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彩芬
【摘要】目的:調查兒童飲食喂養方式與小兒脾虛證形成的相關因素。方法:選入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兒脾虛證患兒5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組,選取同期健康兒童5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照組,采用調查問卷法收集資料,了解飲食喂養方法,調查喂養方式與小兒脾虛證之間的相關因素。結果:實驗組人工、母乳以及混合喂養的比例為18.0%、38.0%、44.0%,入睡之前一小時進餐以及挑食偏食率較高。分析之后發現早產、挑食、積食以及母乳喂養與小兒脾虛證呈現密切聯系,組間數據比較P<0.05,有統計學差異。結論:兒童飲食喂養方法對小兒脾虛證的形成會產生直接影響,二者之間呈現出正相關的聯系,所以,應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引導家長正確、有規律的喂養,轉變以往的錯誤喂養方法。
【關鍵詞】兒童飲食喂養方式;小兒脾虛證;相關因素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214-01
小兒脾虛證屬于臨床診療中較為常見的病癥,對患兒的身體正常發育會造成直接影響。所以,為了規避小兒脾虛證對患兒身體發育造成的影響,應了解是否與兒童的飲食喂養方式存在聯系,為家長提供參考意見。針對于此,下文分析我院小兒脾虛證患兒與健康兒童的資料,調查兒童喂養方式與小兒脾虛證形成的關聯。
1基本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于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時間段我院收治的小兒脾虛證患兒中選入50例作為此次研究的實驗組,選取同期的健康兒童5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照組。
對照組:年齡:1歲到7個月,中位年齡(4.23±1.11)個月。性別:男26(52.0%)例,女24(48.0%)例。
實驗組:年齡:1歲到6個月,中位年齡(4.29±1.14)個月。性別:男27(54.0%)例,女23(46.0%)例。
納入標準:實驗組患兒在檢查之后符合小兒脾虛證的診斷標準;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與研究的同意書。
排除標準:拒絕參與本次研究。
通過SPSS23.0軟件統計兩組患兒的基本資料組間呈現為(p>0.05)。
1.2方法
了解所有兒童的喂養方式方法,調查分析母乳、人工以及混合的喂養方式占比率,明確是否存在喂養方面的問題[1]。
1.3判定指標
分析喂養方式;采用單因素調查方式,了解兩組的早產、挑食、積食以及母乳喂養狀況,評價飲食喂養方法與小兒脾虛證之間的關系。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表示為率,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組人工、母乳以及混合喂養的比例為18.0%、38.0%、44.0%,入睡之前一小時進餐以及挑食偏食率較高。調查兩組的早產、挑食、積食以及母乳喂養占有比例,了解相互之間的關系。詳見表1。
3討論
小脾虛證屬于目前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因為錯誤喂養方式、積食問題、食用生冷的食物以及母乳喂養方法不合理等,導致脾胃失調,出現了脾虛證的病癥。目前,很多家長在兒童飲食喂養的過程中,未能結合小兒的脾胃負荷特點進行喂養方式的調整,尤其是1歲左右的兒童,如若不能采用正確的飲食喂養方法,將會誘發脾虛證。且在小兒三個月的時候,如若胃部的食量過高,出現過量喂養的現象,將會導致脾胃出現積勞的現象,誘發消化不良以及腹瀉等病癥,如若不能合理的進行飲食喂養方式改變,將會導致病情加重,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發育以及成長。一些家長在小兒飲食喂養的過程中,不能保持合理的母乳喂養方式方法,斷奶時間過早,人工喂養方式不正確,很容易使得兒童的脾胃虛弱,出現脾虛證。部分兒童偏食亦或是挑食,在入睡之前的一個小時左右進食,也會導致脾胃的負擔過重,出現失衡的現象。部分兒童喜愛油炸食品,在過多食用之后對脾胃以及消化系統造成影響,使得臟腑的負擔增加,導致身體發育受到影響[2]。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脾虛證患兒與健康兒童的飲食喂養方式,發現脾虛證患兒的挑食發生率、積食發生率很高,母乳喂養的效率較低,過早的進行斷奶,食用輔助食物,導致兒童的脾胃負擔加重,嚴重影響身體的健康發育以及成長。所以,家長應當充分意識到兒童飲食喂養方式重要性,采用正確的喂養方法解決問題,預防脾虛證的形成[3]。
①在日常喂養中需要重視飲食的葷素搭配,樹立正確的膳食觀念,使得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預防偏食問題以及挑食問題。晚餐的時間應當設定在合理范圍之內,以免過晚的進食引發脾胃負擔。②預防接觸感染問題,杜絕兒童到吸煙場所中,并保證空氣的流通性。③多到室外參與跑步、慢走亦或是游泳等運動活動,通過身體鍛煉提升免疫力。④應當注重日常的飲食情況,夏季炎熱的時候減少冰糕攝入量,喝熱水,并且增加雞蛋以及魚肉的攝入量,多食用具有暖胃功效的食物。⑤如若有脾虛證的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并咨詢正確的喂養方法[4]。
小兒脾虛證的形成因素很多,此次研究主要進行挑食、積食、母乳喂養不正確等因素的調查,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還需總結豐富的經驗,了解兒童的進食規律,采用正確手段預防脾虛證的形成[5]。
參考文獻
[1]龍雅君.兒童飲食喂養方式與小兒脾虛證形成的相關因素調查[J].河北醫學,2016,22(7):1222-1224.
[2]呂碧波.變形鏈球菌在兒童口腔內的定居時間與喂養方式和飲食習慣的關系研究[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8,5(6):1-3,5.
[3]周雪陽,華樂,張萌, 等.不同體重母親喂養方式及學齡前兒童飲食行為比較[J].中國公共衛生,2018,34(7):987-989.
[4]郭思玉,謝水仙,熊月琳, 等.兩歲兒童飲食行為與性別及母親喂養方式的關聯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85-88.
[5]李梅.飲食習慣與喂養方式對新疆地區兒童肥胖的影響研究[J].才智,2016,45(3):22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