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如雯
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黨校 山東 濟南 250000
目前,我國正處于信息化建設的第三次革命浪潮。人們的工作、生活與學習方式都因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信息時代里,人事資料電子化、管理智能化以及信息互聯互通趨勢是鐵路人事管理面臨的挑戰。它不僅要求人事檔案等資料的整理、匯總、查閱借助于信息系統實現智能化操作,還要實現各個系統之間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這些新要求是擺在鐵路人事管理工作面前的重要課題。
合理的人力資源配置是鐵路系統良好運行的保證。當前,人力資源配置仍存在以下問題,首先,結構性缺員問題凸顯。一些專業性強、工作條件艱苦、危險程度高的崗位缺員明顯,現有的人員儲備不能充分滿足一線生產、管理的需求。其次,人才資源有待優化盤活。鐵路人才資源的發展性、流動性仍需完善,人才的潛能有待激發,人力資源的優化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
績效考核體系應科學合理,與時俱進,既要服務于企業利益,又要兼顧個人的成長與發展,以激發職工工作積極性。首先,績效考核激勵性有待提高。考核模式需要科學量化,需要充分反映出職工對企業的貢獻程度和業績水平。其次,要進一步規范并建立健全符合其他各類社會用工人員的績效考核機制。
近年來,隨著崗位職責設計的不斷完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人員都有明確、具體的分工,然而許多專業人員受思想認識、自身精力等因素的影響,雖能夠按時完成日常分管的工作,但對工作的外延與內涵進行專業性研究與探討不深入,在運用新技術、創新性的開展工作方面作用發揮還不夠,專業技術與能力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鐵路系統圍繞信息電子化已經構建了若干信息管理系統,但系統間數據沒有充分互通共享,許多數據需要重復維護,這樣既增加了人工、時間成本,又可能會影響各系統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不利于工作質效的提高。為優化系統管理,可將已建立的信息系統簡化整合,根據使用者不同的工作分工,開放不同的使用權限,既能使系統中的開放性數據一次性完成維護,其他使用者共享,又可以讓使用者在各自工作權限中完成相應信息的完善與補充。此外,還應以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統為基礎,探索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移動管理技術等方式,保證系統的定期更新、升級,使其成為推動鐵路人事管理工作發展的動力與基石。
首先,要優化用工機制。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充分利用市場化手段,提高對人力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總體上構建以勞動合同制職工為主體,勞務派遣、業務外包為有效補充的人力結構,發揮市場在用工方面的引導、平衡作用,形成多元化、靈活化的用工機制。同時積極探索構建勞務派遣和業務外包等用工形式的管理與考核體系,大力發揮臨時用工人員的補充作用,使其為崗位發揮積極作用,創造更多價值。
其次,要優化崗位設置。建立勞效和崗位需求相結合的定員測算辦法,使定員設置達到最優。實行動態優化崗位配置,鼓勵采用本車間內部提職、跨車間調劑等方式進行人員補充,促使鐵路人員合理流動,盤活人力資源。
首先,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優化考核模式。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原則,發揮績效考核激勵導向作用,有效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工作潛能。優化考核體系,合理確定考核的指標及指標的權重。通過績效考核全過程閉環管理,加強反饋,適時改進,實現對職工、車間乃至企業績效質量的持續提升。
其次,以市場化用工機制為基礎,完善績效考核體系。以科學完善的定額標準體系為核心,以多元化用工機制為基礎,構建出符合各類用工形式的績效考核體系,真正體現按勞分配、安全質量效率效益導向突出、公平公正等原則,發揮績效考核體系的作用。
一是注重培訓質量,全面提升廣大人事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開啟人事工作新局面。培訓應以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注重滿足參培人員在不同時期、不同層次上的培訓需求。應做到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專業技術人員培訓與中層管理人員培訓相結合。既要注重內部人才的“傳、幫、帶”,還應該加強與政府機關、其他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先進的經營管理與人才培養理念。合理運用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培訓與考核雙管齊下,保證培訓的質量與效果。
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各崗位健康發展。完善選人用人管理辦法,培養儲備優秀管理人才、領軍專業技術人才、優秀操作技能人才等。加快青年干部的培養,構建有層次的人事管理人才及鐵路各專業人才隊伍,發現并培養一批敢擔當、有作為的新時代鐵路干部,促進全行業更有序健康發展,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突出貢獻。
新時期鐵路人力資源管理面臨新挑戰,這就需要鐵路人事專業人員從工作的實際需求出發,面對挑戰,積極地尋找可靠的解決方法,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與水平,借助于先進的信息技術,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質量與效率,開啟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