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埃清 管華

【摘要】 目的 觀察間歇性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預防年幼兒喘息反復發作的療效。方法 100例反復喘息患兒, 其中哮喘預測指數(API)陽性患兒50例, 隨機分為A組和B組, 每組25例;API陰性患兒50例, 隨機分為C組和D組, 每組25例。A、C組患兒采取間歇吸入布地奈德干預方案:在患兒出現呼吸道癥狀時立即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B、D組患兒采取常規治療方案:在患兒有喘息發作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隨訪1年, 比較A、B組及C、D組喘息發生率、無喘息例數占比。結果 隨訪1年, A組患兒喘息發生率18.5%低于B組的38.8%, 無喘息例數占比64.0%高于B組的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C組喘息發生率、無喘息例數占比與D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間歇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預干預API陽性反復喘息患兒能有效預防喘息反復發作, 對API陰性反復喘息患兒不能起到預防作用。
【關鍵詞】 布地奈德混懸液;喘息反復發作;兒童;預防發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51
年幼兒反復喘息發生率高, 嚴重影響患兒生活質量, 困擾著家長及患兒。因此預防年幼兒喘息反復發作至關重要。目前對于年幼兒反復喘息是否均需要長期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存在分歧, 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長期吸入低劑量糖皮質激素預防, 但在實際生活中年幼兒反復喘息(尤其是API陽性)患兒長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 由于治療時間長, 家長擔心激素不良反應, 不能堅持每日用藥[1]。因此國內外已有部分學者提出間歇性吸入ICS干預的臨床用藥策略[2]。本研究針對反復喘息年幼兒按API分組, 在出現呼吸道癥狀的早期, 短期大量吸入ICS(布地奈德)給藥來預防喘息反復發作, 取得了不同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朝陽區管莊社區醫院兒科門診收治的反復喘息年幼兒100例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既往喘息次數>3次/年, 喘息屬于輕度發作, 喘息發作之間無癥狀;年齡12~60個月。其中API陽性患兒50例, 隨機分為A組和B組, 每組25例;API陰性患兒50例, 隨機分為C組和D組, 每組25例。A組男15例, 女10例;平均年齡18.2個月。B組男16例, 女9例;平均年齡17.4個月。
C組男17例, 女8例;平均年齡16.8個月。D組男15例, 女10例;平均年齡17.2個月。四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排除標準:排除肺結核、先天性疾病及心肺肝腎等慢性病患兒。本研究經管莊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經患兒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治療方法 在患兒就診時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及聯系電話, 培訓家長早期識別并記錄呼吸道癥狀, 包括流涕、打噴嚏、咳嗽、喘息、呼吸困難等。A、C組患兒采取間歇吸入布地奈德預干預方案:在患兒出現呼吸道癥狀(有流涕、打噴嚏、鼻塞、咳嗽癥狀之一)時, 不管是否伴有喘息, 立即給予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 1 mg/次, 2次/d, 7 d停用。B、D組患兒采取常規治療方案:在患兒有喘息發作時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 劑量、用法同前。各組根據病情按需吸入緩解藥β2受體激動劑沙丁胺醇。病情惡化, 發生嚴重喘息時, 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治療。所有患兒在呼吸道疾病期間均給予綜合治療, 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藥等。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各組呼吸道疾病次數、喘息發作次數、無喘息人數, 比較A、B組及C、D組喘息發生率、無喘息例數占比。每個月電話隨訪1次, 隨訪1年。喘息急性發作是指家長發現患兒有喘息, 并且醫師聽診肺部有喘鳴音。喘息發生率=喘息發作次數/呼吸道疾病次數×100%;無喘息例數占比=無喘息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隨訪1年, A組患兒喘息發生率18.5%低于B組的38.8%,?無喘息例數占比64.0%高于B組的2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C組喘息發生率、無喘息例數占比與D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年幼兒喘息病因復雜, 疾病的轉歸因病因的不同, 其治療及預后不同。實際上對于未達標準的眾多反復喘息患兒和不能堅持長期吸入治療的患兒, 如何預防喘息發作, 國內外部分學者提出了間歇吸入ICS的預干預方案。
根據Rivera-Spoljaric等[3]的研究證實, 咳嗽是預示喘息將要發作的可靠癥狀, 其他最常見的呼吸道癥狀是鼻部癥狀, 亦可識別將要發生的喘息。可以利用出現先兆征象至急性發作的“機會窗”時間[4], 盡早給予吸入ICS進行預先干預, 預防后續可能發生的哮喘急性發作。本研究根據API嚴格標準進行分組, 根據不同組別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采用預干預方案的A、C組, 在每次有家長能識別出呼吸道癥狀且無喘息發作時, 立即霧化吸入高劑量的布地奈德混懸液(1 mg/次, 2次/d)7 d, 即間歇吸入ICS預干預方案;采用常規治療方案B、D組是在患兒出現喘息后采取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 劑量、用法同預干預組。本研究結果說明API陽性喘息患兒采取預干預措施可有效預防或減少喘息發作, 這可能與API陽性患兒后期更容易發展為哮喘有關。API陽性的患兒, 喘息反復發作主要與過敏因素和/或病毒感染有關。C組喘息發生率、無喘息例數占比與D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API陰性的喘息患兒采取預干預措施無效。而無過敏背景的API陰性患兒, 其喘息發作主要與病毒感染有關。由于兩者病因及發病機制不同, 存在治療效果不同。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版)[5]指出, ICS是控制氣道炎癥最有效的藥物, 吸入療法是哮喘防治的主要的用藥方法, ICS是哮喘控制的優選一線藥。高劑量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 可通過膜受體途徑快速激活, 在數分鐘即可產生氣道血管收縮, 減輕黏膜滲出和水腫等作用, 產生快速反應。長期低劑量ICS, 通過基因途徑(漿受體激活)緩慢起效[6], 不能產生快速治療反應。因此本研究采取短期高劑量的預干預方案。近年來有研究資料認為[7, 8], 對于API陽性、反復喘息的學齡前兒童在呼吸道疾病早期給與短期高劑量(預干預)ICS在預防年幼兒喘息、安全性方面, 可取得較好的療效, 與本研究結果相同。對于API陰性的喘息患兒采取預干預措施不能有效預防喘息發作, 與在喘息發作時給予治療, 效果相同, 顯示預干預措施無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 API陽性反復喘息年幼兒, 在喘息發作前, 一旦出現呼吸道癥狀, 及時采取預干預措施即短期、高劑量霧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能有效預防喘息反復發作;對于API陰性反復喘息患兒, 采取預干預措施未見臨床效果。預干預治療方案與API有很大關系, 在臨床實踐中可以應用API來初步鑒別年幼兒喘息類型, 針對API陽性的患兒給予預干預治療, 可以預防或減少喘息反復發作, 適合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新霞, 馬迎民, 方秋紅. 哮喘患者緩解期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依從性調查分析. 北京醫學, 2012, 34(2):101-103.
[2] Rodrigo GJ, Castro-Rodríguez JA. Daily vs. intermittent inhaled corticosteroids for recurrent wheezing and mild persistent asthma: a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Respir Med, 2013, 107(8):1133-1140.
[3] Rivera-Spoljaric K, Chinchilli VM, Camera LJ, et al. Signs and symptoms that precede wheezing in children with a pattern of moderate-to-severe intermittent wheezing. J Pediatr, 2009, 154(6):877-811.
[4] 申坤玲, 鄧力, 李云珠, 等. 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2014年修訂版). 臨床兒科雜志, 2014, 32(6):504-511.
[5]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 《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版) . 中華兒科雜志, 2016, 3(54):167-181.
[6] 程能能. 霧化吸入藥物藥理學特性. 中國實用兒科學, 2016, 31(12):884-886.
[7] 魏利鋒, 李精華, 褚鋒瑋. 布地奈德間歇霧化吸入治療對嬰幼兒喘息復發及身高、體質量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6, 23(17):2659-2661.
[8] 翁小斌, 鮑金芳, 鄭青松, 等. 間歇吸入布地奈德混懸液對喘息嬰幼兒肺功能及復發的影響. 中國基層醫藥, 2018, 25(4):495-498.
[收稿日期:2018-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