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悅華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重癥患者護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心血管重癥患者根據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給予護理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者護理風險時間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分別為10%和37.5%);實驗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5%和65%),組間差異均具有統計學價值(P<0.05)。結論:在心血管重癥患者護理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十分顯著,能夠降臨床護理的風險,提升患者的滿意度,應該在臨床中進行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重癥;風險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5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4-243-01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循環系統疾病,包括動靜脈血管、心臟等,具有較大的危害性。臨床數據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人數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而護理的風險也因此而明顯的上升[1]。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當中如何強化護理風險管理是當前需要注重和考慮的問題。本次就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心血管重癥患者護理當中的實際效果進行研究,綜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收治的80例心血管重癥患者進行研究,時間為2016年8月-2017年7月。將所有患者按照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分為對照組(實施前)和實驗組(實施后),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為50-79歲,平均年齡為(66.55±3.13)歲;實驗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為51-80歲,平均年齡為(66.49±3.2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中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實驗組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包括:①明確臨床護理風險。由于心血管重癥患者的病情比較危急,病情發展比較快,自身的意識相對來說比較模糊,因此護理客觀風險比較大。并且在護理人員當中,年輕護士比較多,職稱比較低,臨床經驗十分匱乏,并且理論知識比較薄弱,操作熟練度不高。因此,要成立心血管重癥護理風險小組,建立三級護理質量,層層把控。一級質控層由責任護士進行負責,二級質控由責任護士長負責,三級質控由科室內護士長負責。護理風險小組要對責任護士進行有效的引導,對其護理質量進行監控,降低臨床當中墜床、壓瘡等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另外,責任護士人員要加強自控能力,充分表現出護理工作的態度和責任心;②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定期開展講座或者培訓課程,向科室內的護理人員發放宣傳材料等,通過這些方式來促進護理人員理論知識水平。要安排專業技能扎實、經驗豐富的講師來對年輕護士進行指導,讓其能夠掌握心血管重癥患者的護理流程和搶救技巧,提升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力,這能夠降低護理風險的發生情況;③提升技能操作的熟練度。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操作培訓來提升技能操作的熟練程度。培訓的內容包括護理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基礎護理項目等。在患者住院時,護理人員尤其要注重細節,及時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對護理的流程進行優化,分析出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發生失誤。另外,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進行密切的關注,如果發生就需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從而降低護理的客觀風險。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包括墜床、跌倒、給藥錯誤、壓瘡等。利用醫院自擬的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總體滿意率=滿意率+一般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的數據使用SPSS20.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一般使用百分率(%)對計數資料進行說明,使用的檢驗方式是χ2 ,若 P<0.05,則說明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對比
實驗組出現了1例墜床、1例跌倒、1例給藥錯誤、1例壓瘡,不良事件發生率為10%;對照組墜床、跌倒、給藥錯誤、壓瘡分別有4例、3例、5例、3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5%,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形成統計學價值(χ2=8.3520;P=0.0039;P<0.05)。
2.2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情況
實驗組總體滿意率為95%,對照組總體滿意率為65%,實驗組總體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形成統計學價值(P<0.05)。具體見表1。
3討論
護理風險是不可預測的,具有突發性,對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會產生較大的影響,甚至會危及患者的生命。心血管疾病重癥患者的病情十分復雜,危險因素比較多,因此日常護理工作中降低護理的風險因素至關重要[2]。
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通過調動護理人員主觀能動性從而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的一種方式,護理風險管理對于護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能夠提升護理人員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保證護理計劃能夠更加人性化,實現護理的目的[3]。
在本次研究當中,實驗組在不良事件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從中能夠看出,護理風險管理工作能夠降低臨床護理當中不良事件的發生,還能夠提升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日常的護理工作當中,這是對心血管重癥患者護理工作內容的優化,能夠提升護理工作的可預見性,還能夠對風險因素進行有效的把控,提升護理的服務質量。
綜上所述,心血管重癥患者護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十分顯著,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安全性比較高,具有推廣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徐麗麗.質量整體評估在心血管外科重癥監護病區 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2):389-390.
[2]高新.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家庭醫藥,2017,(12):176.
[3]史紅蕾.護理風險管理在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5):1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