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艷 曾藍玉
摘要:為提高我國道德教育水平,推動我國品格教育健康穩步發展,通過文獻研究法,科學審視了美國品格教育發展中的突出特點,結合美國媒體對品格教育的評價,分別從品格教育內容、目標、方法等方面研究其社會影響。從中總結得出繼承美德傳統、拓寬教育渠道、注重教育形式靈活性三點經驗,以供我國借鑒。
關鍵詞:美國;品格教育;社會影響;借鑒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7-0036-02
一、借鑒美國品格教育的積極社會影響
(一)繼承發揚本國優良傳統美德
孟德斯鳩說過:“維持君主政體或專制政體并不需要很多的道義,因為前者有法律的力量,后者有經常舉著的君主的手臂”[1]。而在民主國家,便需要另一種動力,那就是品德,如果沒有一個適應時代需要,致力于繼承和發揚美國傳統美德的品格教育體系為保障,作為一個多元素、多民族構成的美國聯邦不可能向世界展示其和諧穩定、強大統一的一面。美國傳統美德可追朔到其宗教體系,作為最早遷移到新西蘭土地上的移民,深受英國本土清教徒的影響,品格教育為宗教服務,塑造新一代人節儉、誠實、仁慈、勇氣等品格。當代品格教育正是在充分汲取傳統品格教育精華,摒棄其糟粕的漫長過程中形成。
(二)改善道德風氣利于社會穩定
20世紀中期品格教育深受激進個人主義影響,學校將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作為其主要工作,對品格教育的忽視和背離直接導致了混亂的校園秩序。這樣的環境滋生了偷竊、撒謊、欺負同學等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就是青少年犯罪及吸毒,據品格教育學者懷恩調查統計:從1930到1980年間,26歲以上人的犯罪率增長13倍,18—24歲的犯罪率增長79倍,而18歲以下青少年的犯罪率增長100倍。新品格教育實施后,國家重新開始注重品格教育并卓有成效。據不完全統計,1999年到2000年學生酗酒現象減少30%,吸毒現象減少33%,考試作弊減少30%。而這些現象歸結于新品格教育的實施,它的復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意識,還改善了道德行為,更改善了社會風氣,使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因而受到了學生歡迎及社會的認可。
二、借鑒美國品格教育存在的消極影響
在肯定美國品格教育效果同時,我國必須注意到其存在的消極影響,借鑒經驗、吸取教訓,從中總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品格教育,具體表現如下。
首先,品格形成受個人主義文化約束。《獨立宣言》中寫道:“人人生而平等,他們從造物主哪里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以及追求幸福的權利”[2]。充分體現了對個人主義的宣揚、對人追求幸福權利的重視。美國強調“人生而平等”,并注重個人自由,但同時會忽視社會整體利益。自二戰后,美國人的行為開始出現問題,上升的犯罪率、名利心逐漸增加、名人丑聞逐年增多等都表明了極端個人主義會影響品格教育的進行。因此,在塑造個人優秀品格時注重個人主義使其自身構建的可塑造性和可規定性非常有限。
其次,缺少完善的品格評估方法。品格教育中關于道德價值觀并未形成統一標準,評價事情都是依照心中標準進行的,無法統一。馬文·博克維茨等品格教育倡導者人在研究基礎上歸納出了幾點評價標準:“學生是否得到尊重和關懷對待;學校是否存在積極角色榜樣;學校品格教育方面有無具體標準;學生家庭方面會不會參加;社會教育大背景會不會有助于其成長等”[3]對品格教育進行正確評估尤為重要,評價的標準也應形成統一,但此標準仍未被學校統一采用。
三、我國對美國品格教育借鑒
美國品格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在探究其積極消極方面后,總結品格教育的認知、評估、方法等從中得出適合自己本國品格教育的寶貴經驗,從而對我國當今的道德教育發展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繼承美德傳統并與時俱進
分析美國品格教育發展進程可見:要重視傳統,秉承揚棄精神,發揚美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中美兩國雖存在社會制度、文化等差異,但針對品格教育可以越過鴻溝借鑒經驗,吸取有益成分。我國是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國家,自強不息、勤勞勇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優秀道德品質貫穿其中,而這些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對我國儒家倫理學的繼承。從一定意義上而言,儒家倫理學與美德倫理是相通的,都承認美德的客觀存在,都重視美德傳承。
目前國內青少年缺乏道德意識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道德品格教育正處于危險的邊緣,前期學者想法有些不符合現實情況,而又未形成全新的道德觀,教育采取的方式大多數都是以灌輸為主,未聯系客觀實際。因此,我國應借鑒美國,在反思現實基礎上,尋找解決道德危機的方法。組織學生結合實際問題對我國傳統道德文化進行討論,做出正確的道德判斷,從而形成道德價值準則更好地為社會服務;在繼承我國優秀傳統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緊跟時代氣息,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關注傳統文化對人們精神的影響。儒家倫理學中所提倡的仁愛、誠信等價值觀在今天依舊應該被贊揚,提出的道德踐行方法也應該成為我們今天道德教育的模范。
(二)拓寬教育渠道注重社會實踐
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學校可開展品格教育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只有將所形成的價值體系應用到具體的社會實踐當中,品格教育才真正有意義。美國對于品格教育重視度強,注重通過各類教育活動展開,實踐形式多樣,活動內容不受限制,學生可去飯店打工,也可參與社會服務活動并受國家支持、社會贊同,有些州專門建立跨地區的全國聯盟,以便解決少數州品格教育資金短缺的問題。
對比美國,首先國內相關人士僅停留在探討基礎定義這個思維定式,不落實行動。我國的相關工作者應在重視理論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處理問題,使教育能夠更有價值。其次,我國學校教育多以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為主,多數的理論概念大而空并不能真正地讓學生理解接受。因此要研究美國品格教育的方式,吸取經驗。教育內容、教育地點不局限,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從而為培養良好品格奠定基礎。此外,學校也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外活動并針對活動中問題發表意見、給予指導,讓學生有真正的發言權,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團隊精神、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等。
(三)注重教育形式的靈活性和綜合性
美國品格教育形式多樣,靈活性極強。不僅每個教育專家所提倡的教育觀念存在差異,方式各異,而且學校會因學生自身情況的差異,進行教育方式、教育形式的改變。相對美國而言,我國品格教育的方法就略顯單一,主要的教育形式為說教或者抽象的知識灌輸,教育的課程也未經整合形成統一,在道德教育上缺乏有效性。因此可借鑒美國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例如借鑒隱性教學把品格教育有效滲透到課程中;通過社會實踐進行品格教學,將優秀品格應用于生活中從而內化為學生的內在品格。其次,美國品格教育在遵循基本道德規律基礎上更注重于創新、師生平等,強調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教室的空間擺放也不會像我國老師學生自上而下的格局,避免直接影響學生心理感受,削弱品格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135-137.
[2]梁爽.《獨立宣言》教學設計[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5,(01):47-50.
[3]吳佳.美國新品格教育運動研究[D].河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