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主編專訪



作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教研室專業基礎課老師,您對基礎教學有哪些思考和認識?它們在美術學院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是什么?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越來越重視通識教育,目的是讓同學具有更為寬廣堅實的人文素養和面向未來的創新能力。清華大學在招生方式上也做了重大調整,理工科和文科都不再按具體專業招生,而是面向大的門類。美術學院目前設有設計學、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三個一級學科,囊括了20多個專業方向。招生時是按照三個大類來招生的。學生入校后,在人才培養上,美術學院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共同的基礎呢?這就是美術學院基礎教研室需要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
隨著時代變遷,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新的藝術流派也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意識到新技術對藝術創作的重要性,同時更強烈地感受到創造力在今天的藝術界顯得更加彌足珍貴。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創造力是因人而異的,基礎課程并不能根本性地提高一個人的創造力水平,但卻可以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更重要的是,基礎課教會學生觀察事物,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專業基礎課程分為三個層次:
美術學院設計與美術專業現在開設的必修基礎課程分為素描、色彩、視覺語言、三維造型基礎、綜合造型基礎、塑造、白描課程。選修課程有書法、攝影、解剖、速寫等。還有中外美術史、工藝美術史及設計史等公共課程。
目前,您承擔了哪些基礎課程?它們在整個清華美院的基礎教學中處在怎樣的地位?
我負責教授美術和設計類學生的素描、速寫、色彩和視覺語言1、視覺語言2等課程。由于每門課程大多是四周或三周,給長期作業所留的空間較小,這就要求課程每個板塊的任務更準確地定位。因此,我會將每門課程內各板塊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梳理,并注重各門課程的之間的銜接。例如,在視覺語言1的四個板塊素描寫生、裝飾圖案、平面構成和圖形創意中,用同一主題貫穿整合,形成緊湊的“課程群”,將一張具象的寫生作品,通過變形、重復、發散、拆分、重組等手法,演變成多幅抽象的作品,從而強化了單元課程的教學成果。
一位優秀的藝術家或是設計師,應當善于思考,并將思考轉化為藝術語言,而繪畫能力與思維能力都是藝術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在傳統的藝術基礎教學中,我們應注重造型與色彩等基本功的訓練,扎實的繪畫能力是藝術人才培養的根基所在;另一方面,判斷力、思維方法與表達同樣也是藝術基礎教育的內驅力,教師授課時應當把學科的范圍、知識框架以及方法論循序漸進地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將學到的技法與知識舉一反三,從而具備駕馭更復雜、有深度作品的綜合能力和課堂以外的學習力。
清華注重從“價值塑造、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三個層面去培養學生。在—個單元的課程教學中,有知識的傳授,另外還著重于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但它們都在以不同的形式有效地發揮著價值塑造的功能?;氐剿囆g基礎教育,學生繪畫能力與思維能力培養的指向,更應是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品格、價值觀和獨立的藝術語言。在藝術基礎教學中,我會帶領學生不將目光局限在學分上,而是更積極、更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和未來,讀懂每門課程背后所蘊合的更豐富的信息。引導學生關心社會民生,關心世界的變化與轉折,唯有這樣,才可以創作出真正屬于這個時代的作品,設計出真正能夠解決中國人所面臨的問題的作品。
面對美術學和設計學不同專業的同學,您是怎么做到因材施教的?
美術學和設計學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都是不同的。即便是春季學期全年級統一上的戶外色彩寫生課,美術和設計不同專業的課程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設計類的戶外色彩寫生課程為四周,是秋季學期視覺語言2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延續。視覺語言2著重色彩理論知識、色彩構成和圖案的研究,而色彩寫生則是激活概念,從理論向實踐深化的過程。在我的色彩課程中安排第一周為室內的靜物寫生,后三周為戶外寫生。鼓勵設計類學生在色彩課程中嘗試不同的材料表現畫面,如水彩、水粉、丙烯、油畫棒、彩鉛、馬克筆等。基于對材料特性的體驗,把握色調與冷暖關系。而美術類的戶外色彩寫生課程為三周,通常選取油畫、丙烯作為主要工具,其他繪畫材料為輔,著重于不同場景的調性、光影研究,要求學生作業力圖達到較為完整深入,形色結合的畫面效果。
在我的色彩寫生課中,美術和設計類學生還有一樣共同的研究任務,就是需要進行色彩個案研究,并以PPT的形式講演和討論。具體做法就是學生可以在美術史當中選擇自己喜愛的藝術家,梳理藝術家的流派、生平,分析藝術家不同時期的作品色彩特征,并選擇其中一張進行臨摹。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處理畫面細節時得到更確切的經驗與方法,并以此來帶動對景寫生,在個性化的體驗中逐漸對色調冷暖有更加深切的認知,從而形成自己的色彩風格與語言。您認為到戶外寫生對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判斷將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色彩基本功是美術與設計類本科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室內色彩靜物、人物寫生,光線較穩定,有利于訓練學生把握畫面色調、形色結合的能力。而戶外光線變化較多,因此戶外色彩寫生較之于課堂寫生,更加考驗學生主動選擇繪畫對象的能力、把握畫面色調的能力,學生可以探究不同光照下的色彩冷暖特征。在同一課程中將兩種色彩訓練方式有效結合,能更有效、及時,且全面地訓練學生敏銳的色彩感受力、概括能力與形色結合的表現能力。
作為一個教師和藝術家,您覺得教學工作和您的個人創作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是相互影響,還是相互促進的?
我的專業是油畫,與雕塑、設計不同,一旦進入工作狀態繪畫就是一個人的世界。但作為教師,就必須要把各種模糊的問題搞清楚,我需要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在課程中傳達給學生。我十分熱愛教學,好的課程一定是知識的重構,是一個可以自洽的整體,需要從內容上下功夫,厘清不同的課程目標找到發力點,反復錘煉。這對于我的創作是一種有效的梳理和促進,并能帶來更多的內省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