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啟 許懋琦

關鍵詞:地域文化;文化傳播;文創設計
1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單指先秦時期在中華大地上不同區域的精神和物質文明的總和;廣義指中華大地不同區域從古至今形成的獨具特色、源遠流長的區域特色文化。“和而不同”,是中華大地文化特色的真實概括,地域文化是發展地域經濟的基礎和窗口,同時也是一個地域發展壯大的靈魂,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不僅為地域經濟發展提供精神力量,同時在與經濟結合的過程中產生更大的效益。隨著一體化社會進程的加快,地域文化成為了地域發展強有力的后盾。
2地域文化傳播的形式
文化產業成為21世紀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同時也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支柱。地域文化傳播,是深入分析地域多個視角,不是簡單地重復地方文化內容,對于地域文化的傳承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以往的地域文化傳播過程中,“拿來主義”和“照搬照抄”模式使文化形式呈現出同質化的現象。隨著互聯網和各種傳播媒介的發展,文化傳播形式也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2.1“文化+旅游”
旅游不僅僅是享受自然風貌,更重要是從中得到精神收獲。文化旅游憑借其蘊含的獨特文化內涵,滿足了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不僅豐富了人們的出游感受,同時又有利于提升地域經濟效益,增強地域品牌效應,弘揚傳統文化。
2.2“文化+媒介”
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使我們可以足不出戶了解紛繁復雜的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使得文化傳播的主題、媒介、形式都發生了干差萬別的變化,借助傳播媒介,一些城市將新的形式運用到地域文化傳播中。古老的長安城,一個被抖音帶火的城市,摔碗酒和毛筆酥作為地域宣傳的噱頭,讓長安城以新的形式讓更多人熟知,一首《西安人的歌》,撕去了西安古老厚重、黃土高坡的標簽,從人的視角講述日常生活,既滿足了游客印象中的古都風貌和文化內涵,又呈現了西安異彩紛呈的現代生活。
2.3“文化+創意”
自古以來,地域文化都是以古板正直地教科書模式傳承,隨著標榜個性,熱衷新鮮事物的90后成為社會主力軍,老一輩正直傳統的審美逐漸脫離更新迭代的互聯網時代,成為年輕人口中的“守舊派”眼光,取而代之的是吸引眼球和心理共鳴的創意設計,教育也推崇“寓教于樂”“解放天性”。當代90后的生活態度促使文化形式在娛樂中由表及里,創意展示文化風采。國產品牌李寧作為第一個登上時裝周的中國運動品牌,以“悟道”為主題,將傳統文化和時尚潮流緊密結合,不僅打破了人們對品牌的刻板印象,而且加強了文化的傳播。
2.4“文化+科技”
近年來,新媒體的發展使文化的呈現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科技發展作為傳播的動力,使得形式多樣的商品和極具創意的表現形式才能保證在信息時代里不被快速淹沒。“數字敦煌”通過VR技術360度展示洞窟,并運用三維測量重建手段,將敦煌文化以數字化形式還原重現,不僅打造了全新的參觀模式,還對文物進行了保護,同時運用新技術形成文字數據庫,使敦煌文化走出莫高窟。
2.5“文化+聯合”
文化在傳播過程中,巧妙地借助載體會在一定程度上迅速擴大認知度,“一帶一路”政策下,博物館聯合傳播文化的規模逐漸擴大。故宮博物館的系列文創設計中,萌系網紅帝著實在設計界掀起一陣浪潮,將文化傳播推向了一個高潮。IP聯名逐年火熱,“故宮模式”下的故宮口紅、故宮掛歷、故宮睡衣等,也對文化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不論是走向“網紅之路”的故宮,還是娛樂性質的文化聯名,應當意識到文化傳承的守正出新,融入現代生活的同時還是究其本源,講好故事的同時,做到適可而止。
3文化創意設計的現狀
眼下文創產品百花齊放,雖然有對元素的照搬照抄與濫用導致文創產品的同質化,但是形式多樣的文創設計形式也在逐漸興起。首先,文化性是文創設計的基礎,也是文創設計的靈魂;其次,設計的產物最終走向市場,產品具有使用價值才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同時,文創設計在滿足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也要具備吸引消費者的持續性價值,藝術性充當了重要角色,吸引消費者眼球,促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沖動。在當今社會,情感價值在文創產品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情感化設計才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對消費者產生持續性的精神補償,賦予文化產品持久的生命力,豐富文化內涵,在文化和傳播之間搭建起橋梁。
4基于地域文化傳播的文化創意設計策略
4.1以形傳神
解構地域特色元素,將地域特色中最突出的設計“興奮點”進行抽離、轉化、升華,抽象化處理,以形傳達地域神韻。地域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找準城市定位,在不脫離原有文化的基礎上,將地域元素創造性地應用在產品的設計中,擺脫以往為了設計而設計、生搬硬套的形式,形成城市獨特神韻。比如蘇州博物館(圖1)在設計過程中,將蘇州傳統的城市特色與人文內涵結合,創造出“蘇而新”的新時代蘇州風貌,屋頂創意來源于原有的飛檐翹角,擺脫傳統的“馬頭墻”應用方式,與現代簡約設計結合,經過創新處理,被重新定義成具有蘇式風味的幾何造型。“精、巧、雅”的蘇州博物館,將地域景觀元素和文化巧妙結合,兼備時代特色和傳統文化,為新時代下創新設計形式提供了可能性和參考價值。
4.2以物傳情
好的設計必然是要借助一定的產物來表達其中的內涵,好的內涵也必定包含一定的情感。情感化設計使用戶能夠產生共鳴及反思,依據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通過設計來講故事,使其不僅具有實用功能,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創的核心在于它傳遞的情懷和價值觀念,情感建立起人和文化之間的橋梁。“掌生谷粒”(圖2),以“販賣臺灣生活風格”影響了一批文創設計的包裝設計。創始人強調他們賣的不單單是農產品,從耕作、收獲到產品的包裝,更重要地是講述華人的文化,產品的包裝結合臺灣當地特色,用書法展示種植和產品之間的故事,記錄生產的過程中,將傳統深深植入產品。
4.3以點帶面
將地域文化打散、整合、再塑造的過程中,整合地域元素再設計形成地域特色,塑造地域品牌形象,在此基礎上,品牌系列化是地域文化進一步增強辨識度的有效策略。設計過程中可以將同一元素運用在不同的設計形式中,也可用同一造型進行風格化設計,甚至可以擴展到人與設計的關系,擴展設計的范圍,形成系列性產品。2013年,以《感覺自己萌萌噠》迅速擴大影響力的故宮,開始了自己的創意之路,挖掘故宮的文化元素,先后推出“奉旨旅行”行李牌、“嬤嬤針線盒”、“朕亦甚想你”扇子、故宮貓等系列文創產品,緊跟熱度推出了《上新了,故宮》,一套真絲睡衣受到了“宮粉”的追捧,以及緊跟網紅文化發展起來的“故宮角樓咖啡”(圖3),更是讓故宮成為大眾口中鮮活的中華文化代表形象。
4.4以技延意
Al技術、5G時代、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文化與科技的結合發展區別于物質階段的模式,以其低污染、低消耗、高附加值和持續創造力受到消費主力軍的青睞。中國著名的窯廠——龍窯,運用VR技術將其1:1還原,體驗者只需戴上頭盔就可以享受沉浸式的體驗,在動漫虛擬講解員的講解下,不僅可以了解龍窯(圖4)的歷史,欣賞內部結構風貌,還可以學習燒制原理,通過科技能夠在解文化的同時做到參與式體驗。同樣的,故宮將明畫《清明上河圖》(圖5)數字化,運用4D影像技術,使畫中的人和物動起來,觀眾坐在晃動的椅子上,彷佛置身在宋代開封汴河的木船上,感受市井的繁忙。
5結語
處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社會發生著巨大的變革,連接當下與未來的始終是底蘊深厚的文化。形式多樣的藝術、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我們用新的形式講給后人聽,互聯網強大的連接性為不同文化的傳播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本文通過對當下地域文化傳播形式的研究和文創產品設計的現狀研究,對地域文化傳播設計起到一定的理論基礎支持,也會對后續地域文化的文創設計提供參考,結合時代背景進行文創設計,豐富文創設計的創新形式,同時對地域文化傳播起到強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