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琰

關鍵詞:SPOC+FC;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
1“SPOC+FC”混合教學模式概述
“SPOC”全稱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意思是小型內部在線課程,是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Armando Fox教授2013年提出并實踐的,在實踐中安排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在課下自行通過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在線學習,并布置目標和小測試,另外配合進行線下課堂教學,目的是為了監督學習和解答困惑,在課堂教學中,一般不采用傳統灌輸式教學方式,而是采用“FC(Flipped Classroom)”即“翻轉課堂”教學方法,此方法誕生于2007年,在2011年開始得到廣泛傳播,并被加拿大《環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技術變革…。這種教學方法的普及正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發展的,主要方式是課下讓學生通過教師的視頻提前學習課程內容,來到課堂上進行問題解答與主題討論,這種方式有利于讓學生活躍思想、加深理解,而這也是SPOC的線下課堂學習所采用的方式,所以此次筆者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就是“SPOC+FC”混合教學,即自主線上學習+線下翻轉課堂。
2“SPOC+FC”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原則
“SPOC+FC”的混合教學模式是將兩種教學模式相融合,所以在實際應用中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做到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否則最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2.1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是指在實際應用中,針對不同章節有不同的主題設置和教學模式設置,有些章節適合給學生布置同一個主題,讓學生來到課堂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討論,有些章節適合每個小組不同主題,來到課堂進行分享,所以主題和教學模式的設計需要有針對性。
2.2貫穿性原則
貫穿性原則是指在兩種教學模式的結合之中,依靠的是課程中設定的研討主線得到貫穿,這個主線的設定影響到這兩種教學模式是否可以達到有機地結合以及相互促進的效果,所以要注重兩種模式之間的相互結合與相互貫穿。
2.3統一性原則
統一性原則是指課程中單獨章節線上和線下要達到統一,并且課程的所有章節,雖然具體內容和課程設置有所不同,但依然要注重整體的統一性,形成前后呼應,使之成為融為一體的完整課程。
3“SPOC+FC”混合教學模式在《外國建筑史》課程中的教學實踐
下面就以《外國建筑史》為例,具體分析如何開展“SPOC+FC”混合模式教學。
3.1“SPOC”教學模式實踐
在上課之前,教師會提前將學生分組,并布置自學任務。此課程為小班授課,一個班級30人,提前將學生分成10組,每組3人,并給每個組布置課下研究的主題,制作10頁PPT,最終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展示。
由于每次課程可以分配的主題數量不同,盡量做到學生研究的主題不同,這樣避免抄襲和重復,所以每次布置5-10個主題。如在《古埃及建筑》這個章節中,可以布置以下主題:(1)金字塔的歷史;(2)哈特什帕蘇墓;(3)圖坦卡蒙陵墓;(4)卡納克孔斯神廟;(5)卡納克阿蒙神廟;(6)盧克索阿蒙神廟;(7)阿布辛波石窟廟。7組學生抽簽決定主題,其中將重點主題如金字塔的歷史、哈特什帕蘇墓和卡納克阿蒙神廟分別各分配兩組進行講授。
確定題目后,學生可以在上課前有一周的時間準備,學習線上相關資料:如教師錄制的金字塔演變講解視頻;名師關于埃及建筑講解的視頻;教師上傳的相關閱讀書目、文章和課件;以及關于埃及建筑的紀錄片等。通過這些資料學生完全可以對某一種建筑有比較深入地學習,加上給定的題目和任務,學生就可以更加有目的地去學習相關內容,并將學到的知識條理化地呈現出來。由于是3人一組,所以在課下還可以有小組討論,這樣的方式可以達到不需要教師監控學生依然可以發揮其主動性,且時間可以自行支配,從而達到理想的線上自學的目的。
這種方式屬于教師規定了題目,也規定了最終的成果形式,中間部分給予豐富的參考資料,讓學生自由學習,就像給定了學生入口和出口,中間的路徑是讓學生發揮其主動性,這樣的方式既避免了全部是框架的被動學習,又避免了完全放手的無目的性學習,最有效也最能激發學生興趣與主動性的。
3.2“FC”教學模式實踐
在學生線下充分探究式學習之后,每個小組準備好10頁的PPT來到課堂,接下來就是課堂的“F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會有以下幾個環節:
1)學生分享+提問+教師補充。此部分為核心內容,讓學生按照埃及建筑的發展順序從金字塔建筑講起,可以3人同時上臺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準備10張左右的PPT,結合PPT進行圖文講授,每組15分鐘,包括10分鐘講授和5分鐘的討論,一共安排4個課時。具體安排見表1。通過這樣的學生講授+討論+教師補充的方式,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己的平臺,將其課下所學知識展示出來,并且每組有5分鐘的討論時間,可以讓臺下聽講的同學提出自己的問題,這樣更有利于知識的理解與消化。這樣教師的角色由站在臺上的“演員”,變成在臺下把控學生的“導演”,讓全部學生成為課堂中的“演員”很好地參與進來。這種角色的轉變對教師提出幾點要求:(1)準確把控時間。每個組只有10分鐘講授和5分鐘討論,由于學生對講課時間沒有很好的把控力,所以需要教師在一旁提醒,保證每個組都有均等的時間并且保證課程節奏的緊湊感;(2)及時補充知識。在每組5分鐘討論時間中,若有一些問題本組學生也無法準確回答,這時教師要及時補充,來強化重點知識。
2)學生投票。8組同學都講完之后,設置一個投票環節,這里可以應用手機線上學習APP的投票系統,讓大家選出認為講的最好的三組,即時公布前三名,并予以獎勵,這樣形成一個良好的比賽機制,讓大家在課下更充分地線上自學,并在下一次課堂上更好地展現自我。
3)教師串講。最后一個環節很關鍵,就是在學生講完后教師要將本章重點內容用十幾分鐘時間串講一遍,由于前面每組同學所偏重的角度都不同,相互之間聯系不夠緊密,所以教師最后一定要將內容重新聯系起來,給學生形成一個有機的框架。
4結語
“SPOC+FC”混合教學模式研究這種混合式教學效果總體來說的確可以活躍課堂,并讓學生能夠在課下學習到很多知識,是一種在互聯網時代比較可行的學習方式,可以實現很多優點:充分調動學生線上自學;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思考;形成良性競爭,促進學生學習。但是在此次實踐中還沒并沒有完全貫徹混合式教學,有一小半的課時還是傳統教學,且在線學習沒有轉換成課時,這些都是由于課程在設置時沒有完全調整過來,有待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