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菊
摘 要:對個案做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后做出的評估只是一個依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按部就班,由于個案當時呈現方式或許存在這樣那樣的原因,再加上個案的發展是動態的,隨時都有可能出現讓你意想不到的生成情況,因此教師在訓練中要針對個案的實際需求,靈活調整訓練方式,盡量滿足個案的學習需求,這才是老師最需具備的康復訓練應對能力。對于多重障礙兒童,由于知覺與動作處于不平衡發展狀態,因此,教師應幫助個案進行定時知動康復訓練。在訓練過程中,每一次微小的突破性成效,背后都凝聚著老師與家長的齊心協力,辛勞的汗水,以及個案自身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努力參與。
關鍵詞:個案;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學習需求
一、情況分析
冰冰(化名),女,7周歲,出生年月2010年,8個月大時去省婦幼體檢是馬蹄足,腦部發育不全,伴有持續低燒,現已自愈;2周歲開始持續康復、針灸、推拿、感統……一年治療6~7個月,持續三年。2周歲之前只會翻身、雙手支撐起上身;3周歲多需要矯正鞋才可站立,學會跪爬;4周歲多獨立慢走,會發簡單的嗓音。肢體與智力多重障礙,感官知覺無明顯異常,粗大動作無異常,精細動作會簡單的手部動作。生活自理,父母口述較好。溝通語言理解能力較好,少主動性語言,但發音不夠清晰。社會技能有游戲意識。比較懶散,性子比較倔,指令聽從型,對老師沒有明顯抗拒,無攻擊性行為。
二、觀察測評
(一)建立關系
初期報名,由家長帶領,初次見面,教師創設輕松愉悅的互動氛圍,減少個案的緊張感和陌生感。
(二)測評結果
經過初期報名初步觀察測評發現,冰冰坐在楔形墊上,跟教師做視覺模仿動作,能較主動地與老師互動,動作模仿能跟上。誘導前進跪走,低著頭跟老師慢慢前進,后退跪走開始時,動作不協調,有困難,幾步后就熟練了。交替半跪數數1~10,動作較穩定、復誦數數比較清晰。指令聽從較好。知覺動作初次評估發現右腳有輕度膝反張,右側有輕度小腿尖足肌群緊縮。
(三)訓練方式
1.知動平衡療法:運用全人療愈評估記錄表三進行全面評估與訓練。
(1)專項個訓;(2)同伴練習;(3)小組訓練。
2.家長協助:教師與家長溝通本學期訓練的思路與計劃;教師建議家長提供必要的支持,共同配合,促進學生發展。
三、訓練過程
(一)第一階段:拿捏目標——初步了解,觀察評估
1.了解孩子在家的生活狀態。
2.關注孩子在校的活動狀態。
3.進行評估檢查。
運用全人療愈評估記錄表三進行全面評估,初步制定出:短期目標第11項“交替半跪及自主數數1~10下”;長期目標第12項“交替半跪及誘導建立1~10數量概念”。
4.活動設計。
(1)創造個案喜歡的活動模式。如,倒坐楔形墊模仿讀兒歌、吹泡泡、吹乒乓球、伸舌頭練習等。
(2)尊重個案自主學習意愿,少量多次,遵循循序漸進及簡單至復雜的訓練要求。
(3)營造輕松學習情境。
(二)第二階段:短期目標——第11項“交替半跪及自主數數1~10下”
第一周個訓課,我牽著冰冰小朋友的手,她非常愉悅地接受了我。當到個訓室時,我引導她把鞋子脫在門外,她順勢就坐在門檻上,脫下鞋,一溜煙就跑進室內的地墊上,我推起了滾筒來,我趁機和她先一起玩前進、后退跪走唱游。接著讓她看老師做一遍,讓她嘗試交替半跪自主數數1~10下,數到7就卡殼了,老師順勢提示,就能接著數到10。
第二周訓練有點小情緒,不愿到四層個訓室,賴在教師后排的地墊上玩玩具,老師牽她不愿起來。老師以坐電梯到四層為誘導,就麻利的從地墊上站起來,愿意跟老師走了,然后老師通過引導就能順利接著繼續數數到10,數數聲音響亮,動作比較穩定。接著老師利用個訓室墻壁的環境布置,創設了“數云朵”的游戲情境,老師引導邊跪走邊看圖數云朵1~10。這樣的訓練方式,個案樂于去完成,不知不覺在有趣的情境中完成了跪走練習和數數練習。
第三周訓練,主動性非常強,指令聽從到位,跟著老師做視覺模仿動作很專注,動作能跟得上節拍;練習第11項交替半跪自主數數1~10,教師創設空間轉移訓練,前后左右,動作到位,數數熟練、響亮、清晰,。一個月如期達成短期目標第11項。
四、訓練反思
對于多重障礙兒童,由于知覺與動作處于不平衡發展狀態,幫助個案進行定時知動康復訓練。同時在今后訓練中對教師、個案、家長提出三點要求:
1.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在訓練中不斷發現與調整個案需求,尤其要抓準個案的剛需。
2.個案要持之以恒:在每一次訓練中個案要堅持到位,只有堅持不懈,才能穩步前行。
3.家長要協助到位:家長在訓練中耳濡目染,也已習得訓練的方法,可以在老師訓練以外的時間對個案進行少量多次的練習,這樣能更好地促進個案的訓練成長。
教師要依據“全人療愈評估記錄表三”來了解個案在個項領域的學習重點,有計劃、有目標的科學安排好個案訓練的時間點,預設好個案訓練的活動設計,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化,要與目標訓練融合其中,才能更好地促進個案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