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宏
【摘要】 目的 探討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 90例原發性失眠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聯合治療組(46例)和西藥治療組(44例)。西藥治療組予以西藥治療, 聯合治療組則予以西藥聯合針刺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治療前后患者睡眠的相關指標情況和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95.65%高于西藥治療組的72.7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西藥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41±0.45)、(1.50±0.41)、(1.69±0.48)、(0.98±0.45)、(0.79±0.17)分, 聯合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06±0.12)、(1.01±0.11)、(1.32±0.12)、(0.71±0.12)、(0.51±0.11)分。聯合治療組睡眠的相關指標評分優于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為(11.42±2.25)d, 西藥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為(14.80±2.68)d。聯合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短于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70%與西藥治療組的6.8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西藥聯合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確切, 可更好改善睡眠的相關指標情況,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針刺;原發性失眠;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4.081
失眠癥在中醫上被納入“不寐”、“不得眠”, 臨床上癥狀為入睡困難、易醒、醒來之后難以或者無法再次入睡, 夜間睡眠的總時間≤5 h, 白天無精打采和疲乏。失眠是指睡眠和睡眠維持障礙的發生導致身體的睡眠質量難以滿足患者的生理需要, 導致患者疲勞、注意力下降、反應遲鈍等, 影響患者的健康, 常規方法是基于藥物治療, 雖然該方法可以調節患者的睡眠時間, 延長患者的睡眠時間, 但遠期療效不足以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一旦患者患有失眠癥, 除了醒來時疲倦, 在白天它還會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或社會功能。近年來, 針刺已經在一些失眠患者中使用, 通過針刺和經絡作用產生刺激作用和調和作用, 可以提高睡眠質量。本研究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月本院90例原發性失眠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兩組, 西藥治療組予以西醫藥物治療, 聯合治療組則予以西醫藥物聯合針刺治療, 分析了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0例原發性失眠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聯合治療組(46例)和西藥治療組(44例)。聯合治療組男21例、女25例;年齡22~76歲, 平均年齡(47.21±9.60)歲;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12.41±1.87)年。西藥治療組男20例、女24例;年齡22~75歲, 平均年齡(47.27±9.25)歲;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12.18±1.95)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西藥治療組予以西藥治療, 給予艾司唑侖2 mg治療, 1次/d, 連續用藥2周。聯合治療組則予以西醫藥物聯合針刺治療。西藥治療同西藥治療組, 針刺治療:患者取仰臥位, 選取百會、印堂、中脘、四神聰、神門、三陰交、足三里、陽陵泉等穴位。常規消毒后, 以1.5寸毫針針刺, 得氣后留針0.5 h, 每隔10 min運針1次, 10次為1個療程, 休息1 d后再進行下個療程治療。治療2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治療前后患者睡眠的相關指標評分(包括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療效判定標準[1] 顯效:相關癥狀消失且指標正常;改善:病情改善≥50%;無效:病情改善<50%。總有效率=(顯效+改善)/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治療組顯效26例、改善18例、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65%(44/46), 西藥治療組顯效18例、改善14例、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72.73%(32/44), 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998,?P<0.05)。
2. 2 治療前后睡眠的相關指標評分比較 治療前, 西藥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45±0.53)、(1.54±0.56)、(1.78±0.53)、(1.17±0.37)、(0.87±0.21)分;聯合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44±0.53)、(1.55±0.53)、(1.78±0.53)、(1.17±0.36)、(0.87±0.21)分。治療后, 西藥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41±0.45)、(1.50±0.41)、(1.69±0.48)、(0.98±0.45)、(0.79±0.17)分, 聯合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06±0.12)、(1.01±0.11)、(1.32±0.12)、(0.71±0.12)、(0.51±0.11)分。治療前, 兩組睡眠的相關指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聯合治療組睡眠的相關指標評分優于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5.090、7.819、5.066、3.927、9.317, P<0.05)。
2. 3 兩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比較 聯合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為(11.42±2.25)d, 西藥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為(14.80±2.68)d。聯合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短于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465, P<0.05)。
2. 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西藥治療組有3例服藥后輕微惡心, 聯合治療組有4例治療后出現輕微皮膚發紅。聯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70%與西藥治療組的6.8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 人們的精神壓力也增加了很多。在所有類型的失眠癥中, 臨床上, 原發性失眠是最常見的失眠類型。原發性失眠患者長期情緒低落。失眠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在疾病發作后, 患者不僅影響大腦皮層的局部興奮性, 還影響深部腦組織并影響患者的健康。近年來, 針刺應用于原發性失眠癥患者, 效果令人滿意[2]。現代醫學認為, 針刺在神經和腦組織部位產生刺激, 可以調節改變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 使身體內分泌平衡, 以達到深層刺激, 具有無痛、無創等優點, 可以調節神經遞質的功能, 促使無序的神經元恢復正常, 從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然而, 當患者接受針刺治療時, 應密切觀察患者的恢復情況, 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使患者的治療更具針對性。現代醫學認為, 心理因素可引起焦慮抑郁, 而導致睡眠障礙;而隨著年齡的增長, 睡眠質量會逐漸下降。不良的環境和習慣如劇烈運動和不規律作息均可對睡眠產生影響[3, 4]。
針刺治療中, 百會為督脈穴, 為諸陽之會, 針刺百會可定驚;四神聰針刺可交通陰陽;四神聰調和陰陽以及安神鎮靜;足三里可補虛調節氣血;神門針刺可安神養心;三陰交可調節三陰經經氣。中脘和陽陵泉針刺和胃健脾、疏肝利膽。諸穴合用, 可疏通經絡、促進正常睡眠中質量的恢復[5-8]。
本研究中, 西藥治療組予以西醫藥物治療, 聯合治療組則予以西醫藥物聯合針刺治療。結果顯示, 聯合治療組總有效率95.65%(44/46)高于西藥治療組的72.73%(32/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西藥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41±0.45)、(1.50±0.41)、(1.69±0.48)、(0.98±0.45)、(0.79±0.17)分, 聯合治療組睡眠質量評分、入睡時間評分、睡眠時間評分、睡眠障礙評分、睡眠效率評分分別為(1.06±0.12)、(1.01±0.11)、(1.32±0.12)、(0.71±0.12)、(0.51±0.11)分。聯合治療組睡眠的相關指標評分優于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為(11.42±2.25)d, 西藥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為(14.80±2.68)d。聯合治療組入院開始至失眠好轉時間短于西藥治療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的8.70%與西藥治療組的6.8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西醫藥物聯合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確切, 可更好改善睡眠的相關指標情況,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穎, 張曉陽, 包飛, 等. 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臨床療效研究現狀與分析. 中國針刺, 2018, 38(7):793-797.
[2] 呂添. 失眠貼治療原發性失眠前瞻性隊列研究的臨床療效階段分析.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8.
[3] 邢佳. 慢性失眠癥針刺治療的系統評價及臨床干預研究. 北京中醫藥大學, 2018.
[4] 邱菊. 基于“調氣法”針刺結合艾炷灸治療肝郁脾虛型原發性失眠的臨床觀察. 廣西中醫藥大學, 2017.
[5] 王政研, 劉旭光, 張巍, 等. 從肝論治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 四川中醫, 2015(2):165-167.
[6] 王丹. 午時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癥的臨床療效研究. 成都中醫藥大學, 2013.
[7] 周秀娟. 飛騰八法結合常規針刺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療效觀察. 成都中醫藥大學, 2016.
[8] 紀東升, 黎波, 呂鳳瓊. 針刺配合推拿治療原發性失眠臨床觀察.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8, 27(4):255-257.
[收稿日期:2018-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