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蕊
摘 要:大數據是繼云計算和物聯網之后信息技術領域的又一重大變革。大數據時代各種新概念、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噴薄而出,蔓延至世界的各個角落。社會生產生活產生海量數據,海量數據推動社會進步與快速發展,世界大跨步邁入大數據時代。井噴式的海量數據是擺在所有檔案部門和檔案管理員面前的新的課題,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無論文件管理發展到哪個階段,其地位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作為血站檔案管理工作者,服務公共群體,肩負責任重大,接受新技術、學習新技術、運用新技術,努力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對推動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信息技術在文件管理中的有效應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探索大數據時代文件管理的新途徑,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
關鍵詞:血站;大數據;檔案管理;信息化
1 引言
在新的信息爆炸時代,數據成為各行各業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大數據時代已經不是一個趨勢,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現實,因此,大數據給血站檔案部門及檔案管理人員帶來無法回避的一道課題,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無論處于數字檔案管理階段、計算機輔助檔案管理階段,還是傳統檔案管理階段的單位。特別是信息技術的變化。從根本上重新思考和重新審視已經習慣于找出過時,不恰當和缺乏活力因素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完成理念和方法的一次革命。只有努力克服這一障礙,我們才能進一步突出文件管??理工作的價值。
2 大數據和檔案數據
有兩份資料很好地詮釋了大數據的本質。第一個定義來自于Gartner公司的MervAdrian在2011年第一季度刊登在TeradataMagazine上的一篇文章。他說:“大數據超出了常用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在可接受的時間內為其用戶收集、管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另一個定義來白于麥錫全球數據分析研究(MckinseyGlobalInstitute)在2012年5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大數據是指在合理的時間內捕獲,管理,處理和組織典型的大小數據,以成為幫助業務決策的更積極的目的。由大量復雜,復雜類型的數據組成的大數據是基于云的數據處理和應用程序模型。通過數據的集成和共享以及交叉復用形成的智力資源和知識服務能力。大數據可以概括為4個特點,即4V:Volume(體量)Variety(種類)Value(價值)Velocity(速度),一是數據體量巨大,世界正式進入2010年的ZB時代,預計到2020年全球將有35個ZB數據。其次,有許多類型的數據,包括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第三,元數據價值密度較低,研究數據特征價值的極高。第四,處理速度快,需要實時獲取所需信息,這是與傳統數據不同的最顯著特征。
2.1 檔案數據
一個單位在科研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大量數據,檔案工作者需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哪里呢?其實“大”和數據”都不是大數據中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應該是數據管理者通過知識管理的手段將大數據與傳統數據相互融合、滲透,并進行分析,便于工程技術人員隨之采取的行業內部各項工作業務的改進措施,來提企業內部的業務水平,這點尤為重要。
3 大數據時代血站檔案管理工作的特點
3.1 檔案管理理論的變化
信息時代悄無聲息地替代了紙質時代,同樣的道理還有文獻生命周期和檔案價值識別的理論,一些經典理論在時代發展中被顛覆。創新理論,如新的源概念,文獻連續統理論,宏觀識別理論等。在大數據時代都將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檔案管理的基本理論也將發生不可逆的轉變。
3.2 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的革新
在大數據時代,存檔信息不再稀缺,而是泛濫,如何實現存檔數據的長期可讀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實現海量數據中存檔信息的挖掘和分析,提供有價值的信息是文件管理面臨的新課題。
3.3 檔案業務環節的優化
從檔案的收集和管理的角度來看,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收集”由各部門移交,“管理”是手動管理,手動查詢,“查”是提供動態查詢服務。在數字時代,只有將各部門的資料的收集與檔案的科學管理相結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二次生產,深度加工,轉換和多次開發,才能最大程度獲得企業效益。
4 血站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問題及策略
4.1 現階段血站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困境分析
現在,部分血站檔案信息管理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原因有以下幾點:1)對血站檔案管理的地位作用認識層次不高。尤其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一些血站的檔案部門沒有充分認清檔案數字化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對血站檔案工作信息化建設處于理論認知階段。文件管理工作仍然基于傳統的方法和模型,這使得血站文件的管理效率受到限制。2)數據庫建設滯后。在不少地區沒有建設專業的數據庫,存在數據丟失的風險。3)技術人才短缺。新時代血站的海量信息管理則對職工的素質和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多數中心血站檔案管理者對數字化管理有一定的認識,也基本掌握了基本的專業技能,比如計算機軟件使用的基本知識,但離專業化隊伍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文化程度不高問題具有普遍性。4.血站管理軟件不統一。沒有頂層設計,數據接口不統一,軟件種類繁多,血站各單位之間的協調不流暢,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存在壁壘。
4.2 完善血站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策略
1)構建一體化檔案管理體系。提高不同級別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之間信息互融互通,實現信息高度共享。既要從血站建設的實際情況出發,又要著眼未來,用發展的眼光綜合布局。
2)加快血站檔案數據庫建設步伐。構建血站檔案綜合數據庫,需要精通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對海量信息進行整理和分類,凸顯層次性,實現檔案數據的結構化,血站檔案綜合數據庫的建設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有專項資金支持,可申請中央財政撥款。
3)提升血站管理人才隊伍質量。首先,重視在崗人員培訓。組織現職人員的培訓,派遣檔案管理人員和相關業務科室人員到專業培訓機構進行短期培訓,不斷提高在職檔案管理人員業務水平。其次,注重任職前培訓,在新職工入職前,組織不少于1個月的崗位技能培訓,幫助其盡快適應新崗位,勝任本職工作。最后,必須提高思想站位,引進信息網絡專業人才,注入新鮮血液,改善人才隊伍結構,為血站檔案管理建設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5 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充分認清血站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運用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血站檔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檔案管理的質量效益,才能促進檔案管理工作的健康發展,促進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朱紅娟.淺析血站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J].檔案管理,2010 (05):70-71.
[2]吳瀟.血站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相關思考[J].辦公室業務, 2017(19):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