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火成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對男性排尿及性功能的影響。方法 62例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患者, 采用計算機隨機抽取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1例。對照組采用腹腔鏡手術, 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經, 觀察組在腹腔鏡手術基礎上保留盆腔自主神經。比較兩組男性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結果 觀察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為100.00%(31/31), 對照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為77.42%(24/31), 觀察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為93.55%(29/31), 對照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為67.74%(21/31), 觀察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中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方式對男性患者排尿以及性功能的恢復起到良好作用, 保證手術效果, 值得推廣。
【關鍵詞】 腹腔鏡;直腸癌手術;盆腔自主神經;排尿功能;性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21
直腸癌是常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 常規開腹手術因為切口較大, 術后恢復期長, 治療整體效果容易受到影響, 因此對治療方法進行了一定的改進, 采用腹腔鏡技術進行手術。腹腔鏡技術的應用可以降低傳統手術中的創傷, 手術時間較短, 出血量少, 患者的恢復期較短, 已經成為直腸癌手術的金標準, 但是進行手術中盆腔自主神經保留與否直接對男性的排尿能力以及性功能造成影響, 因此需在手術中對該方面全面分析[1]。本文主要圍繞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對男性排尿及性功能的影響方面進行分析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患者62例, 采用計算機隨機抽取方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1例。對照組患者年齡40~58歲, 平均年齡(45.59±5.69)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23±2.13)年。
觀察組患者年齡39~59歲, 平均年齡(45.89±5.74)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31±2.1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接受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 排除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手術禁忌患者, 并簽署實驗同意書。
1. 2 方法 兩組均采用腫瘤、系膜切除術, 按照腹腔鏡手術要求建立人工氣腹, 結合腫瘤位置, 借助腹腔鏡處理腸系膜靜脈、淋巴結蒂組織。之后沿腹主動脈以及左側髂血管表面向左側分離后腹膜中的疏松結締組織, 充分顯示出左側輸尿管, 將乙狀結腸左側腹膜進行分離, 按照直腸系膜切除方法, 對下腹神經以及盆腔神經進行保護, 沿盆筋膜臟層以及壁層之間的疏松的結締組織間隙進入至直腸內側, 做好手術的準備工作[2]。
對照組術中不保留盆腔自主神經, 于腫瘤上緣8~10 cm距離內對腸管以及系膜進行切管, 遠端腸管則采用封閉方式, 并采用止血墊進行止血, 然后將腸管放回至腹腔內, 聯合使用腹會陰聯合切除術, 以肛門為起點將腫瘤全部切除, 并與腸管左下腹位置建立永久性人工肛門。
觀察組術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經, 在腫瘤物取出后, 于距離腫瘤上緣8~10 cm距離內對腸管進行切斷, 對結腸的血運等運行情況進行觀察, 之后使用彎頭管狀吻合器抵釘座置入結腸的近端位置, 確保不再出血后將其放入至腹腔中, 確保吻合腸管的張力合格后, 進行常規消毒、擴肛, 之后將肛門, 在直腸維持進行后壁的穿刺, 完成吻合后, 對從腸管的完整性進行觀察, 并進行適當引流[3]。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男性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排尿功能判定標準:術后6周排尿能力恢復為Ⅰ級;具有輕度排尿障礙, 可自主排尿為Ⅱ級;自主排尿異常為Ⅲ級。恢復率=(Ⅰ級+Ⅱ級)/總例數×100%。性功能判定標準:Ⅰ級:陰莖可勃起, 自主完成性交, 射精功能正常;Ⅱ級:可勃起, 可完成性交, 無射精;Ⅲ級:可勃起, 無法主動完成性交;Ⅳ級:完全性交障礙。恢復率=(Ⅰ級+Ⅱ級)/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排尿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為100.00%(31/31), 對照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為77.42%(24/31), 觀察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術后性功能恢復比較 觀察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為93.55%(29/31), 對照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為67.74%(21/31), 觀察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 術后能更好的保護患者排尿功能, 且性功能的恢復均較為理想, 主要因為在腹腔鏡的輔助作用下, 使得手術視野更加清晰, 可放大影像更加清楚辨認游離的盆腔自主神經, 充分顯示出腸系膜動脈, 顯露出腸系膜下動脈后, 將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下動脈夾角中游離的下腹神經等組織進行分離, 保護神經組織, 并對神經中的結締組織進行全面清除, 可以降低神經組織在手術中受到傷害, 對患者的排尿功能以及性功能進行保護[4-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為100.00%(31/31), 對照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為77.42%(24/31), 觀察組術后排尿功能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為93.55%(29/31), 對照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為67.74%(21/31), 觀察組術后性功能恢復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中采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方式對男性患者排尿以及性功能的恢復起到良好作用, 保證手術效果,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伍家發, 劉祖定, 劉中寧, 等. 保留盆腔神經的直腸癌手術治療現狀分析. 當代醫學, 2018, 24(9):183-184.
[2] 鄭逸川. 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對男性排尿功能影響的研究進展.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7, 2(24):196-198.
[3] 戴劍, 程斌. 微創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對男性盆腔自主神經功能影響情況的臨床研究. 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31):85-88.
[4] 鄭逸川, 陳小勛, 黃克偉. 腹腔鏡下直腸癌手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對男性排尿及性功能的影響. 中國性科學, 2014, 23(8):16-18.
[5] 田衍, 羅華友. 腹腔鏡下低位直腸癌手術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臨床療效.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2):308-309.
[6] 黃誠, 李永翔, 陳本鑫. 腹腔鏡與開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對男性性功能的影響. 實用醫學雜志, 2015, 31(14):2291-2294.
[7] 郭煒, 王昭順, 郭澎, 等. 腹腔鏡與開腹直腸癌根治術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對男性排尿及性功能影響的對比研究.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1, 16(6):436-438.
[8] 吳崇杰, 熊功友, 黃明華. 腹腔鏡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直腸癌根治術對男性功能的影響. 南昌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0, 50(3):53-55.
[收稿日期: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