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輝
摘 要:現如今,為了保證文化傳承質量,需要關注館藏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開展,作為相關工作人員,在對其進行具體研究過程,首先應該明確館藏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通過具體問題研究,以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策略,促使文物保護過程能夠實現科學化、系統化。通過本文的進一步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保證。
關鍵詞:館藏文物;管理保護;問題;對策
文物具有特定的歷史價值,在文物保護工作開展過程,要以具體文物實際為主,積極制定更加完善并且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能夠提高館藏文物管理水平。隨著現代化發展,在進行管理過程,要重視引入先進技術,同時也要提高工作認識,從而才能確保館藏文物保護工作有效開展。
1 館藏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
1.1 針對文物價值的綜合意義認識不清
當前部分基層單位對文物保護的意識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基層領導者只求經濟的發展,認為文物尤其是大規模的文物都是限制經濟持續增長的阻礙因素。因為文物保護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加以支持,而上述輸出往往無法在第一時間給予反饋。因此,部分區域單位對館藏文物的保護仍然有待于進一步的提升,甚至違規對國家保護單位進行拆除,用以其他建筑物的建設,使得我國珍貴的文物內容遭到了無法逆轉的巨大損失與損害。事實上,作為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家,任何文物都具備其突出的作用與價值,盡管文物的保護、展出無法第一時間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從長遠角度來看,文物對當地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是多少經濟也無法換來的重要價值。
1.2 經費保障不足
正如前文中所提及的文物保護工作往往需要大量的資源用以幫助,然而文物保護所帶來的經濟利潤卻非常低。對部分地區的政府職能單位,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職能單位,往往難以有效給予大量的財政支持,使得文物保護工作的經費保障缺失。由于缺少有效地經費保障,所以部分區域的文物博物館的設施相對更為陳舊,難以落實好防潮、防塵、防蟲的目的,文物的保護工作沒有妥善進行。同時,由于給予工作人員的薪酬也較低,在保護工作的積極性上也乏善可陳。
1.3 重管理、輕制度,相關領域規章制度缺失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在文物保護工作中也積極引入了監控措施、信息化保障系統等,為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減少人工任務的同時也提升了工作效率。然而,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工作人員對安全制度的認識不到位現象,缺乏制度建設、沒有員工培訓等都成為了常見的問題。因此,一旦正常的文物保護工作流程被打破,容易造成比以往更大的問題,造成不可逆的經濟財產損失與權責分配不到位的現象。
2 館藏文物保護對策
2.1 增強文物收藏意識,加強文物保護水平
所謂的博物館,其基礎的職能作用即為將文物能夠妥善收藏與展示。通常情況下,博物館的藏品以文物為主。作為得以物體形式留存下來的文化資源,其突出的問題在于無法再生。文物能夠有效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將歷史中的人類生活時期的生活活動情況,加以具象化的實物見證。同時,為了能夠幫助相關工作人員能夠對歷史展開深度研究,有效落實文物宣傳、保護的工作,就必須建立在良好的館藏文物之上。因此,為了更好開展文物保護工作,相關的職能單位必須擁有良好、健全的收藏意識。隨著科技力量的持續發展,包括互聯網票務系統、監控設施等也應運而生,為了更好利用上述的科技力量,單位本身也要擁有更高的要求與標準。為了更好落實要求,單位不能僅僅滿足于現有的工作結構,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與需求,搭建更為完善的管理人才隊伍。通常情況下,館藏文物應當依據如下步驟完成工作。首先,要做好完善的管理步驟分配,依據國家統一的規范與規定,對每一件文物做好統計工作,并根據其情況落實檔案的規整,包括編訂、入庫、分類等統籌工作。其次,單位要針對自己的切實情況,設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只有在良好的制度統籌下,才能保障每一項工作能夠順利、有序地加以推進。通常情況下,良好的博物館規章制度應當包括設備、設施檢修制度、出入庫管理規定、復制制度、安全管理守則等,并且在實行中再加以有針對性的優化與調整。再次,博物館要切實提升自身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組織并學習好我國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從而使其更好掌握博物館建設中的法律法規。
2.2 加強館藏文物的日常保護
對文物而言,尤其是年限相對較長的文物,如果對其保護不當容易引發文物損毀的現象,因此博物館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妥善推進文物保護的工作。首先,在展出完畢后,每一件文物都需要妥善加以保管,并為每一件文物妥善配備一個專柜,保證文物藏品的存放能夠有序進行,也為文物查找、保養等工作奠定基礎。對字畫保護工作而言,必須配備有專門的囊箱,嚴禁直接將字畫暴露在空氣中,以免其出現發黃、變潮以及落塵的現象,使得字畫的使用壽命不斷縮減。其次,針對文物保存的庫房,博物館要做到對其溫度實時把控,并保證其通風狀況良好,做好防蛀防蟲的處理,妥善處置避免任何出現變質發霉的情況。再次,針對不同的文物保護、展覽區域的管理,博物館要做到有針對性地加以出臺規章制度,驅動每一位管理人員都能夠有依可循。最后,針對我國文物尤其是相對較為貴重的文物,必須要設立專門的安保隊伍,進行相應的安保工作。尤其應當做好對文物庫房等非展覽區域的保存,做到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實時監控措施,避免發生如盜竊、火災等安全事故。
2.3 加強文物保護的資金供給及人才儲備
對文物保護工作而言,是一項工作時間長且復雜的任務,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用以支持。然而,目前我國基層的文物保護工作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推進,資金不足、周轉時期長,都是制約文物得到更好保護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強文物保護的資金供給,成為下一步博物館更好發展的有利原因。作為政府而言,應當積極推進對博物館的專項資金設立支持,而博物館自身也要積極籌措資金渠道,力求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加以輔助和支持,有效推進博物館的文物館藏工作,得以可持續化不斷進行,更好保護我國稀缺資源。為進一步加強人才儲備。要明確基層文物保護單位相關工作人員一旦缺乏相應的文物保護知識,就無法對搶救文物進行科學合理的維修和保護,從而造成文物的二次破壞。所以基層文物保護單位應該加強工作隊伍的素質建設,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建立高效、專業的文物保護隊伍。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通過進一步分析,在對歷史文物進行保護過程中,要樹立科學認識,要積極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提高保護能力,從而確保為人們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歷史文物資源。
參考文獻
[1]祁林林.淺談“互聯網+”對館藏文物保護與利用的認識[J].文物世界,2017(06):54-55.
[2]毛李蓉.淺析館藏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黑龍江史志,2014(15):258.
[3]賀春旎.淺析館藏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3(11):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