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波 ,韓瑞華
(1.玉門油田農牧業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酒泉 735019;2.銅川市畜牧技術推廣站,陜西 銅川 727000 )
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當前畜牧業正處在加快轉型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品種優良化,養殖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環境生態化,產品無害化,監管常態化是畜牧產業發展的趨勢和基本特征。但必須清醒的認識到,畜牧業已經進入高投入高成本的“雙高”時期;進入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帶來的“雙緊”時期;進入重大動物疫病和畜產品安全的“雙關注”時期;進入保農民增收和市場供給的“兩難”時期;面臨著市場風險和安全風險的“雙風險”時期;面臨著高素質管理和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雙短缺”時期。新的形勢對我們畜牧技術推廣部門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迅速轉變觀念,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升服務能力,以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需求。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58%左右,比2012年提高9個百分點,生產效率顯著提升,2017年我國生豬飼養和蛋雞飼養的飼料轉化率比2012年分別提高10.5%和10.2%,奶牛平均單產由5.6 t提高到7 t,平均每頭母豬年提供肥豬數由13.4頭提高到16頭。以筆者工作的陜西銅川為例,截止2018年底,全市規模養殖場總數達到197家,適度規模場共695個,奶牛規模養殖場存欄占全市的90%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戶存欄占全市的73.6%,蛋雞規模場戶存欄占全市的87%。畜禽規模養殖量占到全市總飼養量的70%以上,奶牛全部實現了小區化飼養,生豬、肉蛋雞養殖基本實現了規模化轉型。其中大匠農科集團蛋雞規模養殖和自動化控制程度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縱觀全國,畜牧養殖方式正發生重大變革,逐步由傳統的農戶庭院分散養殖向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現代生產方式加速轉型。
隨著全國畜牧獸醫體制改革,我國已基本形成較為健全的省、市、縣、鄉四級動物衛生監督、疫病預防控制、畜牧技術推廣服務網絡。全國范圍內構建了一支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畜牧業發展人才隊伍,鄉鎮畜牧獸醫站得到了改造,并配備了基本的儀器設備,鄉鎮畜牧獸醫站的公益性職能進一步得到強化,各類社團組織和畜牧獸醫協會等組織有力促進了畜牧獸醫科技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高。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有各類養殖專業合作社和協會數百萬個,養殖場戶參與到合作社組織中,對我國優質畜產品生產管理、安全監管起到了極大的積極和促進作用。
銅川市大匠集團生產的“春蕾”雞蛋銷量占全省超市總銷量的一半以上,禾田和哼瑞豬場均為萬頭規模養豬場,瑞豐牛場是全市單戶存欄規模最大的標準化奶牛養殖場,以上企業通過“做精做優”爭創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為進一步做大做強畜牧產業,使其成為上市公司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印臺區、王益區、耀州區為重點的生豬、蛋雞養殖基地,以宜君縣為重點的肉牛、肉羊生態養殖基地,以耀州、新區為重點的奶牛養殖基地。構筑起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畜牧產業化經營格局。
傳統畜牧業靠經驗,現代畜牧業靠科技。奶牛重點推廣性別控制、DHI測定、TMR飼喂、青貯氨化技術,使奶牛日平均單產由2005年12 kg/頭提高到2010年的17.3 kg/頭,增幅44.2%,奶牛冷配受胎率達到95% 以上,性控母犢率達到90%以上,央視七套《每日農經》2011年7月對該市奶牛推廣性控凍精技術進行專題報道;生豬重點推廣發酵床技術、人工授精、濕簾降溫技術,生豬出欄率達到了134.4%,較2005年提高了26.1%,市畜牧站主持并完成的《發酵床技術改進研究與示范推廣》項目榮獲銅川市2011年度科學技術二等獎;家禽重點推廣石羊、正大代養模式,蛋料比達到1:2.6,肉雞由“十三五”前的56天提前到42天出欄,科技成果轉化步伐明顯加快;畜禽疫病防控上重點推廣動物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連續三年安全,該市無重大疫情發生。
但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畜牧技術支撐體系有待完善,服務功能有待拓寬。畜牧技術服務體系裝備差,服務手段落后,推廣經費嚴重不足;良種繁育體系存在良種供應不足、服務站點少、覆蓋面低等問題;飼草體系存在飼料飼草、草原監理機構不健全;市場營銷體系存在龍頭企業帶動不強,專業合作組織功能發揮不夠,畜產品加工滯后,產業鏈不長等問題。
一是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中央1號文件把農業科技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對“三化同步”條件下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陜西省農業農村廳將今年確定為“農業科技促進年”。宏觀政策機遇疊加,發展環境越來越好,畜牧科技推廣大的春天已經來臨。
二是率先實現畜牧現代化,推動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已成為各界共識。從客觀分析,“三化同步”,短腿在農業。實現畜牧業現代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推進的主抓手是標準化養殖,工作的方法是標準化示范創建,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加快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標準化規模養殖為畜牧業科技廣泛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
三是消費市場不斷擴大,畜產品消費總量剛性增加,畜牧技術推廣任務艱巨。畜牧業發展面臨著畜產品有效、安全、優質供給的強大壓力,市場渴望安全、優質、有效供給。農業部韓長賦部長指出,在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劇的情況下,通過科技進步實現創新與驅動,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現代農業發展最重大、最關鍵、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當前畜牧業的發展,資源約束更加突出,風險挑戰更加嚴峻,已經到了必須更加依靠科技實現內生增長的關鍵階段,畜牧科技推廣水平全方位提高的最佳機遇已經到來。
從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看,畜牧技術推廣工作面臨著3大挑戰:一是需求剛性增長與保障肉蛋奶供給品質要求越來越高的挑戰;二是畜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嚴的挑戰;三是環境壓力越來越大的挑戰。
從產業發展預期來看,推廣工作存在產業擴大與人才需求的不相適應;提速轉型的需求與監管能力不適應;技術推廣的理念和手段不適應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需要“三個不適應”。現代設施設備推廣剛剛起步,推行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推廣還在邊緣;飼草種植與加工技術僅限于青貯玉米種植和飼草青貯,人才培養僅限于理論培訓,這些問題反映出我們的能力和水平與現代畜牧業發展需要還存在著一定差距。
從畜牧業科技推廣自身看,仍有四項能力缺陷。一是規范生產過程和投入品監管十分薄弱,功能不明確、體系不健全、效果沒保障;二是行業準入制度僅限于種畜禽場,職業準入沒有得到強力推行,畜牧業質量認證尚屬空白;三是畜牧科技創新主體復雜,成果集成轉化能力不強;四是畜牧業信息監測手段,科學、及時、準確收集能力不足。
機遇與挑戰并存,困難與問題同在。一定要正確認識、全面分析所面臨的形勢,搶抓機遇,以中央1號文件精神為指針,增強畜牧科技推廣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準確職能定位,充分履行政府公益事業單位職能職責。必須加強自身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和能力,加強市縣鄉三級推廣機構的裝備水平。做好制度建設、工作規范、人才培養,在全行業開展“創先爭優、為民服務”的主題實踐活動,做到各級都要抓示范,重點工作重點示范,畜牧科技推廣更要深入到場戶、槽頭圈舍,帶動產業發展。實行周匯報、月分析調度、季考核、半年總結、全年兌現“五步工作推進法”。全力打造“高效為民、技術過硬、作風正派”的行業形象。堅持深入基層,加強一線工作,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使我們的隊伍在一線得到鍛煉,能力在一線得到提高,問題在一線得到解決,工作在一線取得實效。
“十三五”時期全市畜牧技術推廣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三化同步”要求,圍繞“發展現代畜牧業”這個中心,堅持“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強化飼養環節監管,開展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和畜牧科技促進年活動;推行行業標準和職業準入。牢牢把握“保供給、保安全、保生態”三大任務,構建“現代畜牧業科技創新、畜禽標準化生產、畜禽牧草種植、畜產品安全監管、畜產信息預測預警、草原保護”六大體系。健全畜牧標準化生產、畜禽牧草種植、畜產品安全監管、畜產信息預測預警、草原保護”六大體系。健全畜牧科技協同創新機制加快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步伐,以抓點示范為載體,進場入戶為民服務零距離,抓好示范推進,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著力推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畜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為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3.2.1 實施好一項監管 監管包括三個方面:生產過程監管;投入品監管;環境監管。牢固樹立全程監管理念,保障畜產品安全,因為合格的產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應正本清源。
3.2.2 推行兩項準入 一是推行行業準入,結合標準化養殖的推進,不斷完善養殖技術和規范體系,提高準入門檻,杜絕選址不合理,建設不規范,糞污處理不達標等現象,確保行業健康發展。二是推行從業準入。大力推行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制度,嚴格家畜配種員、疫病防治員等畜牧獸醫行業內資格準入,特別應嚴格種畜禽場,人工受精站(點)資格準入,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3.2.3 做好三項認證 一是無公害畜產品認證。通過認證指導企業完善飼養管理制度,建立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和質量控制措施。二是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強化許可證,從嚴資格審查,加強后續管理和退出機制。三是奶站經營許可證管理。堅持三大從業主體認定,按《標準化奶站建設技術規范》標準規范和建設奶站。
3.2.4 建立四大監測 一是畜產品信息監測。加強生產形勢預測分析,定期分析,適時預報,科學指導生產。二是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重點做好生鮮乳檢測,飼養環節“瘦肉精”監測,確保畜產品安全。三是加強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這項工作未曾開展,但是以后發展的方向,以此提高供種質量,提高生產水平。四是加快奶牛生產測定。不斷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擴大范圍和數量,提高檢測結果的應用,全面提升奶牛生產水平。
3.2.5 推廣五大技術 一是推廣畜牧品種保護利用開發技術,發揮種源優勢。通過引進、推廣、示范一批新品種,綜合利用新技術,提高品種貢獻率。二是推廣養殖技術。把現代工程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的進行效集成,推廣應用于現代畜牧生產全過程。三是推行畜牧業標準和技術規范,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建設,加大標準實施力度,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四是推廣畜禽養殖新技術、新產品、新設備、新模式,要及時引進、示范、熟化、總結和推廣,進一步提升畜牧業現代化水平。五是推行糞污無害化處理及綜合利用技術,推動健康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