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田 王珺 王東
【摘要】 目的 分析顏面單純皰疹行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的效果及對免疫指標的影響。方法 80例顏面單純皰疹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給予匹多莫德聯合伐昔洛韋治療, 研究組給予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 對比兩組癥狀消失時間以及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水平。結果 研究組止癢、止皰及結痂時間分別為(1.36±0.02)、(1.14±0.05)、(3.82±0.79)d, 均短于對照組的(2.13±0.33)、(2.46±0.41)、(4.83±0.56)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免疫球蛋白G(IgG)、補體C3、中性粒細胞、白細胞介素-2(IL-2)水平分別為(10.75±0.16)g/L、(1.08±0.21)g/L、(60.37±5.75)%、(7.39±2.45)μg/L, 對照組分別為(7.42±0.57)g/L、(0.76±0.12)g/L、(48.55±8.46)%、(6.36±1.34)μg/L,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顏面單純皰疹行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的療效確切,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加快癥狀緩解。
【關鍵詞】 顏面單純皰疹;甘露聚糖肽膠囊;伐昔洛韋;效果;免疫指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68
單純皰疹為皮膚科常見的疾病類型, 依照不同的發病部位可分成多種類型, 如口腔、生殖器及皮膚皰疹等[1, 2]。其中較為常見的為皮膚皰疹, 多發于鼻孔、口角、唇緣等皮膚黏膜交界處, 患者一旦發病會出現瘙癢、水泡等癥狀, 對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3]。因此, 探尋合理有效的方案對患者實施治療意義重大。基于此, 本文對顏面單純皰疹行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 取得的效果較為理想,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0月~2018年4月本院接收的80例顏面單純皰疹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0例。其中, 研究組男24例, 女16例;年齡18~62歲, 平均年齡(39.61±7.47)歲;病程1~3 d, 平均病程(1.31±0.97)d。對照組男22例, 女18例;年齡17~60歲, 平均年齡(38.42±8.20)歲;病程1~4 d, 平均病程(1.53±0.83)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囑咐所有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增加飲水量, 禁止攝入辛辣、刺激類食物, 戒煙戒酒, 保持充足的睡眠, 防止便秘。兩組均給予常規治療, 在此基礎上, 對照組給予匹多莫德聯合伐昔洛韋治療, 匹多莫德口服液(意大利多帕藥業有限公司, 注冊證號H20150635)口服, 400 mg/次, 1次/d, 持續服用時間為3個月;鹽酸伐昔洛韋(四川維奧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7461)口服, 250 mg/次, 3次/d, 持續服用時間為7 d。研究組給予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 甘露聚糖肽膠囊(成都利爾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3315)口服, 10 mg/次, 1次/d, 持續服用時間為3個月;鹽酸伐昔洛韋的用法用量同對照組一致。
1. 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癥狀消失時間, 主要包括止癢、止皰及結痂時間;對比兩組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水平,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試劑盒法檢測兩組血清中IgG、中性粒細胞、IL-2含量, 采用免疫散射比濁法檢測兩組補體C3含量, 并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研究組止癢、止皰及結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治療后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水平對比 兩組IgG、補體C3、中性粒細胞、IL-2水平對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單純皰疹臨床主要表現為丘皰疹、水皰、紅斑及刺癢刺痛等癥狀, 在日曬、發熱、受涼、外傷手術、情緒激動等因素的影響下, 患者的機體防御系統會被減弱, 處于潛伏狀態下的病毒會被激活, 單純皰疹便由此而產生[4]。顏面單純皰疹是病毒性皮膚病的一種, 其有自限性, 但容易反復發作, 機體免疫力低的人群為多發群體, 臨床主要以對癥、抗病毒治療為主, 但常規治療的療效欠佳。有研究指出, 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顏面單純皰疹有利于實現良好的治療效果[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止癢、止皰及結痂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IgG、補體C3、中性粒細胞、IL-2水平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顏面單純皰疹的療效確切, 有利于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 加快癥狀緩解。分析其原因為:伐昔洛韋為阿昔洛韋的前體藥物, 屬于第一代核苷酸類抗病毒藥, 其利用首過效應在人體肝臟內代謝為存在活性作用的阿昔洛韋, 相對于阿昔洛韋來說, 伐昔洛韋具備較好的口服吸收性和較大的水溶性, 其生物利用度較阿昔洛韋高出3~5倍。甘露聚糖肽膠囊屬于一種新型免疫增強劑, 具有抗腫瘤的功效, 同時具備免疫活性, α-甘露聚糖肽為其化學成分, 其與香菇、云芝、茯苓等多糖藥物調節免疫功能作用相似, 可以使機體的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 使巨噬、中性粒及自然殺傷細胞活化, 對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的分泌進行誘導, 使T淋巴細胞的轉化及增殖加快, 機體應激能力和免疫功能增強[6-8]。因而, 甘露聚糖肽膠囊與伐昔洛韋聯合治療顏面單純皰疹可以發揮良好的協同增效作用, 提升臨床療效。因受到時間、樣本量等因素的限制, 本研究未分析兩組的不良反應及護理干預等情況, 等待進一步臨床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 采用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對顏面單純皰疹患者進行治療, 有利于縮短其癥狀消失時間, 增強其免疫功能, 提升其臨床療效, 具有良好的臨床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姚晶晶, 羅世燕. 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捏脊療法治療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的臨床療效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8, 33(13):3002-3004.
[2] 卓蔚青. 匹多莫德治療顏面單純皰疹的臨床療效.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7, 10(36):84-85.
[3] 李慧, 閆磊, 李東曉, 等. 兒童顏面部泛發性單純皰疹1例. 西北國防醫學雜志, 2018, 39(1):71.
[4] 邵偉. 伐昔洛韋治療帶狀皰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3(13):36-37.
[5] 吳波, 程燕, 劉雪瑩.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聯合甘露聚糖肽膠囊治療難治性顏面部扁平疣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導刊, 2018, 20(2):84-86.
[6] 卞鵬. 人工流產后實施計劃生育干預的臨床效果. 當代醫學, 2016, 22(15):41-42.
[7] 蔣存火, 吳波, 瓦慶彪, 等. 自體疣埋植術聯合甘露聚糖肽膠囊治療扁平疣療效觀察. 山西醫藥雜志, 2014, 43(23):2809-2810.
[8] 黃瑾, 蘆源. 甘露聚糖肽膠囊聯合伐昔洛韋治療顏面單純皰疹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導刊, 2015, 17(2):156-158.
[收稿日期:201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