畜牧養殖業疾病中最主要的疫病,造成疫病的原因主要是就是寄生蟲,寄生蟲一般都有固定的寄生點,寄生蟲通過寄生的牲畜的身體上,不斷地吸取牲畜身上的營養來促進自己的成長,并不斷地進行繁殖,感染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直接傳染的途徑。要做到對這種疫病的預防和控制,就要充分的了解寄生蟲的習性,根據習性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進行控制和預防。
飼養管理人員的防疫意識比較低,是造成畜牧養殖業疫病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參與畜牧養殖業的人員文化水平不同,養殖規模的大小存在差異。飼養管理者對疫病預防的意識較差,對牲畜圈舍的清理、消毒工作不到位,造成了大量的垃圾堆積,容易引起細菌的滋生,長此以往,便會導致牲畜出現疫病。部分養殖人員對疫病的預防知識了解不全面,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動物疫病防治培訓,對生產環境也不夠重視,極易導致疫病的發生。
部分養殖場建設年份較早,養殖場建設不規范,沒有按照相應的準則進行選擇,對選址地點的地形地貌、土壤、水源等各種因素沒有進行綜合的分析,生活區與養殖區沒有進行完全的區分,污染物不能進行及時的排放等,極易發生疫情。
牲畜在不同的生長階段所需要的飼料的營養成分及需求量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日常的喂養時,應根據牲畜不同的生長階段營養需求,科學合理搭配日糧。大多養殖戶養殖管理較粗放,對動物的排泄物沒有及時清理和集中處理,排水和通風不暢,飼養環境殺菌消毒不徹底,為細菌的滋生創造了條件,進而導致疫病的產生。
由于大多養殖戶對動物疫病的防疫意識缺乏,對動物疫病的基礎認知和知識掌握不夠,在疫病發生的時,不能根據疫病的癥狀進行有效的分析和判斷,不能及時地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部分養殖戶未按時進行疫苗接種,缺乏疫苗使用常識,造成免疫應激強烈,免疫效果差。畜牧養殖最基礎的工作就是品種選擇,優良的品種是決定生產性能的關鍵,大多養殖戶采用外地引種,但部分養殖戶為了降低成本,沒有走正規渠道,在引種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檢疫措施,因此,在引種過程中,就有可能存在疫病風險。
一是加強疫病防控意識。管理人員應從長遠利益的角度出發,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聘請專業的養殖人員,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疫病防治的知識進行普及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防疫意識。
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和防疫制度建設。養殖場和生產區門口必須設立消毒池、消毒室等防疫消毒設施,消毒池要保持消毒池藥物的有效濃度,所有進出人員和車輛必須進入消毒池消毒,要嚴格按程序做好消毒更衣及其他防疫管理工作。同時,養殖場要建立嚴格的檢疫防疫制度,并確保其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對動物的養殖、管理和流動情況進行規范,預防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三是加強飼養管理。在牲畜養殖方面采取科學的喂養方式,根據不同時期實施不同的喂養法方式,同時,牲畜養殖的密度不宜過大,對于不同年齡、不同種類的牲畜,進行分開養殖,也要時刻注意對養殖環境進行通風,對污染物及時的進行清理,對牲畜本身及時的清潔,為牲畜提供良好的養殖環境,不斷地對排污設施及水質進行改善,選用有效的消毒藥物,定期對牲畜的養殖環境進行有效的消毒。
四是加強動疫病防控知識的學習。在畜牧養殖業發展中,掌握的有關疫病基礎知識和防疫的知識,可以在疫病產生之前,根據不同的疫病產生的原因進行有效的預防,在疫病發生時,可及時的根據牲畜的癥狀對疫病的種類進行判斷,以便及時地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有效地控制疫病的擴散,降低損失程度。在牲畜的養殖過程中,應對各個階段的牲畜接種不同的疫苗,在引種的過程中,加強檢疫措施,進而促進養殖業的持續發展。
畜牧養殖的過程中,動物疫病嚴重影響養殖業的健康發展。為了防止疫病發生,養殖人員要加強疫病防控意識,并針對不同的疫病制定不同的防疫措施,從而減少動物疫病的發生,確保養殖業的健康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