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應該重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為學生的崗位實踐和自主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以高校保險專業教學為例,針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和策略展開論述。
關鍵詞:保險專業;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隨著我國保險行業的迅速發展,高校保險專業的學生在面臨更廣闊的就業市場和更多的就業機會的同時,也面臨著更殘酷的就業競爭和更大的職業挑戰。只有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學生,才能夠緊跟保險行業發展的步伐,成為推動保險行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在保險專業教學中,我們必須響應高等教育改革的號召,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社會輸送優秀的保險行業人才。本文立足于高校保險專業教學現狀,在分析保險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及原則的基礎上,探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1 保險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
創新創業是基于創新基礎上的創業活動,既不同于單純的創新,也不同于單純的創業。在保險專業教學中所指的創新創業能力,主要是指學生理念創新、知識創新、流程創新和營銷創新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崗位就業與自主擇業的能力。
2 保險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原則
保險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2.1 主體性原則
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的保險專業教學,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使學生在主動建構知識和積極參與實踐的過程中,學會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和分析問題,用不同策略來解決和消化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
2.2 多樣性原則
高等教育改革過程中要求教師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拓寬教學途徑,打破傳統課堂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實現課堂“翻轉”。因此,在保險專業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承多樣性原則,通過不同方式,從不同角度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2.3 實踐性原則
保險行業是一門服務大眾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必須堅持實踐性原則,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機會和平臺,使學生在實踐中養成創新思維、形成創業能力。
3 保險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策略
3.1 革新教學理念,關注創新創業
在保險專業教學中,很多教師還沒有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導致創新創業教育難以得到高效而有序的開展。針對這種情況,保險專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革新教學理念,關注創新創業:
3.1.1 制定周密的創新創業教育計劃
保險專業教師應該本著“鼓勵創新,引導創業”的原則,設定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學生保險專業知識學習與專業技能訓練的進程中,始終關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有目的、有計劃、系統性的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專業保險教學當中。
例如,不同院校的不同專業都有著符合本校教學實際情況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課程標準,保險專業教師應該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到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課程標準當中,根據學生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能力培養的規律,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和內容,使創新創業教育和《人壽保險原理與實務》、《保險企業經營管理》、《保險營銷學》等專業理論課程一樣,擁有嚴密而科學的教學計劃。
3.1.2 運用科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方法
目前,創新創業教育在很多高校都是剛剛開展,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指導理論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沒能把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質和精髓,也沒能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保險專業教學的融合,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熱情,更缺乏實踐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要求保險專業的教師加強教學方法研究,運用項目驅動、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境教學等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專業知識教學和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實現保險專業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雙贏”。
例如,在學習《人身保險》的《人身保險基本知識》的時候,“人身險合同的特殊條款”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學生在理解和應用的時候存在諸多困難。此時,教師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先給學生出示真實案例,再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分析解決方案并總結特殊條款的特點、分類和注意事項。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3.1.3 構建合理的創新創業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保險專業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缺乏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考查,導致學生也不關注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通過以下方式,構建創新創業視域下的新的評價體系:
1)將創新創業能力作為綜合成績的指標
無論是在書面測試、課堂表現或者實習鑒定中,教師都應該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情況作為考核的一項指標,作為平時成績或期末成績的一部分,納入到綜合評價體系當中,從而突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促進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創建“創新創業能力成長檔案”,全面而細致的記錄每個學生在歷次保險專業書面測試、課堂教學和崗位實踐中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情況,并將這種發展情況以量化的形式折合成考核分數,納入到綜合成績評定當中。
2)將創新創業成果作為學分認定的標準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保險專業的教師會組織學生專門開展一些創新創業的項目。此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項目中所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質量和工作難度,設計權重比,將創新創業成果以學分的形式加以認定,從而培養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情。
例如,教師可以組建一個“財產保險創業團隊”,鼓勵學生參與到團隊創業活動當中。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在創業中的表現,將學生的創業成果折合成學分,與日常教學中的公共選修課學分進行沖抵,從而肯定學生的創業成果,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確保創新創業活動的高效開展以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快速形成。
3.2 拓寬教學途徑,鼓勵創新創業
高等教育改革指引下的保險教學,早已經打破了傳統課堂的限制,倡導通過多種方式和多種途徑開展專業教學。因此,保險專業教師應該拓寬教學途徑,鼓勵學生在校期間廣泛參與到創新創業當中。一般說來,創新創業教育視域下的保險專業教學新途徑包括以下幾種:
3.2.1 以科研項目為依托鼓勵創新創業
為了培養學生對于保險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學習能力,教師可以依托科研項目開展保險專業教學。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生普及在保險領域最前沿的知識和最科學的方法,促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針對我國目前老年人延遲退休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延遲退休對于社會保險養老基金收入與支出的影響”為題目,開展調查研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應用所學的保險知識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還能夠通過問卷調查、翻閱資料、座談訪問、小組討論等方式,向未知的領域進行探索,從而促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3.2.2 以校企合作為依托鼓勵創新創業
為了提高學生崗位勝任力和適應力,教師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崗位實踐技能。同時,教師也可以以此為契機,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例如,每學期教師可以抽出10個課時的時間,組織學生到保險相關的企業進行實習。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學生按照企業領導的指派按部就班的完成本職工作,那么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十分不利的。相反,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多看、多做、多學、多問、多想,爭取在實習工作中觀察和分析整個保險行業的運作規律及發展趨向,在加以總結與反思之后,形成自身對于保險行業的新的認識。唯有這樣,才能切實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3.2.3 以校園創業為依托鼓勵創新創業
保險專業教師應該善于利用高校的各項資源,組織學生開展校園創業活動,使學生在真實的創業活動中實現自身價值,并積累創新創業的經驗與教訓,促進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成立“保險營銷團隊”,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的保險營銷知識和技巧進行保險營銷活動,鼓勵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實現自我發現與自我完善,從而促進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的不斷提升。
3.2.4 以技能大賽為依托鼓勵創新創業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院校技能大賽的內涵與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近些年來,保險專業技能大賽越來越重視對于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考查。因此,在保險專業教學中,教師可以參考技能大賽的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保險專業學習過程中,知識、能力和素質得到全面發展,創新創業能力得到全面鍛煉。
例如,在《人身保險》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參考高校保險專業技能大賽的模式,將教學內容分成:理論知識、職業道德、客服服務、風險處置等幾個方面。而教學的方式也可以參照技能大賽的模式,除了傳統的教師講解和培訓之外,通過學生展示、知識問答、情景模擬、案例處理等方式,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培訓。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與提升。
3.2.5 以培訓演講為依托鼓勵創新創業
高等教育改革視域下的保險專業教學,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也不再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的中心和教學的主體。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我完善創造機會、提供平臺。邀請行業精英、教育專家或者企業高管到校進行培訓演講,就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與自我完善的一個良好途徑。在聽取培訓演講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于保險行業的認識、積累保險學習與工作的經驗,促進他們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例如,教師可以邀請保險公司的年度銷售冠軍到校進行講座,跟學生分享他們的銷售經驗和心得。而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創業經驗能夠得到積累、創新意識能夠得到激發,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得以發展。
3.3 完善各項保障 支持創新創業
要想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要求高校為學生提供較為全面的各項保障。其中,比較重要的保障項目包括:
3.3.1 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度
為了對保險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行為加以指導和支持,高校應該在校內甄選在保險專業教學和保險社會實踐方面具備豐富經驗的教師,組成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對學生的創新創業行為加以指導。與此同時,高校還可以聘任企業中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良好工作業績的員工作為校外導師,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建議。通過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制度,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例如,高校可以在保險專業教研組選擇有經驗的若干名教師成立“創新創業指導小組”,定期為保險專業有創新創業意愿和需求的學生提供創新創業指導,從而在課堂教學之外,開辟保險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第二陣地”,提高保險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效率。
3.3.2 完善創新創業組織制度
為了全面支持保險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高校應該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并且明確保險專業創新創業組織制度,構建以校長為總指揮,以保險專業教研室主任為執行指揮,以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為具體負責人,保險專業教師全員參與的創新創業組織體系,通過組建校內保險創業團隊、成立校園保險公司等形式,支持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當中。
例如,可以由高校校長出面與保險公司進行洽談,在高校內部設立校園保險公司,而保險專業教研室主任擔任公司的總負責人,與保險公司展開業務合作,充分發揮學生在公司運行中的主體地位,使他們在校期間就積極參與保險業務活動,支持他們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當中。
4 結束語
本文立足于高校保險專業實際情況,在論述了保險專業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內涵及原則的基礎上,從革新教學理念、拓寬教學途徑和完善各項保障三個方面,針對如何關注學生創新創業、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從而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展開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路劍,周勛章,張曉芳.基于審辯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創新創業教育探析——以河北農業大學經濟學類專業學生教學實踐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8(06).
[2]胡聯,張運書.“互聯網+”背景下保險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模式分析——基于教育心理學的視角[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03).
[3]黃李鳳,王前強.健康保險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J].中國醫療保險,2017(08).
[4]趙晶.創業實踐型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研究——以金融保險專業為例[J].財經界(學術版),2016(06).
[5]王雅楠.《國際貨物運輸保險》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初探[J].商場現代化,2016(06).
作者簡介
曹園(1985-),女,山東,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保險,社會養老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