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超
摘 要:當今,許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其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有求必應;生活上過度地保護和干涉;學習上過分計較成績,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進而產生了心理障礙,由此看來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教師的常規任務。
關鍵詞: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
1 相關概念界定
1.1 心理健康
在目前的學術界,心理健康的定義卻仍然還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在進行了大量文獻查閱之后,有學者將心理健康的涵義主要由如下3個方面構成:1)內容:心理健康是現實的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良性功能關系;2)本質:心理健康是個體主導其生命活動的有效性;3)現實表現,心理健康是一種生活方式的健康。[1]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心理真正健康的人少之又少。絕大多數人處于心理相對健康的狀態,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1.2 心理健康教育
國家教育部在1999年頒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2]2002年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綱要指出在中小學校實施的各種心理咨詢輔導活動統稱為“心理健康教育”。[3]美國在《2002年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指導手冊》]學校心理健康服務是促使學生提高社會、情感或行為的適應能力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助性活動。[3]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指導和幫助人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要大包大攬,幫人把什么問題都解決了,而是在個體不能有效地解決心理問題時,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人員才給與必要的指導和幫助。
1.3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1996年美國國際學校心理學會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指受過心理學與教育學專業訓練,在學校、家庭以及其他可能發生影響的環境下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學服務的專業人員。[4]2002年中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提出在中小學校實施的各種心理咨詢輔導活動統稱為“心理健康教育”,并將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統稱為“心理健康教育老師”。[4]
2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2.1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1)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各科文化知識,使學生熱愛學習。
2)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昂筮M生”通常是班級管理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做好轉化工作,在課堂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3)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加強學生與家長的溝通。許多單親家庭孩子,缺少與父母溝通,這些孩子不是缺少母愛,就是缺少父愛,就產生了自卑心理。
4)注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身心發展特點的需要。青少年時期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其特點決定了這一時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應該說青少年時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充滿危機的時期,這一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5]
5)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變動時期的需要。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升學競爭、追求升學率,分數排位和教師不適當的教育行為等,都可能導致學生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狀態。社會上一些負面影響,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6)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其正常、健康全面發展的保證。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里健康的基本內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里狀態,學生自我防止和消除產生心里疾病的各種因素,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從而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心態,具有重要意義。[5][6]
2.2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情況
2.2.1 現狀及原因
近些年來,在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暴露出不少的問題,因而應在正確認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前提下,采取相應措施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
1)許多青少年玩電子游戲、網絡游戲成癮,逐步發展成為“問題”兒童,而對這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的輔導工作卻做的遠遠不足。[7]
2)家庭環境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影響在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偏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的配合。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不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
3)缺乏專業的心理教師,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部分由團干部、政治教師或班主任兼任,這些教師大多數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
4)心理教學理論系統龐雜,沒有自己特色的統一教材,目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讀本、教材及教師用書層出不窮。[9]我們在啟用國外先進心理理論的同時必須考慮其適應性、科學性及實用性原則。[7]
5)學校領導不重視,只看重學科成績,甚至有“心理教育無用論”,打擊教師工作動力,就算偶爾有支持但是力度不夠大。
6)國家對于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如(資格認證、職稱評定)。
2.2.2 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解決措施
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是整個教育時期的最基礎階段,對孩子的一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各部門要各司其責。
1)國家:國家要高度重視,立法保障,多投入經費保障(如課題);規范入職門檻,有較完善的督導制度(如執醫,不僅有證書,還得規范化培訓)。
2)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提出考核與評價,完善職稱評定,薪酬待遇等同學科教師;樹立專業化發展理念,形成教研制度,建立專門的心理學教研室;多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多開展區域性教研活動,建立資源共享,成果互惠。
3)教師:不斷構建自身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多外出參加培訓,增加操作技能。教師在提高自己專業素養的同時,平時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養成積極關注的習慣。[7]
3 研究總結與反思
3.1 總結
通過查閱與對比文獻,發現我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中存在上述不少問題,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師資的專業化水平又普遍較低。今后在加深和拓寬此類研究時,要結合多種方法多種因素研究,進行深入的分析。
3.2 反思
很多研究都是從教師方面入手,忽視了學生們的需求。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是不是可以以中小學生為突破口,通過訪談法或者調查法的形式了解學生們的需求是什么,他們希望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什么樣子,期待心理健康課以什么形式開展會更有興趣參加。可以在需求中有目的有方向性地培養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促進他們更加專業化。
參考文獻
[1]張偉鋒.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培養[J].行政科學論壇,2016(12):54-58.
[2]廖全明,黃希庭.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模式的構建[J].心理科學,2009,32(02):274-277.
[3]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J].人民教育,1999,32(11):9-10
[4]汪瑩.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心理科學,2001(01):87-89.
[5]滕妍,于海英,鮑謐清.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化問題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12(06):48-49.
[6]李霞.中美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養的比較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
[7]劉杰瑞,李靈.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發展的現狀和提升途徑[J].社會心理科學,2015,30(02):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