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李淑平,女,北京人,1971年2月生,漢族,專科學歷,主治醫師,所在科室:全科門診,主要從事社區慢病方面的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壓社區管理對于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社區登記的81例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采取自行控制血壓,觀察組患者采取社區管理,比較兩組血壓情況以及相關知識知曉率。結果:社區管理實施前兩組血壓差異不顯著,經不同干預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對于相關知識知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結論:對于高血壓患者采取針對性的社區管理可顯著控制患者血壓水平,優化患者生活習慣。
【關鍵詞】高血壓;社區管理;血壓控制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241-02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使得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高血壓為常見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服藥。而規范化服藥以及規律生活習慣是控制血壓關鍵。社區作為最接近患者的專門服務機構,對于患者血壓控制具有積極意義。
1資料來源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間我社區登記的81例高血壓患者,按照高血壓診斷標準,患者在未服用降壓藥情況下舒張壓≥90mmHg,或者舒張壓≥140mmHg,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3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0例。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40例患者中男女比為23/17,年齡40-76歲,平均(55.0±1.3)歲,病程2-10年,平均(6.9±2.6)年;對照組41例患者中男女比為25/16,年齡41-76歲,平均(55.6±1.6)年,病程1-13年,平均(8.6±1.6)年,比較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按照醫囑自行服藥及自我管控,觀察組患者加入社區管理,具體管理內容如下:(1)建立檔案。為患者建立健康檔案,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家庭住址、疾病史等情況,然后根據檔案資料建立針對性管理措施。(2)定期測量血壓并記錄。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記錄血壓值為重要日常工作,社區服務人員定期道患者家中或者要求患者定期來社區管理處測量血壓,并詳細記錄每次測量值。另一方面叮囑患者準備電子血壓計,每日早晚測量血壓并記錄。(3)健康宣教。社區管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以及病程為其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內容。比如對于飲酒吸煙患者重點說明以上習慣對于血壓影響,為患者制定詳細作息計劃,發放健康小手冊,使得患者可以隨時查閱對照自身行為是否符合標準。
1.3觀察項目
兩組患者均干預1個月,干預結束前后測量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統計兩組患者高血壓疾病相關知識知曉率,包括高鹽、吸煙以及高血壓并發癥等。
1.4數據分析
相關數據納入統計分析軟件SPSS22.0中分析比較,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X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組間數據比較后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干預前后兩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血壓值差異不顯著,經過管理后觀察組血壓控制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具體結果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于相關知識知曉率比較
經過不同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對于相關知識知曉率均高于對照組,結果見表2。
3討論
目前研究顯示我國高血壓的發病率已經達到18.8%,人數超過1.6億,血壓沒有控制的人數占75%,因此血壓控制迫在眉睫[1]。吸煙、飲酒以及高脂飲食等軍事高血壓發生以及未能控制高血壓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加強日常管理。社區醫院作為重要治療和管理場所對于高血壓患者的疾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次觀察組患者使用社區管理,首先建立檔案并根據患者具體信息采取針對性管理措施,從而提高管理效果;加強患者血壓監測,隨時掌握血壓變化及時調整用藥計劃;健康宣教可提高患者自我管控力度,建立良好生活習慣。通過以上管理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考察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從而提示對于高血壓患者采取社區管理可良好控制血壓,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趙宗亮,葉良鑫,馮玫琦,等.社區規范管理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的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9):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