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華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在臺北病逝后,接班人竟然不是他的長子蔣經國,而是“外姓人”嚴家淦。
1
大陸民眾鮮有人知道嚴家淦這個人。嚴家淦被看成是蔣氏父子權力的“交接棒”,被人們戲稱為“過渡總統”,然而這個“過渡總統”取得蔣氏父子的信任擔任地區領導人達三年時間,為自己平淡的一生增添了濃重的一筆。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到管制臺灣的地區領導人,同蔣介石的提攜是分不開的。然而,蔣介石任用嚴家淦也有自己的目的。
1963年12月,陳誠辭去職務后,蔣介石提出由嚴家淦擔任“行政院院長”。這個提議在臺灣政壇引起軒然大波,有些人不以為然,也有些人十分震驚。
嚴家淦老家江蘇,曾就讀于上海圣約翰大學,大蔣經國五歲,是個典型的技術型官僚,在臺灣島內一直默默無聞。提議這樣的人擔任如此重要的職務,似乎不太符合蔣介石的用人標準。
實際上,蔣介石用嚴家淦填補陳誠的空缺,正體現出他政治權術的精明。這樣做可以幫助蔣經國在政治上打下堅實基礎,還能防止自己的勢力被削弱,因為那些“老臣”都是有野心的。為保萬無一失,他只能用一個毫無野心且沒有什么勢力的人,這樣才不會跟蔣經國爭奪權力。
顯然,嚴家淦是最合適的人選,因此他便成為了“幸運兒”。
2
嚴家淦為人質樸、低調,性情溫和,從政多年間,他一直奉行“退一步想”和“易地而處”的關系哲學。從這個信條就不難看出,嚴家淦是一個超然物外之人。
在他擔任臺灣省副主席期間,輿論對他的評價都很不錯,稱他是善良的人,但不適合做官;是個好公民,卻未必是個好公仆。作家江南對嚴家淦做了一個既準確又刻薄的評價:“嚴家淦的建樹連及格都算不上。最多算是個循規蹈矩的政客,是個無條件服從的傀儡。”
然而評論家可以談論道德,政治家想要的卻是實惠。既中看又中用自然最好,但如果不能兩全,肯定選擇中用的了。
也許,蔣介石看中的,正是批評家所抨擊的。
實際上,嚴家淦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很早就來到臺灣擔任地方官,跟臺灣本土人士關系十分密切。在仕途上,他奉行的是八個字處世哲學“張弛有度,權力平衡”,可謂是個“中富即安”之人。
1963年12月,國民黨中常委會通過了嚴家淦作為“內閣”的名單,嚴家淦正式從陳誠手中接下“權力棒”。
嚴家淦一上臺,就按照蔣介石的旨意,提拔蔣經國做了“國防部副部長”。
這種做法,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意。因為“國防部長”俞大維同嚴家淦一樣,也是個不貪圖權力之人。此外,俞大維和蔣經國還是親家關系。
嚴家淦的這種做法,等于讓俞大維讓權給蔣經國。
而俞大維也是個聰明人,與其被驅逐,不如自己主動讓位,還能落得美名。1964年1月,俞大維提出辭職,并向嚴家淦保薦蔣經國擔任自己的職務,在辭呈中,他歷數蔣經國的豐功偉績,詳細說明蔣經國同三軍的歷史淵源和所作的卓越貢獻,稱蔣經國是最理想的人選。
3
然而,拋卻其中的溢美之詞,只看辭呈中所列的蔣經國在軍內的任職,就能夠發現,為了讓兒子掌握軍權,蔣介石作了長期準備。
蔣經國此時如果擔任“國防部長”一職,蔣氏父子自然能完全掌握臺灣軍權。因為按照當時臺灣“國防組織法”的規定,軍令和軍政系統的管轄權都是由“參謀總長”和“國防部長”共享的??傻仁Y經國當“國防部長”時,這條規定就不再起效用。原本“參謀總長”就是“國防部長”的幕僚,只有“國防部長”才掌控實權。
作為過渡性人物,俞大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功成身退,自己也避免了成為權力交接時的犧牲品。
1966年,蔣介石提拔嚴家淦為“副總統”,兼任“行政院長”。1969年,蔣經國成為“行政院副院長”。
從正副職位的關系來說,應該是蔣經國輔佐嚴家淦。但實際上,這只是蔣介石又一次為政治過渡做鋪墊。這也代表蔣經國時代即將來臨。因此,有人諷刺當時的嚴家淦只不過是廟堂里的一尊神像。
1972年,第五屆“國大”召開前,嚴家淦向蔣介石遞交了辭去“行政院長”的辭呈。當時,很多人都明白這是蔣介石的老把戲。果然,不久之后蔣經國就被提拔為“行政院長”。
在給“立法院”的咨文里,蔣介石歷數蔣經國擔任軍政要職,建樹頗豐,協助“行政院長”工作,貢獻很多,因此足以勝任“行政院長”的職位。蔣介石的這篇咨文毫不隱諱地唯親是用,而“立法院”自然不敢不聽從。
很快,蔣經國高票當選“行政院長”。
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職務后,擁有了軍隊的完全控制權,同時加強對特務的控制,推行新的政治舉措。如提出“臺人治臺”的口號,以緩和臺灣人民對國民黨專制的抵觸情緒,還增補臺灣籍的“中央民意代表”和“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起用臺灣新人參與政治,整頓政紀,倡導“平凡、平淡、平實”的“三平”政風,修正和廢止了不適合形勢的規章制度,對機構進行精簡。
可以說,這些舉措為臺灣政壇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
1975年4月,蔣介石因病去世。當月,嚴家淦就召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修改了黨章,把國民黨總裁的稱呼改為主席,而總裁的名義永遠留給了蔣介石,此外的任何人不能再用這個頭銜。隨后,會議又推舉蔣經國擔任國民黨主席。1978年5月,蔣經國被選為“總統”。
實際上,從蔣經國擔任“行政院長”開始,他就已經掌握了實權,承繼了蔣介石的位子。1978年,蔣經國出任“總統”,蔣氏父子的權力交接至此畫上圓滿的句號。 (摘自《臺灣激蕩七十年》)