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概括人類精神生活的特征,那么,最合適的詞便是這個詞——創造。
所謂創造,未必是指發明某種新技術,也未必是指從事藝術的創作,這些僅是創造的若干具體形態罷了。創造的含義要深刻得多,范圍也要廣泛得多。人之區別于動物就在于人有一個靈魂,靈魂使人不能滿足于動物式的生存,而要追求高出于生存的價值,由此展開了人的精神生活。大自然所賦予人的只是生存,因而,人所從事的超出生存以上的活動都是給大自然的安排增添了一點新東西,無不具有創造的性質。
由此可見,決定一種活動是否具有創造性的關鍵在于有無靈魂的真正參與。一個畫匠畫了一幅毫無靈感的畫,一個學究寫了一本人云亦云的書,他們都不是在創造。相反,如果你真正陶醉于一片風景、一首詩、一段樂曲的美,如果你對某個問題形成了你的獨特的見解,那么你就是在創造。
真正的創造是不計較結果的,它是一個人的內在力量自然而然的實現,本身即是享受。有一位夫人曾督促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抓緊寫作,快出成果,羅曼·羅蘭回答說:“一棵樹不會太關心它結的果實,它只是在它生命汁液的歡樂流溢中自然生長,而只要它的種子是好的,它的根扎在沃土,它必將結好的果實。”我非常欣賞這個回答。只要你的心靈是活潑的、敏銳的,只要你聽從這心靈的吩咐,去做能真正使它快樂的事,那么,不論你終于做成了什么事,也不論社會對你的成績怎樣評價,你都是度了一個有意義的創造的人生。
(摘自《靈魂只能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