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珍
在教學中,尤其是批改作文時學生對標點符號的不在意,令人觸目驚心。一篇挺長的作文,常常除了逗號和句號再沒有別的符號,甚至有的逗號一逗到底,只在全文結束時才畫了個句號。還有更嚴重的,全文沒有一個標點符號,與其說老師在批改作文,鑒定評語,不如說是學生在考驗老師,考驗老師是否讀得懂他們的心。許多次批改作文時,我都用紅筆在我所認為的應該是某種語氣或意思的地方點上小紅記號,完成“任務”再回頭讀學生的整篇作文。孩子對標點的不當回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我覺得應該為標點符號打場“翻身仗”,為它們能夠揚眉吐氣地站到“臺前”下點工夫,語文教師對此應該責無旁貸。于是,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始有意識地努力訓練學生,解讀文本不再只是抓關鍵詞句,而是從抓標點符號開始。
一、讓學生明白標點的重要性
要打這場“翻身仗”,首先得為標點符號正身,讓學生明白它的重要性,學生才能在今后的使用中有意識地去強化并準確地使用。新課標對小學階段的標點符號明確提出了以下八種: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冒號、頓號、分號和引號,七種點號一種標號,所以,學習和掌握標點符號是落實新課標的具體要求。
課標的要求如果不落實到學生的使用中,無非是一句空談,為了讓學生明白小標點大作用,我通過舉例子,比如“三二班球隊打敗了三一班球隊獲得了冠軍”。要求學生為句子加上標點,通過練習,孩子們發現同樣的一句話,使用同樣的逗號和句號,但由于它們所在的位置不同,結果完全不同,一種是三二班球隊奪冠,另一種奪冠方則成了一班。是啊,看來標點的作用不可小覷,在平時的學習中一定不能像以往一樣隨意亂用甚至不用標點符號了。
二、讓學生學會使用標點符號
僅知道標點重要還不行,還應該學會用。郭沫若曾說過:“標點一定要恰當,標點好像一個人的五官,不能因為它不是字就看得無足輕重。標點錯了,意義也錯了。”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理解文本中標點符號的作用,這樣學生才有明確的方向,學習該怎樣運用標點符號,只有老師重視了,學生才會跟著重視起來。為此,我嘗試從以下幾點開始抓。
1.根據學生平時在使用中的錯誤,比如一逗到底、占位不當、書寫錯誤、放在句首等毛病,進行指導性的糾正。告訴學生點號必須放在語句的右下角而且要占一個字的位置,但如果要在一行的最后一格卻沒有空位了,只好“委屈”它與字擠占一格;點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放在一行的開頭;標號中的引號、括號、書名號的前半個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個不能放在另一行的開頭;要準確書寫標點符號并根據自己行文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
2.平時在寫作中嚴格要求,精心指導。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還應該在實踐中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及時糾正學生使用過程中的錯誤并不斷強化準確的用法,才能杜絕錯誤。葉老曾說過:“標點很要緊。一個人標點不大會用,說明他語言不夠清楚。”比如在平時的作文中,學生一看見“說”字,馬上冒號、引號如影隨形,常常沒有人物直接的說話內容也亂用。為此,我列舉了引號使用的三種類型:
A.××說:“……”
B.“……”××說,“……”
C.“……”××說。
這三種類型讓學生明白了當有人物的語言出現時應該怎樣用好引號,我跟學生還通過游戲的方式強化這三種用法,效果蠻好。(當然,引號的用法不止這些)
其他的標點符號也可采用師生問答式,讓學生逐步掌握不同符號的用法。相信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學生在標點符號使用中的諸多毛病會得到診治,自然這一方面的語文素養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使學生學會鑒賞文章中的標點符號
對標點的重要性和用法有了較深的認識之后,學生對課本中的標點也會相應地提高認識的興趣,知道標點符號是表情達意不可或缺的工具符號,它們會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解讀文本時,他們會善于去質疑、挖掘。記得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一篇寓言故事《牧童和狼》時,有個學生問“村民們聞聲趕來,哪里有什么狼!”這句話為什么不用問號。我不急于為他解答,而是跟他一樣向全班學生求助。孩子們很認真地讀起書來,并且很精彩地為我們呈現了答案。
“這里不是真正的問有沒有狼,而是村民們已經發現根本沒有狼了,所以不用問號。”“用感嘆號,讓人覺得牧童說謊騙人很可惡。”“老師,這是一句反問句,能夠起強化語氣的作用。”……到這兒,學生對這個感嘆號的作用已經了然于心。
這類的探究在我們的課堂上常常出現,它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標點符號是書面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幫助人們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別人的語言,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哪怕就一個小小標點,也能讓我們發現孩子們智慧思維的火花,它理應得到教師的重視。
當然,對標點符號的探究不應僅限于課堂,還應該讓學生運用到實踐中。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我要求學生拿出自己以往的作文,根據自己表達的需要,重新審查自己標點符號的使用情況并改正。
標點符號“翻身仗”勢在必行,對標點符號,我們不應該“想說愛你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