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振玲
【摘要】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強小學的科技教育,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變得極為重要。在學習中,教師應逐步樹立學生的研究精神和科學態度,在結合教材的基礎上,運用新穎靈活、層次鮮明、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科技教育 科學素養 問題 措施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富則中國富。為了確保國家的穩步發展,小學教育應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為目的,對小學生進行科技教育。教學應根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充分尊重小學生動手性、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激發學生的科技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技教育活動當中來,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
一、小學科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小學科學技術教育課程歷時短,導致實際操控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就現階段小學科技教育的情況而言,很多地區的小學并未進行科技課程方面的授課活動,導致未能把學生科學實驗、科學思考落到實處。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一些地區的教師還采取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死記硬背學習知識點,并未真正實施小學科學技術的教育。
(二)基礎教學設施不到位
由于一些偏遠地區經濟比較落后,一部分小學并沒有健全的科技基礎設施,導致小學科學技術教育的課程難以開展。因此,小學科技課程的教育的重點放在課程內容的背誦上,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的思考能力的培養。例如。教師在講解洋蔥細胞結構時,并未使用顯微鏡讓學生自己做實驗來觀察細胞結構,而是通過一味地背誦講解知識點來強化記憶。設立健全的科技基礎設施是提升小學科技課程質量的前提要求。基礎教學設施的不全,極大地阻礙了小學科學教育課程,從而嚴重地阻礙了小學生的科學素質的培養。
二、加強小學科技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重視程度,講解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在小學科技教育當中,教師應深入探索課本,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及學習情況,設立簡單易操作、新穎靈活、舉一反三的科技題目,促使學生結合知識點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科學素質。例如,教師在講解摩擦力時,應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在沙面、冰面、普通路面上行走的感受,并使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使學生真實的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同時,教師還應盡可能多的利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雷電的形成這一課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音頻、視頻的播放或者通過講解故事,使學生真正地融入到課程當中來。充分地利用小學生愛動腦思考的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充分的理解雷電形成的原因,從而為學生開展獨立解決問題,提供良好的平臺。
(二)完善教學設施
為了真實地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更優更好地開展小學科技課程,學校應逐步完善基礎設施,進行資源整合、資源配備,從而完善科學技術教育的基礎設施,避免因基礎設施不完備而造成無法提升學生科學技術素養的尷尬局面。例如,學校在圖書館配置方面,應根據學生的具體認知水平和愛好選取一些易理解、趣味性強、可操作的科學類技術圖書,供學生學習和閱讀。在小學科技教育課程講解方面,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據小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創新適合學生的切實可行的教育模式與教育方法,使操作與講解真正的結合起來,從而逐步的提升學生的科學技術素養,使學生能夠運用科學技術手段解決科技問題。教師在講解科學技術知識時,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當中,使學生參與其中,并樂在其中。例如,教師在講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科學原理時,教師應事先準備好一對磁鐵,使學生充分的動手實踐,深刻的理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科學原理。教師通過這種簡單易懂、趣味性強的科技小活動,可以使學生深刻地明白科學原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質。
三、總結
小學的科技教育課程,是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和學習科學知識的啟蒙課程。因此,各小學應充分重視小學科技教育方面的課程,逐步完善教學資源和教學設施,為大力開展小學科技教育活動而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教師應根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及學習情況,設立適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計劃。做到實踐與講解充分結合,從而使學生在進行科技探討和分析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科學創造力和科學素質。
參考文獻:
[1]楊曉鵬,萬愛珍.關于小學科學教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教育學術,2010,(03).
[2]王曉曉.我國小學科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4,(04).
[3]陳曦紅.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思考[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