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再勇
?
外語導游人才需求分析與培養路徑選擇
張再勇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現代外語導游人才在國內十分緊缺,由于來國內旅游的外國游客數量遞增,現階段國內旅游行業對外語導游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從高等院校的培養效果來看,由于教學內容專業化程度不全面和行業需求不匹配的狀況,導致了現在國內高素質的導游人才缺失。國外旅游者的增加推動了國內旅游經濟的發展,提高了國內一些旅游地區的層次與水平,入境旅游現在已經占據旅游行業的半壁江山,外語導游也成了旅游行業發展的骨干力量。文章從高職機制和優化專業課程入手,闡述外語導游人才的培養路徑。
外語導游;培養路徑;人才需求;旅游經濟
在大環境的需求下,國內現在的外語導游數量已經滿足不了國內入境游的需要,甚至是許多國內知名的旅游景點都缺少外語導游的存在。為了促進國內旅游業的發展,培養外語導游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外語導游的培養規劃就是以高職教育為依托,分析和制定出外語導游培養的路徑,以高素質的外語導游人才為基礎,推動國內旅游業的發展。
高職是培養高素質導游人才的主要地點,一些高職的旅游專業就是培養導游的業務知識和技能素養所開設的專業課。但是現在有的高職由于師資力量的缺少和辦學條件的限制。導致畢業的學生不能在國際型的旅行社勝任,外語表達能力生硬[1]。有的學生由于能力上的不足,導致工作中局限性很大。面對這個情況,高職應該結合現代的形勢,從基礎知識培養出發,多開設基本的旅游外語和商務外語課程,帶學生參加一些涉外外語活動。培養學生在實際工作中外語的運用能力。現在高職旅游專業的學生外語表達能力不全面,旅游英語課程涉及面太窄。高職的旅游外語課程已經滿足不了旅游行業的需要,高職應該制定出計劃,讓旅游專業的學生也去學習專業外語,特別是應該開設專門的外語導游課程,把旅游外語和專業外語結合起來,傳授給外語導游更為廣泛的知識。為了更快的彌補國內外語導游缺失的情況,高職在培養外語導游的時候,可以針對一些國內著名景觀開設獨立的專業的外語導游培養課程。高職在培養外語導游的課程安排上,應該進行統籌兼顧,把導游專業知識和外語相互結合起來,將國內一些知名的旅游景點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歷史,都用外語的形式更好的表達出來。高職培養外語導游人才,師資力量是不可缺少的。高職可以通過人才引進方式,培訓出一批高學歷的教師,進一步的優化高職的師資隊伍。
外語導游不僅理論知識要精通,實踐能力更得增強,旅游行業中優秀的導游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歷練[2]。現在高職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單一的課程安排沒有充分的時間去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高職應該加大外語的教學和安排一些導游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當中尋找自己的不足,鍛煉自己的外語水平。高職可以安排和構建大量的實踐場景,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其中,采取一些獎勵政策激發學生的語言智能,人際交往智能、邏輯思維、空間智能等不同領域的學習潛力[3]。高職可以和外面的旅游企業進行合作,積極推動學生實踐課程的開展,鼓勵學生去參與學校或者社會上組織的外語競賽與實踐項目。高職的語言課堂也應該多維度、多層次地去拓展訓練。外語訓練應該結合實際案例加強聽、說、讀等語言技能組合訓練。制定出外語認知、外語訓練、外語應用的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現在很多城市的一些大型國際會議機構里都設有外語訓練室,高職可以和這些場所進行溝通,為培養外語人才搭建一個多功能的實訓場所。在這個場所內教師可以開展靈活的培養機制,豐富教學內容,開展專業外語和導游外語知識相結合的實踐訓練。高職要加強商貿、旅游、金融、出入境服務等知名企業的合作,給學生構建一個發展空間強大的實習平臺。高職也可以自己舉辦外語競賽項目,鼓勵學生參與競賽,可以通過競賽的結果檢驗比賽結果,也可以選拔出優秀的學生加以著重培養。例如:國內知名的旅游機構可以和高職展開深入合作,直接參與到高職的課程當中,高職也可以請旅游機構專業人員來給學生授課,雙方開展合作教學,將外語導游的培養方向和企業的文化理念都提前傳授給學生。
培養外語導游人才的路徑上,高職要改變保守的觀念,可以把課程模塊進行提前分類,借助多媒體和網絡化的優勢,把課程體系進行系統化的構建出來。例如:把一些外語文獻和各類題材的小說和資料都用語言形式表現出來,高職舉辦的主題辯論賽,寫作和情境交流,都可以把外語靈活的穿插到其中,學生則能在這幾樣形式中知識接受的更快。高職對文化交際一定要注重,在構建情境交流的的場景時,教師可以把具有外國文化元素給融匯進去,學生通過這個學習形式不但鍛煉了自己的口語能力,還了解了更多的外國文化知識,特別是對復合型導游人才的培養起到了關鍵作用。外語導游人才對國外傳統文化和國外的信仰都要去了解。由于知識面涵蓋非常廣泛,高職可以定期派遣教師去國外學習,提升教師的授課知識和能力,也可以學習國外的旅游專業的知識和實踐技巧,引導學生提高國際化的學習意識和能力。外國文化的掌握可以在學習單詞中進行,教師在傳授學生單詞的時候,把單詞背后所含有的意義和文化背景都要對學生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的語言框架和獨立思考外語的能力。教師和學生要經常用外語互動交流,讓學生體會外語的語感,熟練的掌握外國文化的交際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堂上對每個景點的外語導游錄像進行觀看,把外語導游所說的話,在課后進行模擬演出把錄像中的外語和自己的語言想結合,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表演。教師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學生對外語的吸收也會更加穩固。
外語導游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該以外語在實踐中運用為出發點,高職和企業相結合構建出一個多元化的學習路徑,培養優秀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在學習中善于表達,把外語當作自己的工作語言和使用工具。高職在培養外語導游人才的路途上也要不斷地探索,不斷更新知識基礎。圍繞著入境旅游業拓展外語學習內容,并且逐漸的讓這些內容更加豐富,把兼具時代特色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培養出合格的外語導游。
[1]劉妮娜.外語閱讀策略與閱讀成績相關性之探究[J].海外外語,2017(3):36-37.
[2]田媛.思維圖在外語閱讀中創意應用的有效性探析[J].海外外語,2017(3):40-43.
[3]張姍姍.大學外語教師閱讀流利性意識的缺失與重建[J].海外外語,2017(3):55-56.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61
全國輕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2018年度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導游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NO:QGHZW2018051)。
G642
C
2095-1205(2019)04-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