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蘭
淺析信息化驅動下的景觀規劃設計
李威蘭
(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衡陽421001))
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梳理了信息化進程中景觀規劃設計形成的數字化工具、設計方式、施工方式,為下階段信息化景觀規劃設計做好鋪墊。
信息化;數字技術;智慧造景;景觀;規劃設計
信息化為中國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信息化在我國發展中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日益突出,發揮信息化對景觀規劃設計發展的引領作用帶來行業的革命。
回顧數字信息模型技術在風景園林行業的產生與發展,最初麥克哈格提出“千層餅”學說,以單因子疊加分析方式處理景觀場地原始信息;后來Forman教授提出景觀變化的六種空間模型,到上世紀80 、90年代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一些學者開始進行三維模型可視化輔助規劃決策的研究,目前以英國謝菲爾德大學風景園林系主任EckartLange教授為代表的研究人員正開展虛擬景觀的可視化和模型化技術研究,并借用此技術在風景園林的教育方面進行了多種嘗試。
國內在上世紀80年代初,馮紀忠先生就提出了在“風景開拓”中應用遙感信息集取、計算機評價技術的思想。隨后,劉濱誼教授開展了《風景曠奧度――計算機、航空攝影的風景信息模擬與分析評價》研究[1],是我國風景園林信息化技術發展的開端。
建筑BIM將建筑數量大小和比例、結構和材料的力學方面的代數、視覺形式的代數這些語言整合在同一系統下,信息整合實現全數字化的設計、施工、管理與維護。景觀設計與建筑是相互依存的,依托建筑全行業已經邁入了數字化、信息化的BIM時代進程,景觀設計邁開信息化設計步伐與建筑行業同步協調發展。
BIM是針對建筑行業孕育而生,無法直接被城市規劃、景觀工程設計建造管理所應用,正因為如此,各行業都嘗試針對性拓展研究。景觀行業的學者們在解決適合多尺度適應性的場地景觀設計、改造、建設、管理運營等行業相關活動的構建數字信息平臺LandscapeInformationModeling,即LIM,以達到能精確控制景觀工程施工,減少設計到施工過程中的數據流失,節約整個數據模型的時間成本,并建立一個全新的全生命周期的動態規劃景觀模型。
2.2.1面向設計的LIM
景觀信息模型在設計階段可直接用于表達設景觀計原理圖及相關設計細節,使景觀效果快速“可視化”,以便增加項目團隊的交流更方便向業主介紹方案,使其能更好地進行決策。在修改概念模型階段能保證數據精確且自動更新,從而減少空間方案的信息更新工續,并有效銜接各參與方的工作。另外也可將地理信息包含在模型中,在展示的時候也可能利用到Googleearth這樣的平臺,形成一個地理信息被納入到設計過程里面的工作流。但是技術上有一些限制景觀工作流無法實現無縫對接,相關信息數據必須在各種平臺間導入導出進行格式的變化與查漏補充,并且建模和展示的信息對設計進程中問題回饋也有一定的限制。應對中國現階段施工水平較低的實際,景觀設計師技巧性地采取“低技術參數化設計”[2]的實踐策略。
2.2.2面向模擬的LIM
建模的技術方法在這里發生了變化,哈佛大學StephenErvin提出來運用數字模型將計算機輔助設計、圖形模型、地理信息系統等集成起來[3]。它是在地理信息的基礎上添加設計內容,以景觀四要素-地形、植被、水和大氣為主體構建分析模型,區別于與以往的建模方式。前者是圍繞體、面、線等幾何要素的建模方式,而這個模型是以信息為基礎的,由一個連續的、相關聯的信息庫驅動,在此基礎上可以實現性能的模擬和分析。設計師在建模的時候就可以形成三維信息模型,它的迭代和更新可以在信息庫的支持下快速地形成,進而實現對性能的分析與模擬,檢測模擬的效果可以直觀的反饋給使用者,改變了傳統景觀設計的流程。這是一種軟性的反饋,設計者可以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一個評價然后反饋給設計本身,再由設計師及使用者決定是否對此過程進行采納。在這種新的建模方式下很多性能可以被模擬及評價。
2.2.3面向建造的LIM
基于建造工程“智慧建造”方式,由瑞士的彼得·派切克教授提出的“智慧造景[4]”的工作流過程。在預施工階段使用LIM,特別是對景觀地形的建造,設計師需要向施工隊提供數字化地形模型來實現全自動的地形建造。模型中數據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地形建造的結果。場地測繪數據被加載到數字化地形模型,借助三維全球導航、一個基站和機械裝備接收器,把兩組數據實時分析計算得出原本需要三個人一天才能完成的放線定位工作,工作效率提升。目前,這種智慧建造方式在景觀施工的階段工程中僅被小部分采用,但未來仍有極大應用空間。
在景觀設計過程中,創新數字景觀技術進一步完善發展并應用于景觀設計,數字技術優化了景觀設計師的工作方式,采錄有限數據并整合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上的信息,利用數字技術手段探尋規律或揭示內在機制解決景觀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景觀設計提供直觀合理的場景分析工具。
在信息化時代,給風景園林學科帶來了數字景觀技術,優化了景觀設計師的工作方式,創新智慧建造的景觀施工方式。在此影響下數字化的景觀設計思維和理論也被提出,信息化正在全方位地推動著風景園林行業的發展。
[1] StevenHoll.Parallax.NEWYork:Prince-tionArchitecturalPress.2000:86-89.
[2]王鹿鳴,李永明,王振飛.“低技”參數化山東日照山海天陽光海岸公共服務設施[J].時代建筑,2012(5):106-115.
[3]斯蒂芬·歐文霍普·哈斯布魯克.景觀建模:景觀可視化的數字技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彼得·派切克,郭湧.智慧造景[J].數字技術與風景園林,2013(1):33-37.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5.26
TU984.1
C
2095-1205(2019)05-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